何晓玲
〔关键词〕 新课改;学生;学习能力;和谐;自信心;主
体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2—0053—01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师与生的和谐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教师要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做起。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尊重。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成绩时,心里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一般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满足学生的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浅显但对理解文本很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借此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就能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就会慢慢地融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些学生发音标准,音质较好,情感丰富,朗读水平较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让其范读,在一次次的范读中,这位学生一定可以获得自信;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碰到一些开放性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有些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在评讲作文时,教师不妨多将其作文作为范文来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让其优点得到很好地展示。长期如此,学生的自信心定能增强。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老师绝对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实行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
自我检查,就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作业或测试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检查、分析、评判,从中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矫正的方法,明确努力的方向。
自我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由学生做测试题,然后按教师的指导进行分析,主要从识记、理解、应用等三个层次评估自己的达标程度。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自我评价。我经常根据学生提供的自我评价信息,分析我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能通过自我评价,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五、鼓励学生去探究发现
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地探讨、发现的时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千变万化,教无定法,教也有法,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力,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