潴龙河两岸的河北省蠡县,是一方热土,1932年8月,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的高蠡暴动火焰从这里燃起,“朱老忠”的胆略和忠诚是蠡县人的写照。而今,敢闯敢试的蠡县人又把这里打造成了一方乐土——发展兴业的乐土。
突破传统产业束缚,实施产业调整转型
在蠡县经济开发区:鑫泽汽车零部件、天威恒达变压器、英利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三期、祥润纺织和PU革、凌爵单晶硅二期、方田牧业、中泰太阳能配套材料、江南化纤新型聚酯纤维、信誉楼九大项目在震耳的鞭炮声中集中开工。放眼这个诞生不到一年的开发区,亿元项目鳞次栉比,建设场景如火如荼,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消防站、燃气站、派出所、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齐全。蠡县开发区赫然以生机勃勃的姿态出现在了保(定)衡(水)沧(州)三地交汇之处。
为突破皮革和毛纺两大传统产业的束缚,实施产业调整转型,蠡县县委、县政府实施“大园区、大县城、大交通、大产业”目标。在县城东部规划了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新能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橡胶输送带和现代物流。这一招点中了“天元”,把蠡县的发展重新定位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
蠡县大气魄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10亿元、20项重点城建工程——
投资3.2亿元对蠡高路进行了改扩建,打通了蠡县连接高速路网的“生命线”。
大力实施旧城改造,投资6亿元开发建设了长瑞锦城等一批精品住宅工程。
投资2.8亿元建设了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工程和广场公园。
投资1.2亿元的县城天然气站投入试运行,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县城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的信誉商厦,启动了总投资6.5亿元的新城市广场。
……
政策让客商心动,服务让客商感动
县城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产业的升级调整不可能通过市场来完成,必须依靠行政的强制力量。这是资本的利益最大化决定的。
自2008年11月开始,蠡县对传统的制革和纺织产生使出了征的手法:四铁四严,九龙治水,三面围城,网开一面,污染企业或者按政府既定的方向寻找活路和出路,或者被吃掉。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完成节能减排工程269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家,取缔小制革150户,整改重组11家。
在此大势下,蠡县翔宇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翔宇羊绒制品产业链项目,成为倒逼之下本地企业上档升级第一个进驻开发区的企业。蠡县企业家孙占标舍弃原来污染严重的皮毛皮革龙头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产业,投资首批入驻蠡县开发区,投资建设凌爵单晶硅项目,项目总投资14.2亿元。蠡县皮毛皮革业领军人物刘彦忠和纺织业领军人物石新乐强强联手,在开发区内投资建设中泰太阳能电池配套材料项目,成为两大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的范例。
蠡县提出了“政策优惠得让客商心动,服务周到得让客商感动”的口号,出台了以“三零一优、两卡一护”为核心的优惠政策,县主要领导带队与北京富泰、日本英瑞、中国英利、河北长瑞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接洽联系,成功引进了一批高新产业项目。
国内最大的革基布制造商北京富泰为蠡县的优惠政策所吸引,2010年投资3.5亿元建设了蠡县富利革基布项目,一年之内又连续投入11.6亿元建设二期、三期项目。同时,又引进了浙江8家企业到蠡县投资祥润纺织工业园项目,与富利革基布项目配套,形成革基布完成产业链,成为以商招商的典范。
蠡县推出了马上办的制度。出台了严格落实马上办的一系列文件,建立无缺位工作制、限时办结制、不作为记录备案制。对违反上述制度的由监察部门严厉问责。
县委书记田钧说:“如果说环境是水,那么企业就是鱼,水质不好,鱼就无法生存,这些鱼不是死亡,就是拼命游到水质比较好的地方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我们通过弘扬马上办作风,蠡县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英利、富泰、天威等上市大公司才纷纷到蠡县开发区投资置业。”
目前,该开发区已入驻企业67家,累计投资51.9亿元;在建项目有11个,新签约项目4个。2011年,区内企业销售收入58.3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0200人,出口创汇1.1亿美元。
县长李自贤说:“2012年,蠡县将以‘1628工程为统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全省一流现代化经济开发区。”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