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繁重的高中课业任务下,很多学生往往对各门功课疲于应付。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发现,其实,想要培养和激发这些求知欲较强的学生的兴趣并非一件浩大的工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略施一些小技巧,生物教学的课堂会更出彩,效果会更精彩。
一、巧用生活课堂资源
在生物教学中,其实我们有很多生活课堂资源可以使用。而且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实例1:在必修《分子和细胞》重点讲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知识时,学生较难识别细菌和真菌。我灵机一动,顺势向学生要了一个空的酸牛奶盒子,让他念出上面的一些益生菌的名称。然后提问:这些是细菌还是真菌?大多数学生回答是真菌。问其原因,认为真菌大多数是可以食用的,而细菌不是,此时再亮明细菌和真菌在命名上的一些特点。举例引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兴趣盎然地参与讨论中。
实例 2:必修《分子与细胞》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我引入了08年“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我首先提示同学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提问三聚氰胺能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学生回答不能,无肽键。问起肽键结构,再次回顾了肽键的分子式。
实例3:必修《遗传与进化》在讲解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时,我在讲解时班上正好有一对同卵双生兄弟,他们酷似的长相是由他们的基因型控制的,但他们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还可以引用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阐述基因对形状的影响,再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说明环境对形状的影响也很重要。这样的讲解既贴近生活,又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实例4:必修《遗传与进化》在讲解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时,学生对这些概念比较陌生。于是我以姚明的身高导入,“身高2.26米的姚明和同样在国家篮球队的身高1.90米的叶莉结婚了,有人预言他们的女儿将会有1.99;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他们应该生5个孩子组成一个篮球队。”很显然身高这一形状受基因的控制。这样的讲解非常吸引学生。
实例5:必修《遗传与进化》在讲解减数分裂时,可以跟同学们讲,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开始约会了,从而引出联会。然后它们互相交换了“信物”即: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交叉互换。
在教学过程中,“巧用生活课堂资源”很实用。但使用也需慎重,如:我们所选材料不可过于陈旧,或学生兴趣不大。很多已经多次被其他老师使用过的内容不可再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感觉每次讲解时,学生回答很快,基本知识他们很了解,要再讲,最好是其延续研究成果);有些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我们需要查明后再用,否则很有可能误导学生;还有切忌滥用,有些生物课堂相当活跃,学生讨论热烈,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讨论后无法回归课堂。
二、巧用自制小模型
除了应用多媒体外,我们在课堂上若使用一些自制小模型,有时候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用催塑纸制作的磷脂分子在课堂上演示: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在不同液体环境下磷脂分子形成的结构。
如自制染色体,在讲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演示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以及染色体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甚至是同源染色体概念的描述时,都非常实用。经多次使用,效果很好。
如我在讲授“肾单位”结构时,将一毛线球用胶带粘在黑板上,再从上面引出二根线头当作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最后在毛线球的下方制一囊状结构为肾小囊。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同时也有理有据,形象生动地将复杂的“肾单位”结构简单化了。还听说介绍肾小囊时,把一个篮球的气放掉,形象直观地表现双层囊状结构。
三、在课堂中带入一些小实验
生物教学中的课堂实验非常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增加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曾观摩过一些课堂小实验,比较简单,但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往往会成为一节课的一大亮点。
如水分代谢中,带一个马铃薯进课堂,将马铃薯挖出两个方形小块。一块放入浓盐水中,一块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发现小方块不能吻合地套进原来的小洞中。非常形象地表现吸水膨胀,失水皱缩。
如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中,在两个鱼缸中放入在相同条件下生长且形态大小近似相同的两条小金鱼,在其中一个鱼缸里面加入了胰岛素,另一个里面加入了等量的蒸馏水,观察小金鱼的活动状况。这样的演示实验比任何讲解都来得直观、深刻。
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出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课堂中可安排一个“小实验”,请学生分别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绿豆种子,待他们亲自品尝到两者确有不同时,然后及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边板书边推理。
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也调动了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多多收集,丰富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