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生存
人们越来越担忧网络巨头势力太大,但反垄断监管部门还应谨慎行动
纵观全球,网络时代四大巨头——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见。由它们推波助澜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为用户和商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言论自由和民主精神的传播。但是不加约束的任其飞速扩大规模,则有可能扼杀竞争。这是它们引起监管部门严格审查的缘故。
有些人认为,当下网络巨头的发展势头威胁到了用户的利益。有三大趋势让他们深感忧虑。首先,“胜者称霸网络市场”这条定律逐渐确立。竞争对手担心,四大巨头会利用自身在主营业务上的优势地位,在其他领域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其次,巨头都希望将用户绑定在自己的“平台”上,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使用的一系列在线服务及应用。这引起人们对数据难在平台间相互转换的担忧。第三,这些网络巨兽乐于吞并同行中的后起之秀。
截至目前,监管部门都集中精力采取一些切中要害的打击措施,针对如网络搜索和电子书等市场(如苹果公司被控与几家出版商采取了垄断行为,目前正接受调查)。他们希望通过协商一致的补救办法,减少垄断行为,快速解决问题。但这引起了部分人的质疑。有人要求谷歌分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将搜索业务和其他业务分离。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吴修铭甚至认为,为了促进竞争,苹果、谷歌这种“垄断信息企业”应只能在数字产品供应商、硬件生产商和信息发布商(通过云计算服务等实现)中三者选其一。
采取以上措施的风险在于,这种企业大屠杀可能弊大于利。人们扎堆选择大型网络公司提供的平台,这表明只要方便、易于使用,即使兼容性稍差用户也是能够接受的。若用户真的想更换服务供应商,这也容易,因为在宽带时代这样做的代价已大幅下降。换新的搜索引擎或者音乐网站不过是花个几秒钟的事情。
四大巨头掀起的风暴像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叛乱者,席卷经济领域,要反抗现有权威。当年,即便微软与监管部门有纠葛,这只大乌贼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逆商界之流而上。众所周知,四大巨头目中无人,树敌不少。若真想远远避开反垄断者,它们就不应让规模优势冲昏头脑。
拉丹.塔塔的馈赠
印度应向本国最强商人取经
塔塔有限公司(Tata Sons)的董事长拉丹.塔塔将于12月28日退休。他经营着印度私营部门规模最大的联合企业,其市值占整个股市的7%,支付的企业税占印度全国的3%,消费税占5%。备受印度人民尊重的塔塔先生,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印度企业大军的“总司令”。塔塔先生的职业生涯为闭关自守的、严重腐败的印度提供了两大经验。第一,外部世界给印度带来的收获远比损失要多。第二,一家公司也能成为进步的力量。
塔塔先生曾在美国接受过建筑师培训,这使他很容易接受全球化理念。这样的教育背景,再加上追求完美的个性让他获益良多。他很早认识到,自20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对外开放以来,印度的公司就必须提高自身水平,用最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必要的话,还应收购竞争对手。但在印度,从购物、采矿到传媒,国内大量行业仍在国家的保护之下。塔塔先生本人热衷于在境外进行风险投资,但他在国内的公司开放度却不太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仍是全球化的忠实拥护者。
从塔塔先生身上能学到的另一课和正直的作风有关。尽管在2008年,塔塔经历了印度电信公司运营牌照分配丑闻,也一直被竞争对手抱怨向政客献殷勤,但事实上,在公共场合和私下塔塔先生都不遗余力地表示反对贪污。他一直礼貌地和印度政界保持距离。长久以来,他也一直抨击 “既得利益”——权贵资本主义的行规:公司向官员、政客行贿,得到好处,以此获利。权贵资本主义对印度造成的威胁超出以往。过去十年,人们在“寻租部门”(比如采矿、基础设施)敛财,在这些政府干涉多、国外竞争者少的行业里,屡现丑闻,金额之大令人咋舌。
印度公司忍无可忍。充满欺诈的经济使人难以付诸信任。私企的投资骤减演化成宏观经济问题——这就是印度经济增长从10%降到5.5%的主要原因。扩张的世袭联合企业通过建立裙带关系来解决问题,但当印度的经济走向现代化,越来越开放、透明,他们的地基可能会瓦解。从某种程度上看,塔塔先生既可视作最后一位封建企业领导人,也可被视作第一批更开明的企业家中的一员。无论是谁,只要关心印度的未来,尤其是它的十亿消费大军,都应该希望过渡期能加速缩短。
《连线》:终结密码——简单字符串密码不再能保护我们
仅仅几个简单的字符串就能暴露出关于你的一切。邮箱、银行账号、地址、照片,甚至你目前的精确位置。在黑客入侵中,公认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密码”。如今,无论你多小心、设定再长再复杂的密码字符串,都没法阻止一个有决心且狡猾的人破解你的账户。密码的时代接近尾声,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
任何一个能投入实际运作的安全框架都必须考虑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便捷。如果要费很大功夫才能登录账户,即使这个系统再安全也称不上有多好。要记住一个256个字符的16进制密码也许能保障你的数据安全,但是没有人会再想访问这个账号。第二个需权衡的是隐私。想象一下你的卧室是绝对安全的:不需要钥匙和密码。“保安”在这个房间里全天监视着,确认是你时,就会解除安全措施。这方法并不理想。没有隐私,我们可以拥有绝对的安全,但是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系统。
多年来,网络公司一直为这两点所困。他们希望注册及使用服务的过程既安全又便捷,但也正因此不太可能达到足够的安全。所以他们寻求复杂的密码作为解决方法,但是目前收效甚微。眼下笔记本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新的黑客技术使人可轻易盗取密码或绕过密码,而完全不会被其长度和复杂度拦住。任何基于密码的系统都需要另一个机制来重置账户密码。而无形中的平衡(安全、隐私、便利)意味着找回密码不能太麻烦。这也正好为盗取账号打开了大门。
没有人猜得到下一个替代品将是什么。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密码就算只有本人才知道,访问数据也不能再依靠这些秘密信息,不管是一串字符,还是十串字符,或者是五十个问题的答案。网络根本不会为你保密。相反地,我们的新系统应该依赖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做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去哪,我们拥有什么,在特定情境下我们如何反应。每个账户都将需要暗含大量这类信息。
《新闻周刊》:购物业的未来
“不尽人意”是百思买CEO胡伯特.乔利对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的形容。但其实用“深陷泥潭”来描述更为准确。五年前百思买股价超过50美元,而今仅剩13美元。百思买曾被誉为“品类杀手”之王,此类的巨型连锁商还有连锁书店Borders和玩具反斗城等。它们都曾在所处行业占主宰地位,但如今其原先的竞争力逐步转化成对其自身的伤害。曾在实体店中爆发的残酷价格战蔓延到线上,亚马逊首当其冲。在亚马逊,人们几乎可以用打折价格买到任何东西,并且商品将会在几天内送到家门口。无论何时、想买什么,用户仅需打开浏览器的窗口。他们不再逛超市,这使像百思买这样需要支付昂贵租金的企业难以支撑。
为了生存,百思买只好砍掉一部分产品,重新定位为小型连锁商:陈列出更亲民、更便利的独特产品组合和提供更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更少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在商店中心位置,现在显眼地摆着吧台和高脚凳,就像苹果零售店里一样,顾客可以在这里装配他们新买的小玩意或者来这里上他们已经在网上预约的课程。这是对抗来自互联网威胁的最好方法:使自身进入高消费市场行列,提供质优价高的服务,避开与互联网的市场竞争。高端消费的模式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影响。高端零售商卖给你的不仅是商品,还有体验。
但百思买能否实现这一愿景还有待商榷,尤其这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不断烧钱。在客流量下降的情况下,商铺的租赁成为昂贵的运营成本。要跻身高档意味着要让顾客用不便宜的金额支付零售商所能承受的最低价格,这可能会导致顾客的流失。顾客的流失最终又会影响店面的数量和规模。本质上,百思买正在做困兽之斗:它通过啃食自己的肉来维持生命。而大多数其他的“品类杀手”走到这一步时,还没能像它一样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