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超
(睢宁县高作初级中学,江苏徐州221231)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非智力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积极手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机;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既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又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有的进步越来越快,有的却越学越差。有些智力特别好的学生,学习却并不好。甚至同一分数录取的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不到一年就产生了分化,到了初二,分化就更厉害。这里面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差异在于是否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广泛持久的兴趣、丰富而高涨的情感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一、用竞争手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觉学习的欲望。笔者利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对于高层次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出日益强烈的要求这一规律,用种种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心理实际上反映了学生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认识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自尊的需要。出于前者,学生愿意参加竞赛,他们愿意通过竞赛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出于后者,学生愿意有条件地参加竞赛,通过竞赛表明自己能胜过别人,或表明自己至少与别人差不多。在竞赛中学生有机会尝试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平时可以在班与班、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竞赛。有的问题这个班不会,我就说,“你们班不会,那么这个问题留下节课那个班回答吧。”好胜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再想想”。于是全班积极思考,翻阅资料、讨论、争辩,思维十分活跃,课堂上既没有旁观者也没有懈怠者。
课堂教育中我们要经常设置悬念,提出新颖的富有思考性、诱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疑难的需求。有时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教师也不轻易说出答案,给他们留有思索的余地,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展开争论,寻求答案。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问题时,那种喜悦之情一定是溢于言表。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乐趣,在自己或老师创设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中进一步产生了新的学习动机。
二、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都必须靠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少不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常常结合教材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讲述美学、心理学、口才学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具有极大吸引力,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因为心理得到满足而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吸取,又转变为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向学生介绍美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些感情浓烈的诗、词、散文都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起自身的回忆和联想,而且同审美对象产生强烈的感情交流,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介绍文章之美表现在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既有自然美又有人物美、既有明丽美又有朦胧美、既有阴柔美又有阳刚美。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嫩嫩的,绿绿的”状小草碧绿柔嫩,呈静态美;可是“偷偷的钻”中“偷偷”修饰“钻”,绘小草生长悄然无声,无人知晓的动态。“钻”字写出小草破土而出,顽强向上的韧劲,呈动态美。以动写静,静中带动。动静结合,各得其宜,共同表现了小草青绿茂盛的景象。这样,学生阅读“美文”,积累有关知识的劲头就会大大提高。
三、重视每次练习、作业,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且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他们的意志在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练。平时的作业、提问、演讲、背诵、作文及测验都可以百分为单位累计计算。只要完成的好,都可以给满分,这样做就会使中下等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体验,一次高分会激励他们下次做的更好,而一次低分可能促使他努力改进。“这次做好了,下次更好”的念头占据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做好每一次作业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学生为做好作业必须重视上课,认真听讲又使他们有了做好作业的条件,如此循环,语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要完成发展学生智力发展的任务,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