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
截至本周四,沪指距离年初1月6日的年内低点2132点,已经行走了105个交易日。这期间,沪指波澜不惊,甚至杳无生气。但地产板块却是风生水起,虎虎生威。同期累积涨幅统计显示,沪指是6.87%,深成指是14.94%;而地产指数(399200)却是35.60%,地产指数与沪指相差5倍(5.18倍)多;地产指数在23个大类行业中的同期涨幅表现是最好的。
这就非常奇怪了,国务院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委一再重申,楼市调控政策“四个不(调控政策方向不改变、态度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调控绝不反复)”;温总理更是说出两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警示语:一、在去年2月27日讲,“房产商应流着道德的血液”;二、在今年3月14日讲,“楼价还远没有跌到合理价位”。
政府对地产商苦口婆心也好,再三喝斥也罢,能够说出来的重话都讲出来了。但是地产商就是不太识做,主要城市楼价始终未有深幅下跌及回归。而地产板块却迥然不同,从2010年1月1日至今年1月6日,地产指数累计暴跌45.94%,沪指和深成指同期仅跌33.99%和36.97%。地产板块所受到楼市调控的打击和重创,要远远超过后两者。
还有更搞笑的是,郭主席曾经大呼蓝筹股罕有低估。本栏姑且不将地产板块纳入低估的蓝筹阵营。因为无论怎样,郭主席都不可能在这个季节去公开力挺地产板块。那么,政府遏制及反对楼价狂升,包括证监会所力挺蓝筹板块的态度,显然都没有让地产板块持续走牛的份。如果要按照“炒股要听党的话”的逻辑,也万万不会想到地产板块会走得这么牛。这就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错乱和分析悖论,也让很多笃信基本分析的投资人困顿和迷惑。
现在地产板块已经成为强势领军板块并一发而难收之际,各种事后的解释也就会不请自来,如:
一、央行连续三度下调存准率和一次降息,还有对稳增长、用投资来力保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惯性,都让地产板块充满遐想空间;
二、地产板块在过去两年多的严重超跌,显然就是跌过头了,跌多了,该板块本身就有强烈“矫枉过正”之估值修复的本能需要;
三、自今年4月以来,各地楼市的“小阳春”频现、刚需释放,对一套房贷优惠打折的重新恢复;四、尤其是有媒体近日杜撰出“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被国家发改委斥之为“纯属捏造”等。
这些亦真亦假的信息频出,其实都在显示,热炒地产板块的机构资金,对此早就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也在说明,股市中但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还在说明,在一个主要靠联想来维持炒作热点的市场中,既要理性分析,又要不漏掉市场热点和机会,是多么的不容易。
自年初以来,地产板块持续逞强。在过去105个交易日中,该板块累积涨幅是沪指的5倍多,当然也在笑傲其他22个大类行业的同期涨幅表现。很多分析师到现在方才如梦初醒般的发现,该板块居然是一个潜力极大的金矿,并且给出各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
其实,地产板快走强早就有资金进场的异常迹象。据笔者的一路监测,该板块自今年1月9日以来,就有机构资金在持续流入,动作明显,毫不遮掩。2011年度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也在分别显示,社保基金在去年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悄悄对10多间内房股有明显介入或增仓;今年一季报中,内房股又是公募基金重仓或加仓增持的主要板块。
在今年前5个月,楼市调控政策并不曾有任何放松。少数城市想“搞搞震”,也被中央主管部门先后果断叫停;楼价疲软和现房库存的持续增加等毫无新起色及变化。在绝大多数被限购的城市,不够资格的买房人,想买又缺少“入场证”;有资格的买家,应该还是被观望的心态所主宰。
应当承认并佩服这些积极介入地产板快的机构资金,似有先人一步的超人预见功夫。内地多个城市5月份的销售数据大多向好,显示地产行业基本面在回暖,对地产股价有支撑。在稳增长的大前提下,楼市调控政策明显不再加码收紧,在前期一系列保证刚需的政策措施出台后,楼市销售出现积极变化。
北京近期公布的官方调查统计数据,开始印证市场正在转暖。1至5月,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6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虽然增幅很小,有指这是自2010年4月中旬调控后同比首次出现上涨。以5月份单月来看,住宅销售面积为109.5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07.8%,环比上涨29.6%。同时,1至5月,北京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40.9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1至4月提高1.4个百分点。
其实,早在去年10月下旬,温总理在天津就讲过宏观调控要“预调微调”,这应该是银根、流动性将要宽松的最早及最清晰的政策信号。其后虽然央行“放水”的过程较慢,但一直有乐观的预期在支撑及发酵。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下调银行存准率已经三次,还有一次降息,股市的多头由此欢呼雀跃。但最应该偷笑的,肯定必属楼市无疑。央行在今年第二次下调存准率之际,就有银行界人士指出,该次放水的4千多亿流动性中,进入楼市的,应该占到4成。
事实上,即便现在地产板快已经上涨35.60%(年初至周四),但其整体的平均市盈率也才不过16倍多一点。虽然比银行板块是要高出不少,但相比其他板块,依然还是具有低估值优势。只要调控政策不再加码、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依然在持续,地产板快继续震荡向上,还是可以预估的。
在这一轮楼市调控中,有极度看淡楼市的大空头曾经放出狠话称,主要城市楼价(均价)要跌5成;地产企业多半要“执笠(倒闭)”;还有更加荒诞的预言:这一次调控结束后,看谁还敢再炒楼?但到目前为止,这三大很吓人的“预见”迟迟未能应验,或者根本就看不到。
在5月下旬,《2012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发布。2011年度地产商的前10强,依旧有8席还是老面孔,万科、恒大、中海、保利再次雄居前四,“四大天王”座席企稳;华润置地、龙湖、碧桂园、世茂、富力、金地位列十强。其中,港股7家,A股3家。与2010年相比,前五位席次保持不变。
2010年排在第11名的碧桂园和第14名的金地两家后来居上,跻身10强。显示出,尽管全国有五、六万家地产商,但在前100强,尤其是前10强企业的经营业绩还算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幅震荡。高负债也好、现金流捉襟见肘也罢,包括地产商拿地的劲头或疾或徐。但到目前为止,暂时依然没有实质性危及这些企业的“命根”。在大型房企中,市场不时能够听到麻烦不断,甚至岌岌可危的资讯,多半与绿城有关。其他的大公司,似乎没有这么多“绯闻”。
当然不能说地产商还在尽享“好日子”,全行业其实早就是“一片惨淡”。以行业营收增幅来看,从2009年的78%,到2010年的58%,再到去年的2.49%,完全就是“王小二过年”,全行业营收最近10年来首次仅现个位数增长。
包括A股和境外上市的176家地产商,2011年营收均值为55.91亿元,同比略增2.49%,与2010年相比大幅减少了56个百分点;上市房企营业利润均值15.56亿元,同比下降3.90%;2011年全年首次出现上市房企总体利润负增长。
进入5月份以后,各地有关楼市销售再现火爆的新闻不绝于耳。什么“小阳春”、红五月、“千人抢购”之类的新闻和图片又在接踵而至。“四大天王”居然破天荒的首次出现5月单月销售成交同时突破百亿元的盛况,既是严厉调控之下的新景观,又在说明,这四大天王已明显形成标杆房企的第一梯队,在此轮调控之后,房企的分化将更加严重。已公布5月份月报的15家上市房企,当月的销售额环比增长22.55%。1至5月,15家标杆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上涨7.15%。
上述销售数据显示,一、即便全部都是由符合限购条件的刚需在出手、绝无炒家,也足以支撑这些地产商的苦日子不再那么难捱;二、集体突围、以价换量等已经成为标杆地产商的普遍共识,前提当然无可避免都是以牺牲、放弃利润为代价。据称,业内今年只做而不说的要诀是:“业绩达标、利润减少”。也在说明,红五月和楼市回暖等,至少又可以让一批地产商高兴一阵,又可让其好过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