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力理解的几点原因及改进方法

2012-04-29 02:09刘维真宋坚之
考试周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发音听力语音

刘维真 宋坚之

摘要: 目前很多学生基本上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听力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学生们能够轻松地听懂自己老师的话,对听力课上的材料也基本能听懂,但对与英语本族语人之间的讲话却很难听懂。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听力教学的实践,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几个原因,并提出几种改进方法。

关键词: 听力理解影响原因改进方法

我们要求学生的英语学习通常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着手。很多学生基本上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定词汇量,能阅读一般的文章,进行简单的对话,甚至学生们能够轻松地听懂自己老师的话,对听力课上的材料也基本能听懂。但一旦遇到真实的听力材料,特别是听英语本族人之间的对话时,他们往往就会感到很不适应,即便是一个人名的发音、打招呼用语或很简单的措辞和表达方法也都构成学习者在语音上的听力困难,所以听力就成为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最薄弱的环节。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语言学家威尼兹赫里兹认为:“大量的事实说明,儿童学说话的过程是先听懂,然后说话。”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说”是“听”的能力的一面镜子,它们均需同样的语音知识和文化知识。听懂、理解得越多,大脑储存的语音信息就越多,口语就越强。这一原理应用到语音教学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听力训练是语音教学任务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与其精度课成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英语的听力教学意义重大。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原因

1.语言环境的影响。

在目前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听懂或跟着朗读,教师总是尽可能地把每个单词甚至每个音节都读得十分清楚,语速放慢,从而使语流失去了正常的节奏。学生在这种语言的长期熏陶下,必然会对自然语言感到很不适应,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课堂英语及其听力材料都只注重教授规范英语,而不注重教授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规范的语言,不注重发展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不了解对于同一个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读法,使用不同的方言、语调、节奏等,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发音,那么,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

2.词汇量的影响。

多听确实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

3.阅读能力的影响。

从母语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母语学习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力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辨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英语的,读的能力(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

4.记忆力的影响。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人们凭借这种记忆分析、辨认语言信号,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的程度。由于这种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了一定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5.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

学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逐渐获得的。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听力教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学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

6.情绪状态的影响。

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改进方法

1.纠正发音。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最初几节课重点纠正学生的发音。帮助学生发现发音错误,提高必要的语音知识水平。否则,如果学生头脑中对英语的基本发音规律概念(如:连读,不完全爆破,弱读等)混乱,存在大量错误印象,那么,这些印象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正确的发音信号输入相匹配,就根本谈不上学生对有声话语的正确理解。让学生平时说英语时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发音特点,可以加深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与他人的交谈中也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有利于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触语言材料。

2.熟悉各种语言场景。

教师应该在听力课上提供充足的机会使学生见识多种多样的语言,让学生听到和习惯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包括男女老少、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话语声音。此外,有必要在听力材料中增加各种背景声音,增强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声音中准确分辨出语言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语言传递信息常常伴有各种干扰因素,比如各种噪音,因此听力课上应该适当安排学生听有杂音的材料。

3.实现教材多样化,灵活、创造性地调整和补充材料。

教材既要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最佳的语言材料和实践活动,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具有“可教性”。目前,很多教材内容过于单调、太规范、太标准,材料不能太陈旧、太文学化,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增加泛听的材料,内容涉及名人传记、趣闻轶事、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从而大大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条件。在听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全方位实施英语教学,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综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的优势,达到看、听、说、写融为一体的效果。图像资料、图片资料和声音资料交相辉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听力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为了更好地开展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明确教学方向、原则,探索教学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探讨和实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应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及语法结构知识,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增强记忆效果,教师要引领他们通向有效听懂英语的坦途。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英语语言艺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2.

[3]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J].外语界,2003,(2):55-60.

[4]盛跃东.情景听力理解测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J].外语教学,2001,(1):87-90.

猜你喜欢
发音听力语音
I’m a Little Teapot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Playing wit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