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事件>11月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曝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可影响发育和导致肝癌。酒鬼酒因媒体报道当日临时停牌。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据了解,塑化剂超标在白酒行业里不只是酒鬼酒一家,其他品牌的白酒,也存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
黄丽嫦(南都经济评论员):从白酒塑化剂风波中,我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可以举一反三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机制的建立,从加强监管部门对企业问责体系,到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都需要比现在付出更多的努力。
燕农(《中国青年报》评论):面对品牌危机,酒鬼酒不只曾经玩“鬼”,至今又玩“火”,暴露出某些民族品牌在自我保护上的严重短板。再大的品牌老大,只要抛弃了消费者,消费者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对内彻底整改,对外全部召回市场上的问题酒,才是酒鬼酒劫后重生的唯一出路。
周志祥(媒体评论员):政府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而公共食品安全是关涉每一个人自身利益的公共产品,市场本身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克服市场的固有缺陷,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吸纳非政府组织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提高公民组织的社会管理参与度,减少道德风险。
潘隆(隆众石化网CEO):呼吁相关部门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为塑化剂而殃及其他塑料产品,进而影响整个塑料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食品的生产、储运和消费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PVC制品。
李一方(环境评论人士):塑化剂作为一种用量极大的工业化学品,要在我国全面淘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为淘汰设置一定的过渡期外,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食品用材料、医疗器械(如血袋)和玩具等产品可以率先淘汰“塑化剂”,保护脆弱敏感人群为先。
王海涛(媒体人):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潜在危害和实际危害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如果只是说存在潜在危害或者没有造成实际伤害,就强调无害,试问会有多少消费者会接受这样的表态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危机公关,重在诚意。
徐立凡(评论员):酒鬼酒“涉毒门”,不能靠猜测发酵。实际上,酒鬼酒的“塑化剂丑闻”,已经超出酒鬼酒自身,成为一场潜在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在此关键时刻,政府监管部门不能缄默,而需要主动行政,尽早给出一个权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