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兴
摘要 本文论证了提升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结构,提出了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工程的思路。
关键词 军校学员 信息化素质 提升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高低,影响部队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的推进,影响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明确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标准,改革基于信息系统的教学训练,可以使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有目标可循、有纲可依,实现培训手段规范化、培训方法正规化、培训内容体系化。
1 提升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是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
军队《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工程化建设思路,确立了实施“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人才结构优化改造工程”等八项人才培养工程。军校是培养部队指挥员的摇篮,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院校教学训练改革,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工程,是军队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培养造就数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施,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
从部队和院校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培养任务不明确。军队院校基本没有把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作为培养重点突出出来予以关心、关注,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工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培训目标不清楚。相当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对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存在模糊认识,有的把信息化素质视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的把军校学员信息化混同于一般人员信息化素质。三是培养方法不科学。由于对信息化素质不明就里,因此对信息化素质培养方法也缺少研究,多数单位的培养方法就是上机操作或者计算机知识学习考试,许多单位把依托地方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平台进行学习、考核作为信息化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四是培养机制不健全。目前部队干部特别是军校学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基本靠各部队、院校自己组织,师资、教材、培养方法、环境等有诸多局限,没有形成体系、规模,离科学推进、科学管理的要求有很大距离。这些既影响到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的推进,也妨害基于信息系统的能力建设的展开。
2 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结构分析
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是指军校学员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条件下组织部队信息化建设、履行岗位职责中认识、获得、利用、开发信息以改进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能的修养与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科学的信息化观念。信息化观念是人们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需求的自我感悟,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的自觉程度。因此,它在信息化素养中居于先导地位。军校学员的信息化观念,是指军校学员对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社会发展和军队实践活动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军校学员利用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自觉程度。军校学员科学的信息化观念,包括“信息就是资源”、 “信息和信息化就是战斗力”、“信息安全就是生存权”等信息价值观,以及信息主导、系统集成、体系对抗、综合集成等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观等等。
二是强烈的信息意识。军校学员的信息意识是指军校学员对信息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它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强烈的信息意识可以使军校学员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各种信息;敏锐地发现别人尚未注意到的信息,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信息中看到差异,并能迅速选择和捕捉,达到发现早、挖掘深、效率高的境界。
三是过硬的信息化能力。军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是指军校学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军事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军校学员根据部队工作的目的和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军校学员应当了解和熟悉网上网下各种信息源,掌握信息产生的动态和信息传输的渠道,掌握并应用多种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构筑准确的检索策略,善于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献和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第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就是军校学员能够按照岗位职责的目的和要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整合重组、使其有序化的能力。包括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整序能力。信息筛选,要求军校学员能够对基于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新颖、切合需要。信息整序,要求军校学员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其内在联系整理排序使信息纳入一个有机的体现,使信息从无序的堆积转换为有序的资源,转换为可供他人利用的资源,充实单位、部队乃至全军信息系统。第三,信息交流能力。是指军校学员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和工具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以达成岗位职责目的的能力。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接受、传递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基于网络的新媒体交流技能、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等都在其中。第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的岗位履职能力。对指挥员而言,必须具备基于指挥信息体系的控制协调力、对情报信息融合的分析判断力、精准快速决策能力、有效执行能力等。对政治干部而言,包括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的政治工作保证能力和政治作战能力。军校学员还必须具备信息攻击和防御能力。能够攻击敌方人员的心理、促其心理瓦解,传播特定信息、误导敌方行动,破坏和破获敌方信息情报系统;能够防御敌方对我方信息的侦察、破坏,确保信息资源安全;能够正确识别虚假信息、干扰信息、不良信息,防止虚假、干扰、不良信息对官兵思想心理的干扰,维护部队士气和高度稳定统一。第五,组织实施军队信息化能力。能够领导、组织、实施部队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各项工作。
四是全面的信息化知识。军校学员的信息化知识,是指军校学员对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掌握,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的了解,对军事信息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对信息化文化的影响与建设的把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等。
五是高尚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军校学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以及信息化建设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它要求军校学员确立规范其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与行为准则,维护信息空间的秩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尊重他人人格权利,维护军队的形象和国家的安全。
3 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系统的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工程
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是综合的、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工程同样是综合的系统工程。
一是按照综合育人思路构建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体系。依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对军校学员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对军校学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突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分别制定领导型、管理型、技术型等三个层次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方案;按照信息化知识技能教育训练、信息化文化熏陶、信息化管理育人的综合育人思路来构建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模式;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构建 “动态型专题式” 军校学员信息化素养教育训练内容体系,重点建设《军队信息化概论》、《军队信息化能力训练》等课程(专题)及其系列教材。要研究构建军校学员信息化素养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军校学员强化信息化素质、提升信息化能力的自觉性。
二是探索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教育训练方法。要以岗位任职需要为基本点,以信息化知识为基础,强化军校学员信息化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知识的教育;以信息化能力为核心,强化军校学员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创新等技能的训练;以信息品质为根本,强化军校学员自觉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推动工作的意识、道德、心理等培养。要研究探索适合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的研讨式、实验式、模拟对抗式、环境沉浸式、技能训练式、现场体验式、开发任务牵引式、岗位预实践式等培训方法。这些教育训练方法的核心是体验、运用,也就是把体验、应用作为信息化素养训练的重要环节。
三是建设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能力训练系统。包括基于一体化指挥平台的作战模拟训练系统、军校学员信息化能力训练系统等,为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育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军校学员借助系统能够进行信息化知识学习、信息化技能训练、信息意识、道德、心理强化,能够进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训练。
四是广泛开展军队信息化文化熏陶。信息化文化是信息化建设的产物,反过来又对信息化实践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它对培育、巩固、提升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有重要作用。它具有目标导向功能,能够引领军校学员确立以信息为主导,以重视信息、重视知识、重视科技、重视信息化人才为核心观念的信息化时代军事价值观,引领军队实现信息主导、系统集成、联合一体、科学发展的发展目标;它具有理论认知功能,能够帮助军校学员把握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特点规律,探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它具有战斗力生成功能,通过信息化文化熏陶,能够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催生军人“智”、“仁”、“勇”三者联动、相互支持的科学战斗精神,提升军事软实力;它具有行为规范功能,通过信息化文化影响,一方面规范军队整体运作,另一方面规范军人个体行为。我们应当发挥军队信息化文化对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培育的引领、推动和促进作用,把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利用军校校园文化,培育信息化观念文化,发展信息化制度文化,优化信息化行为文化,开发信息化文化资源,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全方位培育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