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述海
摘要:学生的依赖心理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过多的依赖他人和课本,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强的依赖心理不仅会限制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缺乏自主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杜绝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60-02
在几年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依赖心理一直给我很深的感受,这种依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老师的依赖:在课堂中遇到的任何一点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分析和解决,而是问老师。2)对课本的依赖:课本里面的东西掌握的很好,翻开课本看着书什么都可以完成,一旦脱离课本马上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3)缺乏创新精神:只会照搬课本和课堂中的例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1学习中的依赖心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1)学生在自习过程中,无所事事,当问到学生为什么不学习,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没有留作业或者是作业已经做完了。
2)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完成的很好,但是只要稍一改变形式,学生马上会觉得这是一个新内容,很难正常完成。
3)除了课本之外,学生可能没有再看过任何和这门课程相关的书籍。
4)下课之后学生可能不做任何的预习和复习。
5)课堂上,当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之后,发现学生在不停问老师,而问到的问题很显然的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没有进行过一点思考。
2依赖心理产生的根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从小到大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的,缺乏自己锻炼的机会,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家里更多的是听从和问父母怎么办,久而久之就会磨灭自己的思想,遇到问题,更多的不是自我思考,而是向别人求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种心理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解决,而是向他人求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依赖心理的产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中,都是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学要听懂课堂讲授的,完成课后作业就可以。况且这些知识多是一些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要求较低。慢慢的就养成了学生对课堂和书本的依赖。而忽略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3依赖心理在学习中的危害
其实我觉得在职业教育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需要通过不断自主学习来巩固基本内容,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品。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中去,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学习中不仅会影响学生不能自主的掌握知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很直观的,只是跟着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模仿,并没有体会所学知识的实质。
4如何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
1)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要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中学习的方法和以前学习中的不同。在以前的学习中,教学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在完成讲授后,把相关的内容做成练习,布置给学生。学生要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然后下课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而现阶段的学习中,教学的主题更强调的是学生,学生不仅要上课听好课,并且还需要自主完成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来归纳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课后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老巩固、补充自己所学的知识,要把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在表面上看起来要比初中是的课程轻松,但实质上要比初中的课程难度更大,它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大量的实践练习来理解、。还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专业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学生过度的依赖心理造成了这两方面的欠缺。任何一门课程都只是掌握了最浅显的部分。
2)适度的拒绝学生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适当的去拒绝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或者只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还是无法完成任务,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讲解原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果。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课堂上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名表扬、增加平时成绩或者利用教师机向其他学生展示其作品等手段对其进行表扬。并且我们可以鼓励这部分先完成的同学去帮助其他未完成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在学生中间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去影响学生。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上课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出几个和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解答,完成练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期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课堂中的很多内容也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像要完成一个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不同的程序员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写出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但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把每一个练习都给一个固定的答案,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鼓励学生多看专业书籍
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要想把自己的专业学精、学透,就需要学生多看专业书籍,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来补充、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谓“见多识广”,只有专业书籍看的多了,才能真正了解的专业,形成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思想和风格。
总之,依赖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杜绝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