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在上古时期的美学意蕴

2012-04-29 20:29郭戎晶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8期

[摘要]“卍”作为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以其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意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其自身所包含的物质及审美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毋庸置疑的特殊地位。“卍”字符不仅具有强大的宗教指引功能,同时兼具丰富的装饰审美情趣。本文撮取上古时期,试图深入细致的阐述“卍”在这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卍” 精神意蕴 上古时期 艺术美感

“卍”是人类诸文明所共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吉祥图案,是藏族神秘苯教的最高象征,在藏语中读作“雍仲”,后又在汉字中读作“万”字,它作为装饰纹样的一种,究竟是在何时出现,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出现,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和艺术美感?下文将试图探索分析在上古时期的“卍”字符,以期了解其发展状况。

一、卍的溯源

据史料记载,雍仲字符最早出现于距今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在距今69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陶盘上亦出现以鸟喙为象征的雍仲字符,此后在我国黄河上游的青海乐都柳湾马家窑文化马厂期(公元前2415-前2040年)和东北小河沿文化(公元前3500-前3000年)均有所显现。在青海柳湾的马家窑文化中马厂类型的彩陶一共出土26件,其中卍字符的变化有28种(如图)。对于这一古老的陶符,通常运用甲骨文进行解释,其中“十”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过数十次,被国内外专家确定为巫术的“巫”字,表示阳光四射,象征某种有魔力的东西。“少见单线十字,有空心十字,网格十字,米字十字,卍字也是由十字变化而成的”。由此可见,“卍”字符与“巫”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也由此认为“卍”字符的出现是原始巫术思想的表现,它是原始图腾的简化和抽象化的结果,是人们对自然崇拜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考古发现我国许多地区的岩画中也绘有太阳神或者象征太阳神的神像,如广西花山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四川珙县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等。太阳神通常头部为圆形,有人物执太阳的,有绘圆日形替代的,有圆形中绘有“卍”字符的,其均表光芒四射之意。此外随着奴隶社会的崛起,“夏商时期也有大量的卍、卐字纹饰(包括变体卍、卐字纹)的发现”。“卍”字符被应用于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资料打破了传统学术界认为“卍”字符印度舶来品的观点。

二、宗教的影响

卍是苯教的最高象征,所谓苯教,在藏文中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在古代藏区有很多种原始“苯教”教派,他们崇尚自然,敬畏生命,即使在今天的藏区人们也不敢肆意砍伐树木,不敢妄加挖掘草地,忌讳污染泉水和流淌着的河水,忌讳捕猎稀有动物等等。

事实上,我们从藏族神话中不难发现其原型多出于一些自然现象、动物或植物,其中我们还惊人的发现藏族的图腾祖先是鸟类。根据藏族古代鸟类图腾,把卍字符的竖线作为鸟身,两端朝向相反的横线作为鸟头和鸟尾,把与竖线相交的横向看做翅膀,能组合出一个鸟的简单轮廓这一现象推断,卍字符的动物原型很有可能是鸟。鸟,在苯教文化中是守护西藏的四大瑞兽之一,鸟崇拜是古代藏区社会的主流文化,《朗氏家族史》关于人类起源于大蛋的说法,就能印证鸟类图腾在藏族曾有过辉煌的昌盛期。由此我们看出卍字符号是早期藏民们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

三、上古时期的美学意蕴

作为符号的一种,卍在我国上古时期已有所显现。它的象征意义至今仍有异议,或许是某种原始图腾(太阳)的简化,或是原始苯教思想中的代表性符号,又或是代表某种象形文字。作为一种具有原始魅力的可视图形,卍向当今人类传递着怎样的信息?从这些历史依据看出,卍字符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对客观事物认识混沌的表现。这种原始的认识,是一种无意识的积累,并主要从生产过程中获得。由于原始人在漫长的劳动过程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的秩序、规律,如节奏、秩序、韵律等等熟悉、掌握、运用,使外界的合规率性和主观的合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才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卍,这一符号以其粗拙的外形描述体现着我国先民创造美,传达美好意愿的心境。这种用原始思维创造出来的符号,具有着一种稚拙、朴素、原始而又神秘的艺术氛围,体现古朴神秘的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布吉 杨典.唐卡中的曼荼罗[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3] 赵洁.明清卍、卐字纹的图像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8:1-71.

作者简介:郭戎晶,女,武汉纺织大学2010级研究生在读,艺术与设计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