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认知体验。语文教师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引导同学们感知体悟,激励同学们表情达意,才能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一下教材中的《放小鸟》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架起语文学习与情感认知的桥梁,实现教学中的情感引领。
关键词 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情感认知 情感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语言文字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认知体验。那么,该怎么调动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需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同学们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接下来就以苏教版教材一下教材中的《放小鸟》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架起语文学习与情感认知的桥梁,实现教学中的情感引领。
1 研读教材,确定语文文字与学生情感认知的交融点
老师在熟悉教材内容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弄清教材中的字、词、句、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等,还需要用心体会和品味教材所体现的情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鉴赏的过程,这就是说,老师在备课时,自己应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反映出的情绪和情境,并把这种最初的感觉和冲动保持下来,这会成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力量。
《放小鸟》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优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动,充满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而且语言优美,生动活泼,适合学生朗读感悟。文中通过“我”放飞小鸟的过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让学生从中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在反复阅读这篇课文后,笔者发现这篇课文还可以读得再深入些,不要仅仅停留在爱小鸟上,而是读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文中的“我”一开始就很关心小鸟,精心照顾它,以为让它吃好喝好就是最好的爱。而后在倾听了小鸟和鸟妈妈的交流之后,“我”明白了小鸟最需要的是自由,为下文的打开笼子放飞小鸟做好了情感铺垫。最后,“我”放飞小鸟,对鸟的爱得以升华。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爱的最高境界。
那么,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能领会到这些吗?于是笔者开始考虑学生的情感基础,努力去寻找课文语言文字与学生情感认知的交融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情感特别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均怀着极大的热情,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又决定了他们对客观的事物不可能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他们往往只是凭直觉评判。他们和文中的主人公“我”有着同样的情感基础,因为喜欢,所以就要让它留在身边,即使是把它关进笼子里。这是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虽然有些自私,但很单纯。孩子们还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和《放小鸟》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小动物出现问题时会着急、会担心,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小动物着想,害怕他们不吃不喝,会死掉,因此会为此做很多大人们想不到的事。
找到了课文语言文字与学生情感认知的交融点,课堂上,孩子们只要真正被引进语言文字中,那么就一定会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从而进入情境,情感得以升华。
2 有效引领,让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情感认知融会贯通
语文学科实质上就是一门情感科学,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当中的;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老师在教学课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在作者情感和学生情感中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抓住文中关键句,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
为了让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情感认知融会贯通,笔者设计了三个情感引领的环节。
(1)将小鸟关进笼子是一种爱。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我”对关进笼子的小鸟的关心与疼爱。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字词去体会这一点,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比如小作者喂小鸟,可是小鸟“一动也不动”这一个词,我让学生想象,“我”看到小鸟一动也不动,又会想什么呢?(学生说:小鸟是不是生病啦?小鸟为什么不吃东西啊?小鸟怎么啦?)这里的想象,让同学们完全体会到小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这样同学们读起来也会更加有感情!
我加以总结:“让小鸟吃好喝好就是爱,文中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这么想。”
(2)放飞小鸟也是一种爱。当“我”把小鸟关进笼子里,小鸟它在想什么呢?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关注小鸟的命运,慢慢进入小鸟的心灵世界,因此达到准确理解这篇文章内容,而且可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比如在进行第二小节的课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鸟的妈妈非常想念孩子,小鸟也非常想念妈妈,当它们见面时,小鸟会对鸟妈妈说些什么?以此来启发同学们大胆想象。接下来安排同学们自由找搭档组合起来演练,由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出鸟妈妈与小鸟相见的感人一幕,在恰当的情节配着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表演中的同学们都能自然而然进入了情境,启发他们对小鸟命运的联想,有担忧,有期待;在演练过程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明白虽然自己对小鸟这么好,但小鸟最希望的却是自由,是跟妈妈在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
同学们见到鸟妈妈和小鸟分离的感动场面,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就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看小鸟儿多么可怜,同学们想想该怎么办呢?”借助这个问题把矛盾推给学生,从而同学们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做出放生小鸟的决定,如此可以与本文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放飞小鸟是爱的更高境界。在学习本文小作者从养小鸟到最后放小鸟的经过以及这一段经历中情感的变化,深深体会到文章内小主人公虽然非常喜爱这只小鸟,但是为了能让小鸟获得真正的快乐、幸福,还是决定把它放掉!这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博大的爱,是爱的升华!学习后同学们不仅理解并体会了小作者对小鸟深深的爱,小作者的这一个决定不仅使自己内心感觉到快乐,小鸟快乐,小鸟妈妈也一样快乐。从这点意识到每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还得考虑到其他人,会换位思考。文章内字里行间处处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与亲情,足以打动学生,在这浓浓的“情”中学生也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从而学会去爱。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以情化人,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丰富的感情,教学课程中引领同学们体会更美好的情感思想。让教材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谐统一,就能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