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钊
摘?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学者进行语篇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在这些理论中,作为实现语言概念功能方法之一的及物性系统占有特殊地位. 把它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中将使分析更加科学客观。本文将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为对象,在及物性系统的框架内对其进行话语过程分析。通过分析,男主人公自私,虚伪,冷酷既缺少责任感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可被视为“迷失的一代”的一员。相反,女主人公则是典型的海明威式英雄,乐观,坚强。
关键词:话语过程讲话内容情态动词主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76-02
1 韩礼德及物性系统简介
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语篇分析构建一个语法理论基础。根据韩礼德的理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1994)。每一种元功能都能通过各种语法结构体现出来。例如,概念功能通过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体现;而语篇功能通过主位结构等来体现。在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中,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如何构建人的外在经历和内在经历。(Halliday,1994)。
及物系统能够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按照韩礼德的理论,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分为六个过程,其中三个主要的过程分别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除了这三个主要过程之外,人类经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行为过程,话语过程和存在过程。(Halliday,1994)
上文中提到,系统功能语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因此,通过使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语篇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和客观。韩礼德是一位运用及物系统理论来进行语篇分析的先驱。通过对语篇进行及物系统分析,其中隐含的意图和深层次含义能够显现出来。
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话语分析。
本篇文章将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从及物系统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揭示本篇小说中的话语过程是如何表达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由于《白象似的群山》这篇小说主要由对话构成,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集中分析小说的及物系统中的话语过程。话语过程也就是“说”的过程——Verbal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saying. (Thompson,2000)。它是心理过程和外部世界物质过程的中介:人的话语是生理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活动。话语过程中涉及到的参与者包括说话者(Sayer),接受者(Receiver),目标(Target)和言语内容(Verbiage)。通过对这篇小说进行话语分析,其篇章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被展现了出来。
2?《白象似的群山》简介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优秀并且很有特色的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语言冲突,意志上的对抗以及小说主人公所处的严酷的时代和环境。故事的开头描写的是发生在当时的西班牙火车站的一个场景。男女主人公在开头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一个美国人和他的女朋友正在火车站候车,然后故事通过他们二人的对话展开。很显然,女主人公怀孕了,但是男主人公却希望她能够做流产手术。然而,女孩很希望留下这个孩子。整篇故事都是围绕两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争论展开的。
3从话语过程角度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
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整篇文章都是由对话构成的。没有对故事背景进行介绍,没有对故事主人公任何的外貌及性格描写,甚至对故事场景的发展也没有相应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小说中的对话就是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最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对小说的对话进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是否留下这个孩子这个问题的立场观点都通过他们的话语表现了出来。小说中六种过程所占的比例为:物质过程25个,占18.2%,心理过程2个,占1.4%,关系过程6个,占4.3%,存在过程3个,占2.1%,话语过程97个,占70.8%,行为过程4个,占2.9%。
这篇小说只有短短的1541个单词,但是整篇文章却有97个是对话的句子。从统计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的深层含义几乎都是通过对话来描写的。小说中的三个人物(美国男人,女孩和酒吧老板)的行为描写是通过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来实现的,而故事的背景和场景主要是通过关系过程来实现的。小说当中唯一的两个心理过程是:她穿过树林看见了一条河(she saw the river through the trees)。以及:他看见了卡车但是却没看见火车(he looked up the trucks but could not see the train)。这两个描写是主人公的感知觉,而不是他们的内心描写。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析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最佳方法就是分析他们的对话。
3.1 对两位主人公进行话语分析
小说主人公对代词的不同选择表现了他们对待两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态度。上文中提到,及物系统分析给我们表达外部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用力的工具。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经验是通过话语过程表现出来的。由于故事的对话几乎完全发生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篇章的说话者(Sayer)和接受者(Reciever)是固定的;考虑到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是直接的而非间接的,分析他们话语过程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言语内容(Verbiage)本身来分析,也就是分析他们话语过程中的对话内容。
首先,我们从小说中出现的代词的不同频率来分析,也就是分析以下几个代词出现的频率:“我们”(we),“我”(I),“它”(it)以及“让我们”(lets)。在小说中,美国男人使用代词“我们”(we)的数目为8个,女孩为17个,代词“我”(I)的使用数目分别为27和22个,“它”(it)的使用数目分别为28和17个,“让我们”(lets)的使用数目男人为零,女孩为2个。统计完这几个代词的数量之后,两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清晰地揭示了出来。读完整篇小说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女孩更多的愿意使用“我们”(we),“让我们”(lets)等代词,而美国男人在对话中更多的愿意使用“我”(I)和“它”(it)这两个代词这种话语特征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待两人关系上态度的不同。女孩是很认真的对待这段关系的,并且把他们两人看作是一个整体。她愿意为维系和提升两人的关系做出努力。尽管两人之间有争执,但是她仍然想要装作两人之间的关系仍像过去那样和谐。至于美国男人,他更多的使用“我”和“它”(女孩怀孕了),表现了他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他不想对女孩及两人之间的关系负责任。
3.2 对话语内容中的情态词进行分析
当人们通过话语过程来表达他们的经验时,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各种情态动词。正如帕莫(Palmer)指出的那样:情态动词使用在所有四个主要的语气中,即,判断、证明、道义,动态这四个语气(Palmer, 2001)。在这篇小说中,通过分析他们的话语内容,二人对情态动词的不同选择是惊人的,这也表现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世界观。两位主人公就是否堕胎这一问题以及两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态度可以通过他们对情态动词的不同选择清晰的表现出来:美国男人和女孩使用以下情态动词数目的比例为(can)0:6,(should)0:2,(could)0:6,(would)0:2
通过这个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男人在心理上有意识的避免直接触及问题,二人很少谈论各自的感受和想法,因此他们的对话听上去很客观。女孩的话语表现出了一种不确定性,一种想要满足接受话语者的心理。在他们的对话中,女孩更多的使用应该(should),可能(could),将要(would)等情态动词,这些动词都是在话语过程中表达不确定性和礼貌的传统动词。女孩已经感觉到了她和美国男人之间的距离和疏远感,他们是情侣,但是女孩在话语过程中却总是使用一些比较礼貌的词汇,这表明了两人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女孩总是想要向男人提出一些建议而不是自己做出决定。通过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女孩在尽力挽救和改善二人的关系,她想要取悦美国男人,就是为了延长或者重建两人和谐的关系。
4结语
本篇文章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从及物系统分析角度对海明威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了话语分析。根据韩礼德的理论,人们在表达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经验时,参与了不同的过程,这些过程被分为六个。因为海明威是一位运用对话构建小说的大师,并且《白象似的群山》这篇小说几乎全部由对话组成,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话语过程。这篇文章通过对男女主人公话语的分析,解释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世界观。男主人公代表了海明威笔下“迷失的一代”。他的生活中没有目的和未来。他冷酷,自私,缺乏责任感。相反,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话语,我们明显看出她属于海明威笔下典型的英雄:乐观,坚强,充满爱心。总之,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文学作品分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2]Thompson,G.1996.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3]Palmer,F.R.2001.Mood and Modality.[M].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陈林华.语言学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5]方文开,李祖明.白象似的群山解读[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