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决定性瞬间

2012-04-29 13:43
数码摄影 2012年3期
关键词:布列决定性弗兰克

“决定性瞬间”是在摄影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性”的一个名词,当它普及到各种摄影教材和图书中去的时候,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重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时间”和画面的“完整性”两个前提条件下的产物,但我们发现,摄影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正在努力打破时间的迷局和对完整性的突破。那么我们想问:“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是经典摄影历史长河上的理论丰碑,还是阻碍主流摄影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8月22日出生于距巴黎不远的小镇,自幼学习绘画。1931年,他看见匈牙利摄影记者马丁·芒卡西的一张表现3个非洲裸体男孩在海边奔跑的照片,照片中的那种自然和优美令他大为感动。布列松突然明白,“摄影可以在一瞬间凝固永恒。”从此他踏上了漫长的摄影之旅。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拿着一台配有50mm标准镜头的莱卡相机奔波于世界各地,用最简单的器材“整天在街道上寻觅,随时准备出击,‘捕捉生活。”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欧洲大陆,他还多次前往美洲、非洲和亚洲拍摄。1952年,布勒松以“决定性瞬间”为书名和序言标题,出版了他的摄影作品选集。此后,“决定性瞬间”便成为欧美各国乃至世界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摄影金科玉律与摄影美学经典。

布列松说:“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即时的确认——在1秒钟之内,一件事物的重要意义,便随着形象的精确组织,得到适当的表达。”

但就在“决定性瞬间”这个理论风行之际,罗伯特·弗兰克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说:“我不希望捕捉‘决定性的瞬间,世界在飞快转动,世界也不是完美的。”

在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以一个移民者的眼光看收容他的美国,并通过琐碎的外表来透析内部被常人忽视的真实。弗兰克深刻之处就在于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主观批判意识。由此有人极力推崇弗兰克,认为弗兰克的想法更接近事物和摄影本质。他的“非决定性瞬间”摄影实践,开阔了纪实摄影的空间,建立了快照式的即兴美学观念。

布列松从没说过“决定性瞬间”

大家崇拜无比的布列松,其实当时只是法国一个不错的摄影师,远没有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他是怎么成名的呢?当时办展览同时要出画册,摄影师不是思想家,不是理论家,有些问题问了总要说,编辑蒙他,就叫“决定性瞬间”。这是美国最新潮诗人的一句话,但后来所有人去查这句话,都没找到,现在估计就是编辑一拍脑袋定下的。广告词嘛!后来布列松觉得还挺受用,也不吭声,就接受了。直到老了才说。香港摄影家曾家杰老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是当代摄影艺术学会主席杨绍明的翻译,曾经和布列松做过很长时间的谈话,曾家杰后来撰写的文章中就提到,说布列松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

鲍昆 摄影批评家

博客:baokun.blog.siyuefeng.com

“决定性瞬间”消解

从摄影技术的角度看,布列松所处时代所用的照相机的拍摄方式只能按一次快门拍摄一张,没有连续拍摄的功能;没有自动对焦和跟踪对焦技术;摄影的成本相对较高,胶卷、化学药品和相纸的费用不菲,印刷过程费用和时间代价都很高。也就是说,传统摄影从拍摄到受众看见照片的过程复杂,费用、时间成本都很高。

从传播技术的角度看,平面媒体的传播是“固体形态”阶段,其空间相对固定,刊登内容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总体来说,报刊、杂志能够发表的图片数量极其有限,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单幅图片来报道事件。

从传播过程的角度看,无论是拍摄者、传播者还是受众,都受到空间的制约和限制。 所以,“决定性瞬间”是当时条件之下的“无奈的最佳选择”。

从记录历史和传播信息的角度看,“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决定性瞬间”过分强调“选择”,而所有的选择都是主观的决定。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选择的程序很多,但这就意味着主观性越强,主观性强则意味着离影像现实和事实更加遥远,其真实性或可靠性也就越低。按照“决定性瞬间”理论记录的少量时间片段来反映历史,那就只能写成古代史官所写的“正史”,必然遗漏许多有趣的真实历史景象;并且忽视广大的民众和广泛的社会现实,很难避免片面性和历史空白。

其实,人们一直在追求看得到更多、更全、更好、更快!

盛希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客:blog.big5.voc.com.cn

1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摄 德绍,德国,1945年。

在德国的一个解放强制收容所时,一名妇女认出了曾经告发她的盖世太保眼线。

2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摄 意大利,1933年。

3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摄 布鲁塞尔,比利时,1932年。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4 马丁·芒卡西 摄 湖边的三个孩子,1930年。

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抓取到一个瞬间画面,照片展示3个近乎剪影的非洲裸体男孩儿,正在跑进坦噶尼喀湖的波浪之中,整个画面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与激情。同一年,法国一位24岁立志成为画家的青年人看到这幅照片,他的心灵被彻底征服了,他毅然放下画笔,拿起相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摄影道路,一生与相机为伴。这位青年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摄影泰斗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多年后,布列松大师回忆道:“我必须得说,它对我而言是一幅特殊的照片:就像点燃烟火的点火器……使我突然感到摄影可以通过瞬间达到永恒。这是唯一一幅影响过我的照片。”

其实,“决定性瞬间”与“非决定性瞬间”都曾是通往纪实摄影的辉煌之路,但即使眼光再好,走在这两条路上你都难拍出新意来,摄影似乎还应该有其它更多路可行。

猜你喜欢
布列决定性弗兰克
多重映射芽的Gq,k一决定性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
光滑映射芽的RN - 轨道切空间及RN - 无限决定性
亨利在英国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弗兰克与滑板
被遗忘的仪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