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一种方式

2012-04-29 00:44石翠芸李建成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9期
关键词:学科技能儿童

石翠芸 李建成

上世纪末“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虽经十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但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仍然缺少真正的认识,他们更多地是将信息技术教育仅定位于教学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有些偏差,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儿童学会用信息技术学习各门课程,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成长的一种方式。

一、信息技术是促进儿童成长的一种方式

1.信息技术是人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人们学习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而且包括让他们探究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等学科,培养他们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从而改进和完善学习方式,促进各门课程的学习及思维的发展。

2.信息技术是人的生命素养。人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素养,生命素养中蕴含着信息素养。一般而言,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无论从人的生命发展来说,还是从信息素养意义来看,信息技术都应是人的重要素质,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元素,是人生命发展的一种方式。

3.信息技术是人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存在并融入社会各行各业之中,也融入每个人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习、工作、生活、沟通、购物和娱乐等无时不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人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又改变着人现有的生活形态,尤其是网络世界的联通,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的生活状态,且通过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着人的生活质量。

4.信息技术是人的成长需要。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是一种综合实践型课程,对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人的生命成长包括物质机能的成长和精神机能的成长。信息技术可以为人的生命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食粮,它让人类走近网络世界,为人的生命成长提供了更加快速而又方便的路径,成为引领人成长的一种方式。

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关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科本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过分关注本学科知识体系教学,以学习使用计算机作为教学的主旨,突出对计算机性能的认识,强调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忽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将计算机作为学习各门课程的手段。应该说,计算机的工具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关注信息技术“过程和方法”教学,忽视运用信息技术滋养生命成长。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下人们在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形成过程和方法建构的教学,突出信息技术使用的实践,关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但忽视引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陶冶情操,培养信息素养,让个体的生命更好地成长。应该说,计算机的育人性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一种方式的路径

1.让儿童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学科,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无论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还是从“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看,信息技术是人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儿童成长应具备的必要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要想实现这一主旨,在教学中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要认识硬件功能。让学生通过具体实物认识计算机的有关硬件设备,了解每个部件的使用性能。二要掌握软件使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各种认知活动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原理,还要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有关工具、软件的操作,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技能的本质把握。三要学会综合应用。学生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运用,而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创造新的信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环境或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他们建构个体的知识库,从而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

2.让儿童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门学科的根本宗旨应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各门课程,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无论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还是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看,信息技术是人的一种学习工具,是儿童成长应具备的必要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是通过长期学习实践积淀而成的,这便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其它学科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课程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学科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学生在学科课程学习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webquest、miniquest、intel等信息技术平台,学习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高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提高信息素养。

3.让儿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门生活性学科,其存在意义和发展愿景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教学中应通过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论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还是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需要看,信息技术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儿童成长应具备的必要素养。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活实践中改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生活中普遍使用计算机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特别是广泛使用电子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思考,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存在的问题,创造新的信息技术。二是在改善生活中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改善生活的手段,人们往往会从改进信息技术入手,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现有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从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出发,创造新的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水平。

促进儿童更好成长的方式很多,在未来社会通过改善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的则比较便捷,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不断改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让其能够适合儿童成长,为儿童能够健康、和谐的成长增加一条新的路径。

(石翠芸、李建成,洪泽县实验小学,223100)

猜你喜欢
学科技能儿童
高级技能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