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成
内容摘要:生与死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要正确深刻地探讨这个问题,可能条件还不很具备。本人只是想借重前贤的智慧与奇思妙想,沿着他们思维的足迹,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就灵魂有无的问题,有无因果报应的问题,气与灵的问题,乃至宇宙本体的问题等,表述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想法。
关键词:生死问题 灵魂与因果报应问题 气与灵的问题 宇宙本体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76-83
生与死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年轻人不感兴趣,因为他们风华正茂,展现在眼前的是美好的锦绣前程。但对于退休的老人来说,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老人而言,逐渐进入风烛残年之时,生与死这个沉重的话题,就像埃及斯克芬斯的谜一样,矗立在你的眼前,不可回避地迫使你去关注与沉思。
一、宗教领袖论灵魂升降与因果报应
先谈拜火教,因为它产生于世界三大宗教之前。琐罗亚斯德(约公元前628—约前551),波斯人。作为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古波斯语作查拉图斯特拉,意为老骆驼。他生于外高加索,一说是东部的伊朗。该教得到巴克物里亚国王维斯塔巴的支持,信徒日增,广为传播。他死于与“异教徒”的战争中。
琐罗亚斯德教,旧称“祅教”、“火祅教”、“火教”,其中以“波斯教”、“拜火教”的名称流传较广,属波斯古代的宗教。该教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认为世界有两种对立的本原在斗争,一种为善,化身系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一种为恶的化身,化身为黑暗之神安格拉·腊曼纽。认为在善恶两个极端的关键中,人有选择的自由,也有决定命运的权力。相信人死之后,灵魂须受末日的审判。阿胡拉·玛兹达根据其人在世的言行,送上天堂或投入地狱。故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其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认为火是光明和善的象征,是阿胡拉·玛兹达的本原,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拜火教曾对中国的长安、洛阳、汴梁、镇江等地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拜火教明确了人死之后有“灵魂”,并将根据他生前的善恶,“送入天堂或投入地狱”。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天堂地狱,劝善惩恶。这些宗教观念相当明确。
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至公元前486年),是佛教创始人。佛教也主张劝善惩恶,因果报应。佛教提出六道轮回,把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类,因各自生前善恶行为的不同,于六道中升沉异趣,轮回相续。其前三项为善果,后三项为恶果。《地藏经》中对十八层地狱作了详细的说明,大体而言,是人间极刑的概括与升华,有很强的镇摄性,使众生望而生畏,不敢作恶。其对天堂的描绘,很富于想象力,诸如:梵天的宫殿置于天界的麦若山顶,它是梵天用神通幻化出来的不冷不热,众妙毕具的天仙之境。总之,突出天堂与地狱的对比,增强了劝善惩恶的力度。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劝善惩恶、因果报应、升入天堂或投入地狱方面,大体略同。
大体而言,凡是宗教,在认识论方面,总有偏向唯心的消极方面,但就劝善惩恶方面,对人世社会却有积极的作用,宗教可弥补法律之不足。法律只是用条文禁止为恶,而宗教是以心灵劝阻不为恶行。宗教是净化而不是强制。
《圣经》流传于中国,不会早于西汉,佛教流传于中国,始于东汉。但在中国的本土中,也早有死后有灵、因果报应之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墨子》的《天志》、《明鬼》,墨子认为上天主持正义,为非作歹,暴虐百姓,终遭报应。如夏桀、殷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为殷汤所灭,殷纣为周武王所灭,均是天意所致。又如周宣王枉杀杜伯,杜伯虽化为鬼而终射杀宣王。这是枉杀无辜者的报应。
墨子是相信鬼神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他从不宣扬天堂、地狱,他提倡的是“兼爱”、“非攻”,他以正义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墨家可以舍生取义,他认为追求正义是可以超越生死的。墨子的标准是:“有义则生,无义则死。”严格地说,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宗教的外衣,是为他倡导人世的正义而服务的,但墨子相信鬼神的存在,并坚信因果报应,与宗教观念具有相同点。
二、从八卦到庄子论气与灵
中国约在八千年之前,出现了一位号称伏羲氏的始祖,他创立了著名的八卦学说。八卦指乾卦(天)、坤卦(地)、震卦(雷)、巽卦(风)、坎卦(水)、离卦(火)、艮卦(山)、兑卦(泽)所组成的一套卦名,乾、震、坎、艮属阳卦,坤、巽、离、兑属阴卦。根据八卦的思维乾坤相和即是天地相合,阳刚与阴柔相合,于是引起了风雷激动与水火喷射,于是山泽万物(含人类)由此而产生。故而在古老的八卦学说中,天地阴阳是宇宙的根本,万物与人类只是天地阴阳的衍生物。因此在中国的思想中,阴阳二气是人类产生的根本,即先有天地的交合,其后才有君亲师。八卦后来演变成六十四卦,夏代曰《连山》,殷代曰《归藏》,周代曰《周易》,后称《易经》。但《周易》的爻辞中有“载鬼一本”一语,古称人死之后的灵魂曰鬼。因而可知阴阳二气与灵魂说本旨是一致的。阴阳二气的结合产生了人类,而鬼是人的异化。
儒家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说明儒家学说确认鬼神乃是阴阳二气更深层次的演变。略举二例,如伏羲的女儿宓妃,死后称为洛神。《文选》卷十九《洛神赋》注引《汉书音义》引如淳云:“宓妃,伏羲氏之女,溺于洛水,为神。”宓妃,生时为人,溺水为鬼,复又转化为神。又如《山海经·北海经》载:“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堙于东海。”女娃先溺死为鬼,复转化为一种精卫鸟(精灵)。这些多层次的异化,从根本上讲,乃是二气演变更深层次的结果。
道家学派的老子,特别是庄子,对气与灵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知北游》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之徒,吾又有患!故万物一也。”其《至乐》又说,生死之变,“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形也。”这里庄子确认,生死之变,不是由有到无的变化,而只是存在形式的变化,一如春夏秋冬四时的转变。为什么由生到死,只是存在形式的转变呢?因为生是阴阳二气聚合的结果,死是阴阳二气分离的结果。灵魂是阳气组成的飘扬在天空之中,若与阴气聚合,又可变化成新的生命,所以说“死也生之始”。故生死是可以轮回的。但庄子的生死轮回说没有因果报应的意思,生与死的转换与轮回,只是大道的自然运行,人们无法猜测其结果。它可变成马,变成人,或变成萤火虫,蝴蝶,甚至变成鼠的肝,昆虫的一个膀子。而从庄子“齐物论”的观点来看,昆虫的膀子并不低于人,而马也并不比萤火虫更高贵。因此庄子的生死轮回之说,既没有天堂与地狱的观念,也没有善恶是非之分。生死轮回,只是造化的自然运行。
既然生与死都是一种变化的形态,而且将永远处于不可预料的变化之中,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生与死是等同的。但庄子为什么说死是生的解脱呢?《至乐》中引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这里把死与“南面王乐”等同,是庄子的推想,盖灵魂无衣食之需,春夏秋冬的冷热变化对灵魂已不起作用;无饮食之需,君王既与灵魂无涉。生人有衣食之累,复有老病,死亡之忧。故生处乱世的庄子认为,生不如死,死是生人患累的解脱。其实,这只是一个寓言,主要发泄愤世嫉俗的情绪,并非是对死的的论。
就哲学家的见解而言,我认为庄子对生与死的理解是颇为深刻的。生与死都是宇宙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因而生与死在茫茫宇宙中都是永恒的。我们因该用理解的眼光把生与死等同视之。
庄子思想中不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也有其一定的深刻性。因为天地造化本无所谓善与不善,人世社会才会有善恶之分。但有善恶之分,人世社会中未必善恶必有因果报应。庄子亲眼看到“窃国者侯”,“窃钩者诛”的现象,故庄子明知世有善报,而不提善恶必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深刻的,因为现实社会中就不存在这种因果报应的事。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其《伯夷列传》中说:“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而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由此观之,庄子之不言因果报应,与司马迁之意略同。
就自然灾害而言,四川“5·12”大地震,印度洋海啸,海地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善良百姓,死者无数。竟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因果报应论可以休矣!
就社会现象观之,贪污枉法者,逃脱法律的制裁,终身逸乐者,亦不可胜数。人间固有善恶报应的现象但并无必然性。若人间果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世间的作恶者、“毒枭”、海盗就不会如此猖獗。
庄子的生死观之所以有深刻性,在于不仅把死亡看作是生的解脱,还认为人活着就是时时处于变化之中,这就是他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说,活着的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这颇似古希腊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一个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因为第二次渡河的人,已不是第一次渡河的人,渡河的水,也不是第一次渡河的水了。人生处于时时变化之中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接受庄子思想的陶潜,就说过这样的话“纵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潜也把死看得很超脱,很平淡,他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接受庄子思想的苏东坡,并没有把人生理想化,他说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事,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总有患累的一面。深受庄子思想影响者,他如李白、曹雪芹,大都心胸豁达,思想透彻,盖庄子思想深刻性所致。
三、孔子等论生与死
孔子(约公元前551—约公元前479)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论生与死的名言,曾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其一曰:“未知生,焉知死。”即知生是知死的前提。什么是孔子的知生呢?孔子认为人生在世,应以德行仁爱为本,发扬善心,克己复礼,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堂堂的君子,这叫做“修己”;第二步是“齐家”,即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使家庭成为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了这种齐家的德行与能力,把这个德能扩张开来,推广到社会中去,就叫“治国”,“治国”见到成效,在提高一步,致力于“平天下”,天下进入大同社会,就叫做“平天下”。这是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孔子另外一句名言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台湾的毛之水教授认为是“邦有道”的道,即是天下有道的道,天下进入大同社会,人类进入太平盛世,一旦听到有这么一天,即便当晚死掉,也心甘情愿。天下有道,就是平天下的积极成果。正是孔子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是孔子追求生命意志的崇高目标,苟能达此,即死得其所了。这是把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目标,作为终极的目标,人生一世的意义也就完美无缺了。这实际上就是轻生死而重目标。所以孟子认为应该舍生而取义。
孔子从来没有正面涉及过灵魂的问题。他不反对敬鬼神,但他谨慎地要求“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王充《论死》篇谓孔子葬母于防,发现墓地遭雨水冲刷,孔子泫然流涕,但仍坚持古人不修墓的规定,孔子不为一己之私情,而违反古之礼制,可谓取舍有度。王充评论道:“使死有知,必恚人不修也。孔子知之宜辙修墓,以喜魂神。然而不修,圣人明审晓其无知也。”
看来,孔子是倾向于无鬼论的。孔子处于乱世,所以孔子不讲善恶总有报。从他对颜回德高而命薄的深深叹息中,他对善人不得善报,是痛心疾首的。总观孔子的言论,孔子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他讲生而不讲死。他讲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体上看重政治的人都是如此,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毛泽东给刘胡兰的题辞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孔子是一代宗师,历代的忠臣贤相都尊奉他的人生观。文天祥说道:“人生千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耿耿不忘的是国家大事。
孔子主张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务实,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唯物主义观点的发展。
四、王充的无鬼论和范缜的神灭论
王充(27—约97),东汉初年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了八卦天地阴阳创造万物的学说,他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但他否认灵魂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他认为人之所以有精神,是依靠精气在,一旦死亡精气便离散,精神就不复存在。所以人死之后,必然是无知无觉,不能加害于人。他在《论死》篇中,举了三个论据:其一,人皆有复仇之心,但人被杀害之后,尸体被转移,虽报告官吏也不能破案,倘死后有知,死者必将语诸官吏,或回报家人。其二,人皆有妒忌之心,若夫妇之间,生时发现有淫乱之事,必然大吵大闹。但或有夫死妻更嫁,或有妻死夫更娶,更嫁更娶之日,安然无祸。盖人死无知不能加害于人是也。其三,“败乱之时,人相啖食者。”使其人有知,宜能害人。“不能害人者”,是其人死后无知是也。人吃人,是不共戴天之仇,此仇不报,灵魂之说可以休矣,善恶终报之说亦可休矣。
王充在《订鬼》篇中又明确指出:“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深刻地指出,灵魂是活着的人们思念存想之所致,是心理作用的结果。死后有灵魂说,只是活着的人们一厢情愿地思念并假设亡者的灵魂还存在的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范缜(约450—约510),南朝齐梁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无神论者。在南齐萧子良时期,佛教盛行,范缜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灵魂升降说,反对因果报应说,后来进一步著《神灭论》。此论一出,惊世骇俗,“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缜。”(《梁书》)范缜还态度严正地宣布不能“卖论取官”,断然拒绝萧子良的劝诱。其后,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于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命王公朝贵及高僧六十余人批驳《神灭论》,竟不能屈。
范缜以“形神相即”为根本命题,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并论证了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形体是“质”,是依托,精神是“用”,是功能。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正如刀背与刀刃的关系,刀背是刀刃的依托,而刀刃是刀的用途。肯定了精神并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形体的一种作用与功能。修正了以前唯物主义者误地认为精神是一种特殊物质。
王充的精气说使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被阻隔了,显示了形体对精神的支撑作用。有健康的形体,才有饱满的精神,形体遭遇到亏损,精神必然萎靡不振,一旦形体消灭,精神就随之消灭。范缜的《神灭论》影响深远,有力地批判了佛教的灵魂不灭论与因果报应说。
王充、范缜虽然是晚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无鬼论与无神论的观点早已存在,人们根据目见耳闻与自己的直觉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唱道: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诗经·唐风·山有枢》
该诗宣扬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据黑格尔的记载,古埃及每当举行盛大的宴会时,在宴会达到高潮之时,宴会的主人,总要派人抬着木乃伊从大厅走过,籍以告示宾客,行乐当及时。古埃及的法老是相信永生的,法老死后可进入金字塔,得到所谓的“永生”。但埃及的王公大臣和朝贵们仍热衷于生前的及时行乐,而不指望死后的永生。
五、罗坤生的灵魂研究
罗坤生,当代电子专家,后致力于从事医疗仪器的创制研究。以下灵魂研究引自罗坤生、罗树伟的《宇宙统一场论》②:
中国名著《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何谓“道”?道就是大道理,宇宙规律。也就是说,宇宙规律仅仅是阴阳二字。较全面释义就是围绕阴、阳的规律和相互转化的全过程。整个宇宙进化史也只是个虚实转化史,整个人类进化史,同样也只是个虚实转化史。由此也足见“阴阳学说”涵盖之深广和丰富。该书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仪和阳仪。天地初开就形成了阴阳。何谓“阴”,何谓“阳”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内经》说“静为阴,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部分物的阴阳分类见表格3,记住此表中内容,下面许多论述就好理解。
表格3:阴阳分类表
[阳&天&男&表&皮毛&躯体&气&腰背&腑:胆、胃、小肠、膀胱&外&明&实&阴&地&女&里&骨肉&灵魂&血&肚腹&脏:肝、心、脾、肺、肾&内&暗&虚&]
生命=躯体+灵魂。现代科学认为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三合一体。躯体是物质,灵魂是信息,灵魂是四维时空物相。物质是实体,属阳;信息是虚体,属阴。能量是躯体和灵魂的中间体,即生命的活力。以人为例:活力能越大生命体就越健康,奄奄一息,人也就是危怠生命的晚期了。一息无存,人也就死了。灵魂无以附托之躯,又回归到宇宙统一场内,等待安排再次“投胎”。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一次一次的反复轮回,虚实转换无穷无尽。人就是三维和四维时空的结合体、统一体。人的灵魂是不灭的,永生永存于大自然之中。东方哲学最典型的“转世”实例就是中国藏传“活佛”的转世之说。每位活佛的转世,在圆寂前都会留下一封信,预言告知死后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地托生转世,其父母姓名,出生后的姓名等等,无不一一应验。但是灵魂的层次可升降、可分解、组合。多做善事,多结善缘,多积功德,灵魂就可升迁,否则将降等级乃至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这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基本法则、定律。中外科学家对人在作恶或行善后,发现基因会有所改变,从科学上认识了“善恶有报”的哲学观,并多有公开报导。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灵魂的“升降”说。既然灵魂是一种“物”,那它就必定具有“物”的必定属性。动物需要吃食饮水,植物需要浇灌施肥。维持灵魂存在和获得升迁的原动力就是“功德”也可称“道德”。这个词用我们中国古典哲学来诠释就很好解释:“道”就是大道理,大自然的规律,“德”就是基本规范,基本准则的意思。也就是说:“道德”就是指:维持大道规律应具备最基本的一点准则。这就是中国民间常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的一种科学道理,这不仅仅是哲学道理。在地球的生命圈中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同时存在,许多动物的基因和生物能场与人是十分接近的,人体的23对染色体,与猴仅有一对之别。灵魂到底是什么?科学家研究认为是一组信息波光团物质,在本论述里把它叫作“灵子基因灵子团”,简称“灵子基因团”。里面包含有特定的密码信息“程序”。信息又是什么?信息是一种能量,是一种含有一定内容或密码的能量。既是能量,所以也必定遵守自然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从这个角度证明灵魂的不灭与“轮回转世”(Reincarnation)学说是合乎于大道法则的。前面说道:人死后体重突然减少到7.1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认为人的灵魂重量大约平均应是7.1克(也有说更低些),不然的话,怎么解释这7.1克的去向?其实他们全部都错了,灵子基因是能量态,没有重量,仅是规定的密码程序,这就如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IC芯片(积成电路)、磁盘、光盘、当我们在其上面刻录进设定的“程序”后,它们是不会增加丝毫的重量的。相反,如果对IC、磁盘、光盘中的“程序”清洗涂抹掉,它们也肯定不会减少丝毫重量。那么这7.1克的存在只能证明人确有灵魂的存在,7.1克的丢失是说明灵魂离体的一瞬间消耗了人体大量的能量。这能量从何而来?大约有多大?核能科学家从实验中测定:1克物质与1克反物质相撞击湮灭,能产生出5×107千瓦小时的能量,体重损失的7.1克,就是体内物质和反物质的总和,因产生5×107×(7.1÷2)=17.75×107千瓦小时的能量而损耗掉了。由此也足见人类灵魂能量的巨大和人类潜能的巨大,灵魂离体没有巨大的“原子能”不足以产生超过光速度的动力。这里同时也映衬出“灵力“的巨大能量。
能量在通常状态下是没有形态的,但是信息可转化,能量可做功,最明显的说明是人的意念,意念就是一种信息能,它的做功就可以产生意念致动和调节身体状况。按本书前面的论述,意念能的做功,实质是灵力的做功。一台现代计算机,硬件是机壳和里面的电器组件,软件就是设定的“程序”。拿人来说,硬件就是躯体,软件就是灵魂,灵魂中的密码不同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就相当于软件中设定程序的区别。不同生命层次的动物,全部都有灵魂,灵魂都是一种“灵子基因灵子团”,不同处仅是灵子基因的多少组成的这个灵子团的大小和里面预先存储信息的层次和密码内容的不同,而所有密码都是绝对独立的,这又叫灵魂信息的独立性,灵魂的独立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道法则,但是其特性又有许多相近处,比较容易交融、干扰。彩色电视机的原理,就是三个不同颜色的电子光束(红黄蓝)的相互交融而成7色(红、橙、黄、绿、蓝、绽、紫),9色(加黑白)。生命最核心的灵魂被干扰,如同不同光波被干扰产生不同的颜色,人的灵魂被干扰就变成“人模鬼样”、“人面兽心”等极端反常态,轻度的干扰反映出来就是生病。也就是我们后文所要谈到的虚病。独立的灵魂信息受到干扰,这才是“生病”最最核心的根本所在。要治好病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强自身“灵子基因灵子团”的纯度(排除干扰)和强度(增强活力),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回指挥灵魂密码“组装”和制造的总部。这就是本书反复论述的“回归自然”、“认祖归宗”,即将人体信息场回归到“宇宙统一场”总场、母场内。仅这么一个“简单”的诚心认同式的“回归”,任何病都可以不药而愈了,这正是“统一场同步仪”攻克所有不治之症的根本奥秘。也是“母子亲情”的真实反映。这正是我们通过16年的时间,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论证,发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宇宙固有发则:体现了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是将生命和健康同时赋予了人类。明白和利用好这个法则,人类祛病获得健康是轻而易举之事。
既然灵魂属四维时空之物,只要我们凭着自身训练有素的意念,强行使自己的灵魂融进宇宙统一场内,再获取一部分能量——获取一部分灵力因子,在凭意念加速,只在一瞬间,人身就能全部进入四维时空,肉眼看不见了。想到任何地方只在一念间,实现“奔突极速效应”。这就是隐形和飞行的真实含义。
地球科技常常谈到什么“宇宙速度”问题,什么“光速”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这里所指的“速度”只是地球科技上的通常用语,难怪乎许多外星接触的报导中常常受到外星人“嘲笑”。所谓宇宙速度应分为四个级别:亚光速、光速、超光速、“奔突极速”(即“奔突极速效应”)。与地球有过接触的“飞碟”,其分档次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层次的科技水平,所以他们不可能是一样的全面掌握以上四种宇宙速度的随意控制能力。产生如此巨大速度的原料,也绝不可能是地球科技现已认识的什么磁能、原子能之类,而是灵力能的利用。前文第一章对“飞行”、“意念搬运”、“意念致动”的描述,实际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普遍,属什么力的作用?他们的表现已完全克服和突破了己知的四种力的范畴,唯“灵力”莫属。
六、探讨与沉思
现在,该涉及的基本资料都涉及了,该是评议、探讨的时候了。现代科学已证明了浩淼的太空不存在总妙毕具的仙境与天堂,厚实的大地之下也不存在十八层地狱,所谓天堂地狱,只是宗教家用来劝善惩恶的道具而已。灵魂失去了天堂、地狱,也就失去了投靠的目标,没有目标空荡荡地飘游在空中的灵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灵魂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灵魂说”只是一个虚壳,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的名词。庄子虽然承认人死之后是有灵魂的,但这样的灵魂与死同义,找不到任何区别。王充之论死后无鬼,死后无知,“灵魂”的实质意义只是活着的人们对已死者的“思念存想”而已。范缜的“神无论”,实际上反映了多数人们的想法。孔子讲生不讲死,因为死是生的终结,死已没有什么好说的。比较能迷惑人的是罗坤生的所谓灵魂研究,但我们抓住两点,就可以知道罗氏是披着科学的外衣,贩卖着宗教家的观点,请看下列证据。他说:“灵魂的层次可以升降,……多做善事,多接善缘,多积功德,灵魂就可升迁,否则将降等级乃至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善恶终有报。”这里灵魂的升降,指的是天堂与地狱。“善恶终有报”指的是因果报应,与拜火教的教旨无异。另外,罗坤生还存在“投胎”、“转世”的实例,所举的即是“中国藏传活佛”的转世之说。科学发展到今天,谁都该承认天下没有“生而知之”之人,活佛也是凡人,他不可能知道他不知道的事。但一个不变的事实是:活佛的转世者,未必都是功德卓著的高僧,当今流亡于印度的达赖即是。陈涉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作为电子专家的罗坤生却相信活佛是转世的,并作为灵魂说的证据,实在可笑。
话题再转到因果报应的问题。“善恶终有报”说到底,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从历史上看,即使是政治比较清明的时代,善恶终有报,那也只是局部现象,即便是当今社会,在极左路线下,十年浩劫中,铁骨铮铮的彭德怀,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刘少奇在冤屈中死去,这是善恶终有报吗?事实上,末日审判的机制是永远也无法建立的,即使有这样的机制,除了万灵的上帝之外,谁能有能力承担这个重任。
王充、范缜、庄子、司马迁都一致反对因果报应说,电子专家却说善者升迁,为恶者下地狱,永世不能超生!真是不可思议。
最后,还有三个笔者正在沉思中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以广见闻。
首先是回光返照的现象。新编《辞海》说:“回光返照,指人垂死时精神突然振奋的现象。”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不然《辞海》不会收此条目。我在黔南民族师专当副校长时,曾有过亲身的经历,印象深刻。图书馆有一位老职工,孤身一人,一天因脑溢血昏迷不醒。临死的那一天,正好轮到我值班,晚上十时许,我按时去值班,不久突然发现,昏迷不醒的垂死者突然之间热气蒸腾,脸色红润,似乎要马上醒来的样子。但几分钟之后,忽然之间,热气消失,脸色又转回灰黄,从回光返照到死亡大约十分钟的光景。这时,我突然记起了伊朗诗人莪默的一句诗:“来如流水去如风。”从精神突然振奋到回光返照现象结束之际,几分钟的时间倏然而过,来无影,去无踪,真像刮了一阵风。就是这阵风,轻轻地吹走一个生命。按照罗坤生的观点,现在我才知道这个精神的突然振奋,竟然消耗掉“7.1克”的能量。这一点,似乎证明了范缜的论点,形与神是有关系的,精神的突然振奋,形体的能量消耗如此,能说形神无关么?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人到垂死之时,会有回光返照现象产生,人们依然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其二,据中央电视台十台传播道,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临终两月前,就为其死后之事作了非常周密的安排,凡重要而不能短时译完的佛经,不再安排翻译工作,具体事务在两个月的日记中都有切实稳妥的安排。两个月后,玄奘圆寂,长安百万人为之送行。凡垂死之人,三五日内预感将死者,并不鲜闻。但如玄奘者,两个月前,就能如此清晰地预感到到达彼岸世界的日子,则实属罕闻。据传功夫极深的高僧,经过长期的静坐修炼,能预测自己的死期,佛陀释迦牟尼就是如此。玄奘法师亲自到西域取经,是中国的第一高僧,当然与众不同。但至今科学家不能洞察其中的奥秘,只能归之神秘的第六感觉。
其三,对宇宙本体的探讨。对宇宙本体的探讨,在印度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第一类问题,关于世界的时间问题。(1)是永恒的?(2)还是非永恒的?(3)是既永恒的又非永恒的?(4)还是非永恒又非不永恒?
第二类问题,关于世界的空间问题。(1)是有限的?(2)还是无限的?(3)是既有限又无限?(4)还是非有限又非无限?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世界的运动问题。(模糊性地问道:)(1)是自动的?(2)还是非自动的?(3)既自动又非自动?(4)还是非自动又非不自动?
以上关于宇宙本体的问题,科学家没有统一的回答,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大爆炸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从大爆炸开始,时间与空间也由此而诞生。
请问没有时间,大爆炸如何产生?没有空间,大爆炸又炸向何处?又何以大爆炸不记其数的碎片,会在太空中自动而永恒地旋转?
又如果大爆炸意味着时间的开始,有始必有终,那么时间不是永恒的,它必有终结的一天。又如果大爆炸意味着空间的产生,爆炸物不可能是没有穷尽的,因此爆炸物所形成的众星系,也不可能是无限的。这与某些科学家所说的宇宙不是无限的说法很近似。但如果说宇宙不是无限的,那么宇宙以外的又是什么?
大爆炸炸碎的无数物质,何以能生生不息地自动运转呢?哲学家回答说: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但物理学家却难以接受,所以牛顿说:第一推动力是上帝。因为没有外力的推动,旋转是不可思议的,永恒的旋转,则更不可思议。
有关宇宙本体的问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科学家作出回答,但今天的科学家或哲学家还不能全面地作出正确的回答。
在宇宙本体问题上,还存在许多悬念的话题,那么关于生与死的问题,要作出正确而深刻的回答,自然是很困难的。
最后谈一点想法:据科学家说,一般人终其一生,大约只用到右脑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人的百分之九十六的潜能尚未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当今的人类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儿童的启蒙时期。根据科学家的分析,我们所熟知的物质只占宇宙组成物质的百分之四,还有百分之九十六的是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即百分之二十三的冷暗物质和高达百分之七十三的物质是所谓的黑暗能量。这样,以我们人类平均智力开发的程度言,只占右脑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再加上我们人类对一般物质的了解,只占宇宙总体的百分之四。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识,实际上只是处在“坐井观天”的阶段,因此探讨与沉思是必不可少的,这不是谦虚,因为我们实际上知之甚少。但议论与争辩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即使是坐井观天,我们毕竟还是看到了一小部分的天。仅就此观点发发议论,亦无伤大雅。从道理上讲,“摸着石头过河”,总比无所作为,停止不前强。
论生与死就论及此,是耶?非耶?敬请读者去沉思。
Discussion on the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Zhang Qi Cheng
(Guizhou University,Guizhou,Guiyang 550025)
Abstract:Life and death is ancient and heavy topic. Discussing this topic correctly and profoundly is difficult. This article along predecessors ponder to do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se problems, such as, Whether soul is existence or not.whether Retributive justice is existence or not. Qi(气)and ling(灵).The problem on the Universes body.By discussing these problem ,I want to express some individual view.
Keywords:matter of life and death;soul and retributive justice;Qi(气)and ling(灵);problem on the Universes body
责任编辑 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