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2-04-29 05:01邵耀占
经济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

摘 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持,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转变方式 优化布局 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45-0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从强化国家经济基础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看,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看,我国也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加有条件支持建设现代农业,并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中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生产理念现代化。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要特别注意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農业物质装备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设完备产业体系,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务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根据资源条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通过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产品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优势区、主产区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农业生产力布局还不够清晰,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支持政策还有待强化。

1.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认真抓好粮食生产。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按照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优势调强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下大气力抓好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使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稳定面积、更新品种、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一手抓粮食面积的稳定,一手抓粮食品质的提高,抓好粮食生产。

2.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瓜菜、果品、花卉、中药材、牧草等高效作物,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商品率。一是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这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3.加快农业区域布局的结构调整,发挥地域的比较优势。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生产和发展方向,农业生产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因此,应根据农业生产成本中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机会成本的高低等,来判断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以此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各地应该选择最具当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扬长避短,把不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标准,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并且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选择和培植市场空间大、后备资源丰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明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通过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规定下来,使双方成为一定规模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协调衔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使之环环相扣,形成一体化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种植、养殖。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使土地适当向种田能手集中,加快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的规模和效益。抓好合作经济组织,搭好桥梁。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以“订单”的方式与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建立巩固的产业化协作关系,实行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

四、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靠政策。要善于抓住机遇,科学设计、精心策划一些重大政策,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

1.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议》要求,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久不变。为此,要加快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2.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建议》要求,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这就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以逐步理顺国家对农地征收为建设用地后增值收益的分配关系,使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共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以努力实现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征收耕地的占补平衡和严格宅基地管理并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權;同时,探索建立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实现集体闲置资产的增值。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推动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进出口贸易机制,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3.积极推进农村其他方面的各项改革,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为此,一是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推动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基本建设和国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的比例。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二是继续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四补贴”实施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推动实施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三是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强化和完善奖励政策,建立与产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朱明德.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邵耀占,讲师,中共菏泽市牡丹区委党校教师 山东菏泽 274000)(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用上“智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