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信使乌林鸮

2012-04-29 00:44邸志英
大自然探索 2012年3期
关键词:啮齿类动物雏鸟灵敏

邸志英

所有种类的猫头鹰都有一双好眼睛,但视力再好也难以企及厚厚雪被下的老鼠。乌林鸮得天独厚,它们不仅拥有一双好眼睛,还拥有特别灵敏的听觉,能听到白雪下面啮齿类动物发出的细微声响,从而准确定位猎物的位置。乌林鸮的灵敏听觉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特殊武器:奇特的大面盘

各种猫头鹰的听觉都很灵敏,而这得益于它们奇特的面盘。猫头鹰面盘上的羽毛纤细、坚挺,富有弹性,以眼睛为中心,一圈圈辐射状平展排列成两个圆形,形成其独特的大面盘。同自日活动的鹰不同,晚间活动的猫头鹰的眼睛像猫,长在脸的正面(正因为其面形似猫,它们才得名“猫头鹰”)。猫头鹰的耳朵比鹰的耳朵大,长在两旁,没有耳廓,被羽毛遮盖着;左右耳不对称,一边高一边低,左耳道比右耳道宽阔,有很发达的耳鼓,可以进行三角定位;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有隔离声音的作用,左耳接收来自左边的声音,右耳接收来自右边的声音,这增加了对声波的分辨率。

正是这种奇特的面盘成为猫头鹰捕猎的“秘密武器”——不仅听觉敏锐,判断也极其准确。我们常见的猫头鹰,如短耳鸮、长耳鸮、雕鸮等,都有这么一副面盘。

与其他种类猫头鹰相比,乌林鸮的面盘更圆更大,而且是林鸮类猫头鹰中面盘最大和最复杂的。由于其颏下还有两撇上翘的“八字胡”,所以在俄语里它们又被称之为“须鸮”。

我曾仔细地摸过乌林鸮面盘上的呈“C”型的羽毛,看起来绒绒的、乱蓬蓬的,其实每一根都坚挺且富有弹性,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密密实实地叠压着,纤细的羽枝彼此交错,连结紧密却又蓬松有隙。我掀开面盘,发现乌林鸮的耳朵非常大,耳洞狭长,比我们人的耳朵大得多。我还用手摸过乌林鸮的两撇胡子,也很紧致、坚挺。簇生的“C”型羽毛和“八字胡”能接收声波,且具有隔离作用,使得乌林鸮左右耳听到的声音不会互相干扰。

上帝从不造无用之物。正是因为乌林鸮拥有这么一套猫头鹰中最先进最灵敏的“雷达定位系统”,冬季藏在厚厚积雪下的猎物哪怕是发出轻微的响声,都很难逃过它们敏锐无比的耳朵。

除了拥有精确超灵敏的“雷达定位系统”,乌林鸮还随身携带着“消音器”。乌林鸮身上蓬松柔软的羽毛,既能保暖,又不会与空气摩擦产生噪声,而其两翼最外侧的初级飞羽梳子状的边缘还可消减气流扰动的声音。因此,当乌林鸮从天而降准备捕猎时,猎物很难察觉到它们。

抗寒装备:力口厂孚的“羽绒服”

乌林鸮成年个体的翼展可达152厘米,身高可达70厘米以上,在猫头鹰家族中仅次于雕鸮。加拿大籍华人野生动物摄影师武刚曾近前仔细观察过雪鸮和乌林鸮,他非常肯定地说,乌林鸮是体形最大的。有趣的是,在电影《哈利?波特》中出现了多种猫头鹰,包括角鸮、雪鸮、灰林鸮、雕鸮、仓鸮等,其中哈利?波特的可靠信使艾罗尔是一只乌林鸮,而他的密友海德薇则是一只雪鸮。在电影中,艾罗尔的体形比海德薇大了一圈。

不过,乌林鸮的体形虽然大于雪鸮,其体重却只有雪鸮的3/4,甚至1/2(乌林鸮一般重1~1.5千克,雌鸟最大体重近2千克)。这是为什么?其实,乌林鸮的大体形是靠蓬松的羽毛撑起来的。我曾亲手抱过乌林鸮,感觉就像厚厚的羽绒服包裹着细细小小的骨头,非常蓬松,非常轻柔。乌林鸮脖子上的羽毛至少有一寸半厚,手摸着羽毛,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它的身体。

在寒冷的地区,冬季来临之前,鸟类都会向南迁徙,乌林鸮和雪鸮却是例外,整个冬天它们都留在寒冷地区,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为了抗寒,它们一个把羽毛加厚,一个把脂肪加厚,可谓殊途同归。为了抵御寒冷,乌林鸮和雪鸮都穿着一双“皮毛长靴”——它们的胫腿和脚趾上都覆盖有厚厚的羽毛,一直覆盖到爪子上。

捕猎绝招:雪中俯冲

我们在电影《哈利?波特》中看到,每当艾罗尔出场时,总是伴随着混乱滑稽的场面:它不是撞上玻璃,就是撞上桌子,跌跌撞撞的,好像一个披着羽毛的不倒翁。事实上,乌林鸮虽然身形高大,却如有轻功,神出鬼没,捕猎时动作敏捷而准确。在冬季的寒温带针叶林里,皑皑白雪让啮齿类动物隐蔽得“天衣无缝”,这使以捕鼠为生的普通鸮类无从下爪,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往南迁徙到雪被较少的地方。而乌林鸮不仅能够依靠自身的“雷达定位系统”发现厚厚积雪下的猎物,而且还拥有足够的力量,捣破坚硬的雪面,捕捉隐藏在下面的猎物。

乌林鸮常常伫立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居高临下,面盘像雷达四面转动,一旦发现敌情,便把尖尖的双爪贴在面颊下,然後俯冲而下,一头扎进雪地深处,其冲刺的力量可以冲破承重达80千克的雪壳。乌林鸮捉到藏在雪下的猎物後,会带着猎物扭动着身子走出雪地,然後飞到认为安全的地方降落,慢慢享用美餐。正是得益于这雪中俯冲捕食的绝技,乌林鸮在寒冷的冬季仍然可以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北方。在冬季,成年乌林鸮每天能吃下的啮齿类动物的数量惊人,其重量最多可达自身体重的1/3。

我们知道,猫头鹰都是“夜猫子”,眼睛大,呈圆柱形,白天没有视力,晚上锐利无比。乌林鸮也是“夜猫子”,但其眼睛比大多数种类的猫头鹰要小一些,这使得它们在光线不太明亮的黄昏和清晨也有视力,作息时间可以比一般的“夜猫子”更长。除了黑夜——猫头鹰法定的工作时间外,它们在黄昏、清晨、阴天都可以觅食。同乌林鸮一样生活在寒冷北方的长尾林鸮、猛鸮、鬼鸮和雪鸮也都拥有这个特点,这或许是因为在这些时段啮齿类动物比较活跃的缘故吧。

武刚说他总是利用早晨、傍晚光线最好的时段拍摄乌林鸮捕食老鼠,因为在这些时段它们依然十分活跃,捕食非常积极,等不了一会儿就能抓住一只老鼠。

尽职父母:雏鸟的高存话率

乌林鸮是一种大型猛禽,成年体几乎没有天敌,但雏鸟刚出壳时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父母的保护,它们的眼睛半睁半闭,无力的颈部看上去难以支撑沉重的头。初生的雏鸟全身被着绒羽,薄而光滑,颜色单调,一般为白色、灰色或浅黄色,极少数有斑纹。雏鸟破壳後第二天,父母开始给它们喂食。科学家发现,为了照顾雏鸟,雌鸟有时会在一个月内减少l/3的体重。雄鸟也会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很大的牺牲,它们千辛万苦地捕捉老鼠,然後送回巢里。雌鸟将雄鸟送来的猎物踩在脚下,用嘴撕碎,以方便雏鸟享用。有如此称职父母的精心喂养,享用着高蛋白的雏鸟生长很快,一周之後第二期绒羽就长出来了,这是一层较为厚实、暖和、颜色更浅的羽毛。

破壳20天时,雏鸟还站立不起来,但已能借助跗跖在巢里做短距离的移动。快一个月时,雏鸟的面盘长出灰黑色的羽毛,嘴两侧长出黑色的胡须。5~6周时,雏鸟已拥有同父母一样的羽毛,能扑腾着两翼做短距离的飞行,这时距离它们离开巢穴已经不远了,因为随着巢穴树下的排泄物逐渐增多,异味增加,巢穴很容易被天敌发现。为了安全,飞得并不好的雏鸟不得不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有时它们会跌跌撞撞地从高高的巢穴中掉到地面上,有时它们宁愿站在巢旁的树枝上也不回巢。

初生的小鸮面临重重危险。据统计,平均每三只就有一只被渡鸦、大雕鸮、鼬或其他捕食类动物猎杀。在食物不足的年份,在一窝雏鸟中,只有个头大的能抢到食物,幸运地长大,而那些抢不到食物的个头小的则可能被饿死,甚至沦为同巢手足的食物。在加拿大,只有2/3的小鸮能够长大,具有飞行能力。

雏鸟出巢後的整个夏季,父母仍然同它们呆在一起,保护、喂养它们,在猎物稀少的时候,乌林鸮妈妈宁肯自己挨饿也要省出食物给雏鸟。当然,它们的辛苦是值得的。在整个北美洲,约80%的乌林鸮父母能够将雏鸟养育到羽毛长齐、出飞。

同大多数种类的鸮一样,乌林鸮也是将猎物整个地吞下,它们胃里的砂囊肌肉壁像磨砂纸一样,将不能消化吸收的东西如猎物的毛和骨头,打磨滚压成一团,不时地吐到地面(被称为“食茧”)。

猜你喜欢
啮齿类动物雏鸟灵敏
基于中西医病因特点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小动物模型建立分析
为什么杜鹃雏鸟刚破壳就会推蛋?
Task 1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低压灵敏放大器研究
我有一个灵敏的鼻子
父母爱运动,后代更聪明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当唯一的雏鸟离巢单飞
丰富环境在啮齿类实验动物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