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冷门音乐CD陈列馆

2012-04-29 01:40徐家祯
音乐爱好者 2012年3期
关键词:热内管风琴弦乐

徐家祯

音乐爱好者都知道,很多作曲家不但短命,而且天生不幸,比如贝多芬中年耳聋、肖邦身患致命的肺病、韦伯天生瘸子等等。但是,就我所知,在音乐家中,大概没有比法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路易·维依安的一生更为不幸的了。

路易·维依安(Louis Vierne)1870年10月8日出生于法国普瓦捷(Poitiers)。因为先天性的白内障,他一出生就几乎是个瞎子。虽然后来动了手术,视力有所改善,但是最终也只能看见一些物体的大致轮廓。

但是维依安很早就显示出音乐的天赋。据说他两岁时,有人在钢琴上弹了一首舒伯特的《摇篮曲》,维依安马上就能在钢琴上找到《摇篮曲》的那几个琴键。

1880年,在家乡的青年盲人学校毕业以后,维依安全家搬到巴黎,他进了巴黎音乐学院,跟大音乐家弗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学习和声与管风琴。1890年,弗朗克因车祸去世,维多(Charles Marie Widor, 1844-1937)接任弗朗克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之职,维依安就继续跟维多学习管风琴。弗朗克在世时,每星期都在教堂弹奏管风琴,他的学生们就在周围聆听,这给年轻的维依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他终身的创作。

1892年,维依安作为维多的副手,在巴黎的圣修尔皮斯教堂(Saint-Sulpice)演奏管风琴。1900年,他参加一次管风琴比赛获胜,就此得到了巴黎圣母院管风琴手的职位,并担任此职直到1937年去世。在此期间,他的管风琴演奏技巧名闻全欧洲,大雕塑家罗丹和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都是他的听众。他一生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管风琴曲,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唱片上找到这些曲子。

维依安一生不仅生理上有严重缺陷,而且精神上也多次惨遭沉重的打击。这些不幸的遭遇,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痕迹。

他一出生,就是先天性的盲目。虽然不能算是完全的盲人,但按照法国的法律,他已经算是个“法定的盲人”(Legally Blind)。早年,在他视力还算比较好的时候,他能用一支特大的笔在放大很多倍的五线谱上作曲。后来,年岁渐大视力渐退之后,他就只能靠与他最亲近的弟弟热内来帮他记谱。

1898年3月,维依安的朋友马廷请维依安做他儿子的教父。因为这个机会,他认识了孩子的教母阿莱特·塔斯金(Arlette Taskin)。阿莱特的父亲是法国有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维依安很快爱上了她,不久就与她结了婚。1900年,他们得了第一个男孩,杰格;1903年又得一子,叫安德雷;1907年,生了个女儿,叫克莱特。但很快,灾祸就一个又一个地向他袭来:先是他父亲和跟他关系最亲的一位叔叔相继去世;后来,在1906年5月,他出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差点截掉一条腿;车祸刚过去,他又得了伤寒病;最后,他妻子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妻子的两个小弟弟只好跟他们一起住。这一系列的灾祸都给维依安的生活和精神带来巨大的压力。

更甚的是,他与妻子阿莱特的关系也渐渐出现了问题,他发现原来他妻子跟他朋友马廷暗中有染,不得不跟妻子离了婚。在1909年的离婚判决书中规定,他有长子杰格的抚养权,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永远不能再婚。而小儿子安德雷和女儿克莱特,则被法院判给了他妻子阿莱特,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孩子还很年幼,而维依安又是个盲人,无法照顾他们吧。总之,这次痛苦的离婚事件给维依安的打击很大。

离婚以后,维依安带了杰格搬回他母亲家去住。他母亲帮他照管抚养杰格,可是不幸的是,只过了两年,他母亲就得败血症去世了。不久之后,他的好朋友亚历山大·圭尔曼也以同样的疾病去世了。圭尔曼是巴黎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授,而维依安已经在巴黎音乐学院当了很多年维多教授的免费助教,按理,圭尔曼的空缺应该让维依安来填补。但他很快就发现,他不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因为他已经成了院长福雷和他的老师维多之间矛盾的牺牲品!

因为收入不高,维依安一生都处于经济贫困的窘迫境地。幸亏不断有朋友帮他找来学生,让他可以靠教学维生。甚至以他老师弗朗克的名号帮他开办管风琴学习班。维依安的学生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了知名管风琴家。

1909年,维依安的幼子安德雷得了当时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四年后的1913年,安德雷因肺病去世,只活了十岁。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在瑞士疗养期间,他得到了长子杰格在战场上阵亡的消息,年仅十七岁。丧子的巨大悲痛促使维依安写了一部《C小调钢琴五重奏》。

维依安失去他仅有的两个儿子以后,他生活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了。弟弟爱德华与他并不很亲,但比他小八岁的热内却跟他关系很好。热内是管风琴伴奏家,经常帮视力很差的哥哥记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热内也参了军。维依安的长子阵亡之后,热内的来信就成了维依安最大的安慰。在大战快要结束的1918年4月30日,热内给维依安写的信里说:“每一年,你都丰富了我们的传统……你和我们的兄弟爱德华,现在就代表了我在世上所有的爱。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坐在同一盏琴灯下呀!”谁知,这是维依安收到热内的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9日,热内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失踪了。后来才知道,他被一颗炸弹炸得粉身碎骨、尸骨无存。而维依安,则是过了一个月才从热内的长官那里得到这个噩耗的。

于是,维依安失去了世上所有最亲近的人,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两次去英国,一次去美国演出;他在巴黎圣母院继续演奏管风琴;他的最重要的几部管风琴曲都是在此期间写成的。在临死前五个月,他创作完四首管风琴组曲后,写道:“热内,我在我的心灵深处给你挖了一个上帝没有给你的安息处。”可见,维依安的内心隐藏着多么巨大的痛苦呀!

1937年6月2日,维依安在巴黎圣母院演奏管风琴时突然中风(有人说是心肌梗塞)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这大概是他悲惨的一生最完满、最理想的结局了吧!

在网上,路易·维依安作品的唱片很多,大多是管风琴曲。我对管风琴音乐兴趣不大,所以没有听过维依安的管风琴曲。我的两张唱片都是他的室内乐,其中均有那首为他儿子杰格阵亡而写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

第一张:英国Hyperion唱片公司2001年出版的唱片。钢琴由库姆斯(Stephen Coombs)演奏,弦乐部分由奇林戈林弦乐四重奏团(Chilingirian Quartet)演奏。

C小调钢琴五重奏(作品42号)

第二张:德国MDG唱片公司2008年出版的唱片。由肯德(Levente Kende)演奏钢琴,斯皮格尔弦乐四重奏团(Spiegel String Quartet)演奏弦乐部分。两首均是维依安的室内乐作品:

C小调钢琴五重奏(作品42号)

D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2号)

《D小调弦乐四重奏》是维依安的早期作品,写于1894年。两年后这部作品在巴黎首演时,深得听众的喜爱,奏完后,听众还要求加演一曲。而那首《C小调钢琴五重奏》则是与那首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完全不同的作品。这首作品是维依安长子阵亡之后写的,是一首感情强烈、感人至深的作品。1918年2月,在维依安快要完成这首作品时,曾给他朋友写过一封信,信里有一段话,大概可以帮助听众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以及作曲家想要用音乐来表现的思想感情:“我正在构思一部大型的五重奏,将我对儿子的温情和他不幸的命运充满其间。我将以巨大而凶猛的能量来完成这部作品,因为我经受的就是极度的痛苦。我要写的音乐是强而有力的、令人敬畏的、震撼人心的,我要以此来触动失去儿子的父亲们心中最深处的神经纤维……对我来说,我失去的是最后一个能够继承我姓氏的孩子。我要用雷鸣般的怒吼来埋葬他…… 也许,已经经受过各种痛苦、各种艰辛、各种愤怒的人倒有可能来安慰和平息其他人的苦痛。这就是艺术家应该扮演的角色。”

不过,在听这首钢琴五重奏时,我首先感到的,并不是音乐巨大震撼的力量和作曲家雷霆万钧的愤怒,而是一种柔情、一种哀怨、一种沉思、一种怀念、一种极度克制的心情。尤其第一乐章,当提琴轮番奏出主题的时候,我只感到一位丧子之父隐隐作痛的、正在慢慢滴血的心。的确,在这一乐章里也可以感到这位父亲心中的无名怒火,但是这股怒火还没有烧成燎原大火时,情感已经被克制起来,怒火也就此压抑了下去,剩下的,就只有悲哀和悼念了。

要是熟悉维依安的老师弗朗克的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话,那么一听维依安的这首钢琴五重奏,就会很容易联想到弗朗克的那首奏鸣曲,尤其是该曲的第三乐章。我每次听这一乐章,总能感到弗朗克内心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怨怒——当然,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在巴黎音乐学院总是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每当这种怨怒想要通过音乐爆发出来时,弗朗克总想方设法把这种怒火压抑下去。维依安的这首钢琴五重奏,真与他老师的那首小提琴奏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热内管风琴弦乐
电子管风琴曲《赛马》的演奏实践研究
和声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
无解的圈套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镜像人生
“阶级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渴求叛逃的人”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论让—皮埃尔·热内前期电影中的父权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