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生
摘要:微博书评是随着微博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书评形式。因为字数的限制,微博书评表现出与传统书评不同的特点。微博书评可以作为传统书评的重要补充,拉近书评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经过书评作者、大众媒体以及微博运营商的共同努力,微博书评有望成为一种被大众认可、欣赏并接受的新文体。
关键词:微博;书评;文体
微博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产品,微博的强大辐射力,已深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微博运营商和传统媒体的合力推动下,传统文体纷纷衍生出140字版本的新文体:“微小说”“微书评”“微影评”“微情书”“微家书”“微科幻”“微推理”等各种“微文体”已经蔚为大观,成为网络文学界的流行趋势。
“微博书评”作为这些“微文体”中的一种,兴起已近两年,众多传统纸质媒体陆续开设微博书评栏目,“微博书评”已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渐渐为大众所接受。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试图梳理微博书评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主要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对于传统书评的意义。
一、微博书评的兴起及其表达形式
微博书评是以微博为载体发布的对图书的内容、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书评文体,其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除了文字内容,还有附带的图片、链接等内容扩展形式。目前在网络和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中,这种140字以内的书评也称作“微书评”或者“微型书评”。
微博书评的兴起主要有两大推动因素,一是传统纸质媒体的青睐,二是各种微书评大赛的推动。
早在2010年3月,一部分传统媒体就开始将微博书评搬上自己的版面。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转载过微博书评的纸媒有《北京晨报》《晨报周刊》《新京报》《厦门商报》《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钱江晚报》《都市晨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等。
《北京晨报》是最早刊发微博书评的一家都市类报纸,并以“微书评”的名称来命名其刊登微博书评的栏目。与此类似的是徐州的《都市晨报》及杭州的《钱江晚报》,都沿用了“微书评”这个栏目名称。《晨报周刊》是长沙一家城市生活类杂志,用的是“微博书评”这个栏目名,山东的《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也是用“微博书评”作为栏目名。而其他媒体则往往用与之相近的词语来命名这类栏目,比如《云南信息报》和《南方都市报》是用“书·微博”,《新京报》用的则是“微博书情”。这些栏目刊发的内容大同小异——除了《南方都市报》的“书·微博”栏目偶尔会刊发一些与出版行业有关的微博,绝大部分都是微博书评。
2010年10月,“榕树下”网站举办了一次微书评大赛,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本次大赛无果而终,①但其在网络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微博书评”这一概念的兴起,同时为后来者起到了领路的作用。
2011年4月14日,当当网联合腾讯微博发起“2011年中国首届微书评大赛”。该活动声势浩大,邀请了李承鹏、罗永浩、沈浩波等知名人士全程参与并担任评委,得到了很多爱读书的微博用户的一致好评和热情参与,活动上线首日收到的微博书评就达到上万条。②
2011年8月4日至10月14日,广州日报联合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大洋网、广州购书中心、新浪微博举办了一次“微博书评大赛”。本活动历时十一周,通过大洋网、新浪、腾讯、网易、139说客等微博平台开设了专题页面,共有900多万人次点击,收到的微博书评作品达12万余件。③
传统媒体登载微博书评,使这个全新的概念为大众所认知;而各种微博书评大赛的举办则激发了网民写作微博书评的热情。两者的合力推动了微博书评走进大众视野,为其成为大众所熟知和认可的新文体作出了贡献。
2010年3月,读书网站“米说”( http://www.meshuo.com)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首家专门刊载微博书评的网站。该网站通过建立网络社区平台,试图对作者的微博书评进行内容聚合管理。这无疑也是微博书评兴起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微博书评作为传统书评与微博传播方式结合而生的一种新文体,引起了图书编辑、出版商和作者、读者的关注,一部分传统媒体阅读版编辑已在探索其写作及发展方向,并试图用自己的写作和选稿、编稿实践为之建立一种规范,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总体来看,目前的微博书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自娱自乐型。读者阅读完一本图书之后,即兴发布微博书评,自然随性、不事雕琢,不在乎受众接受与否,纯粹是一种自我阅读感受的抒发。
二是有意为之型。这是作者有意识进行写作,并通过个人博客、电子杂志、社交网站等各种渠道发表,以期得到网友回应的微博书评。这类微博书评往往手法成熟、言简意赅、可读性强,因而质量颇高。
三是纸网互动型。传统纸媒开辟的微博书评栏目,一方面接受社会投稿,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搜罗质量较高的微博书评刊发,此外该栏目的编辑们往往也是微博书评的写作好手。这是目前质量最高、最具有阅读价值的微博书评形式。
二、微博书评的特点
微博书评由于是一种网络文体,又有140个字的发布限制,因此表现出与传统书评不同的独特风格。概括起来,目前的微博书评主要特点有:
1.语言网络化、口语化
与传统书评比较学术、正式和严谨的话语体系相比,微博书评呈现出网络化、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其趣味性也因此大大增强。例如《晨报周刊》第124期刊发的微博书评(评《1968——撞击世界的年代》):
我是在开始感怀青春已逝的时候拿起这本书的,我明白自己内心渴望一种冲击,朝气蓬勃的激情。麻木总是不对的吧?顺从是一种委屈求全吧?世界需要反叛精神。1968年就像一个莫名的巨大的磁场,激发了全世界的反叛激情,虽然不能说世界因此而改变,但彼时的叛逆的确值得我们为它致敬。
这则微博书评连用两个反问句“麻木总是不对的吧?”“顺从总是一种委曲求全吧?”以一种和读者商量的姿态诠释自己的观点,但口气却是不容置疑的,既强化了传播内容,亦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性,有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再如刊发于《南方都市报》2010年8月8日的微博书评(评《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 :
@nico:某女给我的私信:“来,她姨,给我家皮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推荐点儿童书吧,她偏喜欢海盗呀,鬼怪之类的,女巫啦,吸血鬼呀,最好有点图不是全文字的。故事性强的就好。嘻嘻。”我一看到此私信就浑身一振,立马回:《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她要的这些里面都有,也有大量插图,齐活。
这则微博书评非常巧妙地把图书的特点融入到友人对图书的要求中,既回应了友人的咨询,同时也给有相同要求的读者推荐了图书,无形中抓住了读者,产生了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2.偏重个人阅读感受,主体性更强
微博是一种自媒体,是个人用来记录自己每天的言行点滴并与他人分享的一个网络平台。和传统书评经过事先构思,反复思考,有完整的结构和明确的主旨相比,微博书评更像是作者对图书的个人评判和读书时的心情实录,是一种阅读中瞬时感受的定格,其个人的阅读感受有时会凌驾于理性的分析之上。例如《新京报》2010年7月10日刊出的微博书评:
王东老师的新作《有些时候总是让我们怀念》,文字超乎我想象的安静准确,喜欢“我的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我在电脑前写着现在的字,一种是你现在在看我的文字。”许多年前去后海,下着大雪,有一家很小的CD店,一堵墙上有好多音乐制作人的名片,却看到一张歪着的大厨的名片。而现在看到的则是随笔界的大厨。
应该说,去后海是作者的个人经历,把王东比作随笔界的大厨,也只是作者的个人感受。作者在这里的表达,偏重的是个人阅读后的主观判断,也不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纯粹是一种“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的姿态。同样是《新京报》2010年10月30日的微博书评:
《蒋勋说红楼梦》确实说得像漫长的毒品,而且是精神毒品。他的平常道来却使我泪水频繁。以为是怀念已逝的青春,却哪里知道是在为自己过往的青春祭祀,为别人未来的青春提前哀悼。
这篇微博书评则更加主观,基本上称得上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以为是怀念已逝的青春,却哪里知道是在为自己过往的青春祭祀,为别人未来的青春提前哀悼。”我们很难区别,这种伤感是读了书之后的感受还是书评作者本身就带有的情感特质。不过,如果作者的情感特质和图书的情感特质恰好相吻合,书评主体与图书作者形成了一种情感的融汇,确属有感而发,也能在无形中打动读者。
3.只抓住书中一点进行评论而不及其余
由于微博140个字数的限制(网易微博为163个字),不可能像传统书评那样去很全面地概括一本书的内容并展开评论。因此微博书评往往抓住一本书最精彩、自己感受最深也最能打动读者、使得读者产生阅读冲动的地方来进行阐述。如发表在《晨报周刊》第124期的一篇评《图图传》的微博书评: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崩盘和转变,有几个关键人物,在抗争者中是曼德拉,在当权者中是德克勒克,民间宗教的人物是图图大主教。图图在期间居中调停,他的作用也无可替代。对于我们来说,最有启发的是,他主张建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两个关键词,都是我们所稀缺的东西。
作为一本传记,图图大主教的事迹当然会涉及很多。但是书评作者只抓住了其在废除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居中调停这一点来进行阐述,而借此提出的“真相”与“和解”问题,也暗藏机锋,将批评的矛头转向了我们身边,更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又如《晨报周刊》第141期评《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微博书评:
古代日本人为什么不吃肉?不是因为信佛,而是保证吃上饭先,消耗大量作物养殖牲畜不划算,吃肉是上流社会的奢侈行为,以至于后来日本人吃肉用隐语,猪肉叫山鲸,鹿肉叫枫。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当然不止“吃不吃肉”这一个方面,作者只抓住日本人“为什么不吃肉”这一点进行评论,其余的方面,就靠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发掘了。这种写法,不仅有利于作者从书中揪出一个点,增加微博书评的有效信息,还能间接地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微博书评作为一种网络新文体,带有网络语言的深深烙印,在具体的写作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随着这种新文体的成熟和影响日益扩大,其写法也就会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自身的特点。
三、微博书评对于传统书评的意义
传统书评由于其严谨的学术性,对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不仅书评作者日稀,书评的读者也越来越有小众化的趋势。④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书评的出现,也许是传统书评重新赢得大众的一个契机。
1.扩大书评的受众范围
众所周知,微博是一种互动性、分享性很强的传播媒介。通过互动和分享,微博可以实现一种裂变式的传播。通过在注册人数数以亿计的微博平台上的互动和分享,微博书评能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其次,传统书评主要依靠的是传统媒介的传播渠道,由于其内容的专业性和表现形式的严谨性,和一般受众拉开了距离。而简明易读的微博书评的受众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其受众范围比传统书评更广泛。
再次,有了微博这个渠道,出版机构和图书公司以及出版从业人员都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建立自己的粉丝团体,与大家互动,通过发布微博书评和举办微博书评大赛等形式吸引大众对图书的关注,这对于扩大书评传播的受众范围、提高图书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
2.丰富书评的传播内容
微博书评作为书评家族的新成员,其形式短小精悍,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无疑给书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容选择。书评作者可以在写好一篇书评后,对应地再写作一条微博书评,发表在微博(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微博,也可以是图书出版社官方微博或为某本图书专门开通的微博、书评杂志的微博等)上。通过这种形式,将微博书评和传统书评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另外,微博的兴盛使得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以微博书评的形式向读者推介图书。因此对微博书评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这无疑会促使作者创作更多的微博书评,为书评传播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产品。
3.强化书评的传播效果
首先,书评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导读功能和教育的功能。⑤微博书评,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书评,由于其本身具有可读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传播特点,使得书评的导读功能和教育功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书评传播活动往往又被当作是一种图书营销的重要方式。微博书评附带的图片、链接等扩展形式可以有效传达营销信息,有利于读者对图书更形象化的了解,强化其营销效果。此外,微博书评里面可以直接插入图书的在线购买链接,指引读者完成购买行为。可见,微博书评对于强化传统书评的传播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微博书评作为一种新兴文体,越来越受到一些纸质媒体和书评人的关注,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但其成熟还有一个过程。微博书评与传统书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实现书评的社会文化功能。通过书评学术界的研究和书评人及媒体人的共同认可和写作示范,微博书评最终将会慢慢为大众所认知、接受,成为一种为大众所熟知的新文体。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 榕树下.关于“微书评”大赛终止的声明[EB/OL].http://www. rongshuxia.com/c/2010/11/16/1505291161.html,2010-11-16.
② 新颖.微书评”悄然兴起 [N].长沙晚报,2011-04-20.
③ 李婧.书香羊城微书评大赛揭晓 获奖者称不再孤独阅读[EB/ OL].http://news.dayoo.com/news/201112/09/85080_20884815. html,2011-12-09.
④ 孙宝瑞.中国书评发展之管见[J].出版发行研究,2005(12).
⑤ 徐柏荣.书评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