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怡
英文里,Few总是一个叫人心碎的单词、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心碎的不是“那么几个”,而是“可数”。所谓可数,就是明知其有限,还要狠狠地数给自己听,逐个逐个地把希望扑灭,留一个“无几”聊自以慰。
美国大片里常有孤胆英雄出现,一个人拯救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拯救的过程中,需要孤注一掷地反抗地位、数量、级别占据优势的阶级和团体,在没有人相信的前提下,做一件拿自己下半辈子当赌注的事情,听起来不划算,做起来冒风险,最后往往赢了,否则实在破坏人们内心对真善美的遐想。
话剧《好人无几》与前不久的另一出法庭戏《12个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打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役没有硝烟,却把良知与灵魂押在人生的赌台上——你敢不敢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或一件不相干的事,赔上自己的名誉与前程?这是一道永远无法左右相等的算式,只看哪边的砝码更实更重。《好人无几》里,以丹尼尔·卡非为首的三人律师团只因一场虐兵致死案中的若干个细微疑点,便决定将疑点利益归于被告,踏上了一条与权势抗衡的征程。
玩世不恭的新晋律师丹尼尔·卡菲、稳重内敛的女中校乔安娜·伽尔威、“好好先生”山姆·温伯,这三个人组成的辩护律师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串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决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便在实质意义上成为了一个人。事实上,《好人无几》欲向我们表达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意念:你敢不敢一个人去战斗?在这里,敢不敢的并非“战斗”,而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做一个孤胆英雄。更残酷的是,谁的人生也不能像戏里写的那样,总以赢得战争告终。
看别人的戏时,我们总像一个煲剧煲成老油条的分析师那样,懒散地看着他人的命运起承转合,因为知道结局无非向着好的那一面进发。戏里,总有各式各样一个人战斗的孤胆英雄;戏外,却没有这样完满的人生——给你冒险,再给你一个安稳的归宿。所以,《好人无几》在拷问戏外人良心的同时,也给出了另一种思考——丹尼尔·卡非与他的律师团巧用战略,逼得谋杀案的幕后指使人慌乱中认罪,然而,李传缨饰演的这位大反派并没有像一个罪人该有的样子那样低头认错,而是咄咄逼人地对自己的做法给出了另一套有理有据的论证。可见,世间的事,正义不见得永远有理,他们彼此间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竟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使得戏到了最后产生了两极分化的效果,原以为立场正确的我们忽然被牵引至另一种可能,从而引发散戏后的思量——能把戏延伸至戏外,是为一种境界,《好人无几》提供了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