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桥
对于一个演员,遇到能震撼心灵的剧本不容易,遇到能开启心智的导演也不容易,这两者占其一就已经是一种幸运,而《西京故事》把好剧本、好导演占全了,这不能不说是我30多年从艺生涯中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大幸了。
对于一个来自于黄土地的西北地方戏演员,戏能够演到大上海不容易,演得能够让上海人听懂看懂更不容易,而《西京故事》在上海的演出,不仅被上海观众接受且还给予了高度赞誉,这不能不说是我戏剧生涯中不可多得的现象。
在逸夫舞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那个城中村大杂院在时代进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罗天福一家四口和他们身边的各色人等,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主题歌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的铿锵旋律,为社会急速变革时期处于迷茫中的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持守和坚定,唱出了人们心中久违的豪情。内涵深邃、气势恢弘的《西京故事》,以它超越了东西地区差异、南北剧种差异的优良品质,令全场身份不同、阶层不同的观众为之心动,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仅我饰演的罗天福教育儿子的一段唱,每天都会赢得七八次热烈的掌声。观众毫不吝惜的热情、毫不掩饰的感情都强烈地激励着我,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剧情之内,融化在现场的激情之中。演出结束后,我们演员谢幕时,阿拉上海观众跟着秦腔音乐的旋律、节拍哼唱着剧中的主题曲,一时间,台上台下、东部人西部人情感交汇、情景交融,令人生发出无限的感动和感慨……
其实,秦腔剧目应邀赴上海进行“西部文化东部行”演出,已不是第一次了。近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了国内外一流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形式,在海内外文化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际艺坛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艺术节之一。与此同时,我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佳作迭出,也引起了艺术节的关注,诸多精品剧目受邀参加艺术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惊艳亮相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荣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集体奖”,与《西京故事》一起被誉为“西京三部曲”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也曾先后登陆上海舞台,至《西京故事》此次参演第十三届国际艺术节,我院现代戏“西京三部曲”已悉数亮相沪上戏剧舞台。
上海剧协专门为《西京故事》上海演出举办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在发言中给予我们极高的评价,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特别是对我个人在剧中的表现予以极大的肯定,使我感到受宠若惊,不禁诚惶诚恐。以我个人的一己之力,能使上海观众、专家对秦腔有所了解并有点喜爱,对《西京故事》产生共鸣,我深感荣幸。
我接触《西京故事》剧本很晚,那时已接近进场排练阶段,导演甚至已经确定了。此前仅知道我将要饰演的是一个为了供养一双上大学的儿女从农村进城谋生的普通老人。23岁就以《千古一帝》中的秦王赢政一举成名并成为陕西戏曲演员中第一个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我,通常扮演的都是帝王、诗圣等名贯千古、气概非凡的人物,如何能够成功变身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自己心里着实没有底,却也怀有一丝跃跃欲试的期待。等读完剧本,我立刻受到了极其强烈的震撼。罗天福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他善良厚道、勤劳朴实、知书达理、乐观向上,集中华美德于一身,称得上是一位伟岸的大丈夫,但也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似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让人感到真实亲切的老人。他的形象,寄托了剧作家对普通劳动者深沉的挚爱,对以诚实劳动获取回报这种人生态度的敬仰,他的个性同时也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
当过村长、民办教师的罗天福,在儿女双双考进名牌大学的得意之中,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怀着开辟新天地的豪情走进了西京城。他是儿女们慈祥和蔼的父亲,也是耿直硬朗、说一不二的一家之长;他是打饼谋生的进城务工人员,也是村里乡亲倚仗的靠山。对人,他宅心仁厚;对己,他克勤克俭。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重挫:房东的鄙视猜疑刺激着他,城市的喧嚣嘈杂挤压着他,儿子人生观价值观迷失导致的厌学逃跑,更让他感到气恼绝望,以至于心境从巅峰跌入低谷,精神几近崩溃。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是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力气从来就没塌过腔……”伴着那黄钟大吕般的咏唱,随着守望大树、珍重传统的信念进一步坚定,罗天福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最本质、最朴素、最光彩的精神信仰得以重新确立,他洋溢出一种正气凛然的人格尊严,迸发出一股足以征服心态失衡的儿子罗甲成心灵的巨大力量。剧情的起伏跌宕之中,剧作者陈彦打开了罗天福的心灵,导演查明哲也引导我融入了角色的生命。
从2011年过完年开始排练,到《西京故事》搬上舞台一口气演出近150场,我就像被罗天福灵魂附体,心情一刻也没有过平静。面对着捡拾垃圾积攒学费的女儿,亦为人父的我感同身受,心疼得无以复加。“给天,给地,给世事,给儿子投降了”时的双膝一跪,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父亲的身影,那是一位与罗天福同样憨厚朴实的农村老人……罗天福牵着我哭牵着我笑,引着我忽而激昂,忽而酸楚。过分的投入使我顾不得演唱的技巧,顾不上形体动作的修饰,心中纠结,情感奔突,血脉贲张,眼泪止不住地流——我被他所彻底吞噬,完全忘了自己,也根本意识不到是在演戏。每场都要忍不住哭三次,消耗了我的气力,嘶哑了我的嗓音;为了表现罗天福“三次断裂三次接拢的脊梁”,我每天腰椎弯曲,以致于每每抬肘都感觉手臂颤栗指尖发麻……我沉浸在罗天福的精神世界里无力自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曾经有朋友好心告诫我,戏不能这么演,这样太伤自己,其实我也深有同感,可是让我以旁观者的心态冷静地去塑造罗天福,我真的做不到。
目前演出虽然告一段落,罗天福与我却从未分离,我们正在精雕细刻,认真修改,为3月份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做着必要的准备。听着演出期间的录音,我在寻找自己在塑造人物中的不足,而问或爆发出的阵阵掌声,也令我不禁感慨作为演员,创造的人物形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专家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在戏曲舞台留下自己的印痕,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虽然很累,但我也很享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