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探析

2012-04-29 21:32李静张树启王炀
理论观察 2012年3期
关键词:就业难对策大学生

李静 张树启 王炀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扩大招生政策出台之后,使得我国更多的青年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却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试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43 — 02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年的磨合与发展,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形成了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然而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理应实现良好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则来自于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陈旧都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本文针对齐齐哈尔市的东北重机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以及齐齐哈尔大学三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总结了齐齐哈尔市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并尝试对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 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高校共同存在的难题,而对于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同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解决。近些年来,齐齐哈尔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是由政府领导,政府主管牵头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1〕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省、市的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实现了密切配合,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0年12月末,齐齐哈尔市实习期满的2458名高校毕业生中,与实习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合同的人数为1678人,选择自主社会就业的人数为442人,整体就业率已经达到了88.26%。”〔2〕 可以说多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是齐齐哈尔市政府与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就业难”的萌芽,但相对来说并没有产生不可逆转的就业困境。而自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彻底实行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日益突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开始实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此而开始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扩大招生之后,齐齐哈尔市高校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由于本地工作岗位数量以及市场需求有限,全国人才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使得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快速地落实工作岗位,可以说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其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人与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深度地影响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当前,我国社会整体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之一。随着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递增,在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学生整体人数的增加也使得社会失业人群的基数不断扩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多的毕业生都纷纷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或者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而这些地区有限的岗位需求使得人才的需求市场已经几近饱和,同比之下,那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二、三线城市又无法吸引毕业生的关注,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

我国的多数企业也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一样,正处于发展和成熟的阶段,许多企业在用人观念上较为落后,缺乏理性的判断,比较普遍的是学历歧视问题,严重地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流失,特别是因为过度地看重学历而忽略了人才能力的考察,使得人才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而那些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却无法顺利就业,再加之在学历歧视基础上的性别歧视、工作经验歧视、生源地歧视等等,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三)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的培养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头重脚轻的失衡问题,就齐齐哈尔的部分高校来说,均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尤其是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使用的教材较为落后等现象,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落实的不足,使得高校和学生本身都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直线下降,理论型、学历型人才的比例要远远地超过了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比例。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特色和优势的弱化,直接降低了毕业生的个体竞争力。另外,由于高校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使得大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企业与高校之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渠道也同样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之一。

(四)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的落后可以说是就业难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学生与家庭都不能够直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化教育当中,大多数人不能够认清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和家长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过高的期望。主要表现为择业部门与单位倾向于政府机关、外企、事业单位以及垄断行业等等;在择业区域方面,过度追捧国内如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热点地区;在择业观念上,许多家庭存在着一次就业,终生不变的陈旧观念,过于看重学生的第一次就业。另外,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拜金主义思想,在择业的过程中首先关心的是“高薪”与“福利”等物质条件,而不能够从锻炼自身技能、掌握扎实本领方面考虑就业问题,使自身丧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统一完善的就业市场

“我国就业市场本身存在着劳动力二元市场分割的现象,地域分割的严重差异也使得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排斥心理,这直接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公平就业以及正常合理地流动。”〔3〕 这种在二元结构和非均衡状态基础上的就业市场分割,极大地限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自由选择权。因此,加快统一就业市场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推动“双向选择,自由择业”公平就业政策的落实。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要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户籍排斥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省级、地市级、县级行政区域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户籍限制。”〔4〕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户籍制度的滞后性已经与社会发展需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阻碍了大学生的自由流动和职业选择。因此,必须要将户籍制度的改革置于决策的首位,除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都应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落户限制。

(二)加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一本行走的“教科书”,而是要让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然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低下使得我们的理论教学成为了纸上谈兵,为了真正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必须要加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务必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并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首先要加强思想方面的指导。高校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加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艰苦奋斗教育与基层意识教育,不断地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新内容。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实际国情,要让学生明白自我的存在并不是要享受前人创造的累累硕果,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的整体转型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要引导大学生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能够自主地到经济建设的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要强化政策方面的指导。高校要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关于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的行业性、区域性就业政策及学校的相关规定,要真实、原本地向学生交待清楚。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明白当前利益与长远就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 “双向选择”和与“自主择业”的真正意义,从而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指明正确地方向,帮助大学生理性地思考就业问题。

(四)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革新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必须要快速地转变就业观念,扎根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实际,认清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本领和就业技巧,提高自身的择业能力。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学生只有真正摆正了个人位置,才能在就业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们要时刻把握当前的社会变化,不断革新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培养自身正确的择业观念,这不仅仅是其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全国高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于齐齐哈尔市三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总结了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对策。可以说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更能够促使我们深度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使我们得以从问题中查找原因,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研究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方法,扎根实际,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模式,从而进一步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和谐,为我国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04).

〔2〕秦文佳.铺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与调整〔J〕.就业指导,2010,(03).

〔3〕李怀湘.提升实力是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关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

〔4〕梁志民.江西省公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渗透创业教育的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7,(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就业难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