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的探索比较

2012-04-29 19:18马川
社会科学研究 2012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自我描述问卷、性别角色构念测验和情景投射测验,选取受欢迎女生和不受欢迎女生做比较研究,以了解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青春期女生女性化发展要求强烈,兼具双性化的发展需要;两类女生对野蛮、嬉戏等表现自我的理解各异。在性别角色构念参照系和异性交往测验中,两类女生对男生的动机预测和行为反应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受欢迎女生;不受欢迎女生;性别认同;异性交往

〔中图分类号〕C9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3-0120-03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hzf09011)

〔作者简介〕马川,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讲师,博士,上海 201620。

一、问题的提出

性别是社会两大群体之间天生的区别项目,对性别认同的研究已经从生理、认知角度进入人际交往角度。〔1〕人际交往中的性别认同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对异性的认识和对性别群体划分起着微妙的变化。青春期阶段是性别认同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受到生理发育、自我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两性身心差异愈发明显。而性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们具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但情感表达却相对隐蔽。〔2〕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对异性交往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需要,性别认同对异性交往的调节作用也开始凸现。〔3〕将性别认同的研究趋势和个体青春期对异性交往的特殊心理需求和心理体会相联系,共同探索性别认同对异性交往中的调解机制和调节手段具有揭示个体心理本质的意义。〔4〕本研究以中学阶段受欢迎女生和不受欢迎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比较的方式探讨性别认同发展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情景投射,了解两类女生在异性交往中的动态性特点,揭示性别认同对异性交往的调节机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若干女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她们在异性交往中的事实经验、大致类型和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和情境故事。正式测查在上海市两所普通中学进行,通过同学提名和教师提名,在初、高中年级共筛选出84名符合要求的被试。其中,初中年级共45名被试,受欢迎女生27名,不受欢迎女生18名。高中年级共39名被试,受欢迎女生20名,不受欢迎女生19名。

(二)研究工具

1.自我描述问卷:问卷包括现实中的自我特征(现实自我)、希望具有的自我特征(理想自我)、在异性交往中最愿意表现出来的特征(表现自我)三类自我描述特征。要求她们在每个特征中写出三个特征词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在1-5之间打分。本问卷主要用于比较两组被试在现实自我、理想自我、表现自我上的异同,探讨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的现状。

2.性别角色构念测试:研究借鉴了剀利的角色构念测验(Role-Construct Repertory Test, RCRT)〔5〕。凯利把人们解释和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称为“个人构念”,个体用它们来解释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以意义或者对经验作出预测,这是个人的行为基础。本测验用于测查两类女生的女性构念差异,由此设计角色名称清单。该清单包括四种类型的女生,分别是自己喜欢的女生、自己不喜欢的女生、受男生欢迎的女生、不受男生欢迎的女生。然后给出题目,让被试进行比较。每道题目一次包含三种类型的女生,将她们分为两组,写出这两组的划分标准,即分到同一组两个女生的相似之处以及与第三个女生的不同之处。如:比较下面三个女生,写出其中两个人的相似以及与第三个人的区别之处:自己喜欢的女生、自己不喜欢的女生、男生不喜欢的女生。

3.情景投射测验:投射测验的内容来源于前期访谈。了解了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大致类型,以及具体交往情景,从中选取出典型情景编制投射测验。测验分为受到男生关注、可能与男生发生冲突、和男生一般交往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两个具体情境,共六个投射情境。本测验用于揭示被试的性别认同在现实异性交往情景中的意义感受和反应倾向,作为性别认同调节的具体表现,对揭示性别认同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被试在投射情景中的反应蕴涵着大量的信息,可以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果进行验证。

(三)施测与统计

自我描述问卷、性别角色构念测试采用纸笔测验,投射情境测验采用纸笔测试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我描述问卷、性别角色构念测试和投射情景测验的原始数据予以编码,运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两类女生的自我描述结果分析

根据被试填写的自我描述特征词,分为形象、性格、交往、能力四类。形象类特征词从社会性别原型的吻合性和个体认知水平高低划分为女性化-双性化、外在-内涵两个维度。由此定出四种反应项目分别为:女性化外在形象,简称为“女形-外”(如漂亮、修长等);双性化外在形象,简称“双形-外”(如高大、不穿裙子等);女性化内涵形象,简称“女形-内”(如高雅、高贵等);双性化内涵形象,简称“双形-内”(如阳光、帅气等)。性格类特征词从社会性别原型的吻合性和个体认知水平高低划分为女性化-双性化、表面-内涵两个维度。由此定出四种反应项目分别为:女性化性格表现,简称“女性-表”(如文静、可爱等);双性化性格表现,简称“双性-表”(如胆大、不怕事等);女性化内涵性格,简称“女性-内”(如懂事、明理等);双性化内涵性格,简称“双性-内”(如坚强、独立等)。交往类特征词描述根据词语的性别意义和交往方式两个角度定出四种反应项目,分别为:女性化交往表现,简称“女交-表”(如体贴、善解人意等);双性化交往表现,简称“双交-表”(如不拘束、洒脱等);嬉戏的交往,简称“交-嬉戏”(如野蛮、淘气等);友善的交往,简称“交-友善”(如帮助同学、乐于助人等)。能力特征词分为三种比较反应项目:能力特征,简称能-特征(如聪明等);能力外在特征,简称能-外在(如成绩好、班长等);能力内涵特征,简称能-内涵(如爱思考、博学等)。

根据分类标准,专家评定的一致性在077-081之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然后根据选择频数和重要性程度,计算出各个项目在两组被试中的平均分,对项目平均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两类女生理想自我描述比较

两组被试的理想自我在形象、性格方面具有一致性。她们均希望具有漂亮、苗条等女性化的形象,以女性化为主兼具双性化的性格特征和交往风格。但在交往方式上,两组被试存在差异。不受欢迎组比受欢迎组更希望具有“淘气、野蛮”等嬉戏的交往特征。而受欢迎组并未将“淘气、野蛮”作为理想自我特征。

2.表现自我描述比较

两组被试表现自我的共同特点是:在形象和性格方面均倾向于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在交往方面女性化和双性化的表现上都较高。但是,受欢迎组倾向于选择嬉戏和友善的异性交往风格,而且喜欢采取“野蛮、淘气”的嬉戏方式,这一描述未见于不受欢迎组。

联系两组被试在理想自我描述的差异分析推断, 野蛮、淘气、凶狠等描述对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意义。受欢迎组将其作为异性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种具体场合的交往策略。而不受欢迎组被试则将其作为理想自我发展的意向。

(二)两类女生的性别角色构念测验比较

本测验原本用于测查两类女生女性角色构念的差异,但是经统计发现女性构念内容本身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角色构念中对是否受男生欢迎的女生的评价差异显著。具体可分为三类:认同型——与男生的评价取向一致,如:受男生欢迎的女生——开朗、温柔、善良;不受男生欢迎的女生——掩饰、做作、小心眼。冲突型——对男生的评价取向相矛盾,如:受男生欢迎的女生——脾气差、爱吹嘘;不受男生欢迎的女生——很会管别人、不怎么爱议论人。个体参照型——以自己的观点为标准,不受男生评价的影响,如:受男生欢迎的女生——柔弱、敏捷、冷静、漂亮、自大;不受男生欢迎的女生——自卑、节食、相貌平平、谦虚。

对两组被试性别角色构念参照系的选择人数作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受欢迎组被试认同男生的评价取向或以自身的判断为参照标准,而不受欢迎组被试出现了与男生评价取向相对立的参照系标准。

(三)投射情境测验比较

对两组被试在六个具体的异性交往情境中对男生行为的动机推测和回应反应进行比较,分别给予赋值。赋值越高的动机预测和行为回应越有利于异性交往和谐进行。投射情境测验评定的一致性在083-087之间,达到了显著相关。

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异性交往的情境测试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的说来,受欢迎组被试倾向于将男生的关注、打趣等行为理解为友好、表达交往意愿等意义。而不受欢迎组被试倾向于将此理解为敌意或对立等意义。这与自我描述问卷的发现相互印证。另外,受欢迎女生在异性交往中更倾向于表现出友好的交往方式,而不受欢迎女生更倾向于表现出野蛮的交往方式。

四、结论和建议

(一)女性化优秀特征发展要求强烈

两类女生在理想自我、表现自我和异性交往中,希望具有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等女性化形象、性格特征和交往风格。这说明从总体上来看,青春期女生女性化发展要求强烈,其性别认同现状与社会性别原型相符合。女性化发展要求强烈表明青春期女生具有一定的女性化性别意识和性别体验。

(二)双性化的发展要求并存

此外,青春期女生兼具双性化的发展需要。研究发现,青春期女生同样希望具有并倾向于在异性交往中表现出帅气、坚强和大器等双性化外在形象、性格特征和双性化交往风格。这具有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根据前期访谈,女生反映校服均为裤装,平时根本没有机会穿裙子。久而久之,也觉得穿裤子更方便。而且学业压力日渐增大,短发等男生装扮更有利于节约时间投入学习。这说明大多数青春期女生虽然希望具有女性化的形象,但由于学校要求的限制,她们在形象特征的某些方面不得不以双性化的表现出现。另外,青春期女生也提到她们经常接触到的媒体大量宣传具有双性化形象的女性,这可能对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发展状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她们虽然希望具有女性化的形象但是在异性交往中却倾向于表现出双性化的外在形象。从现实来说,双性化形象的女生不仅是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而且也让女生具有多元化的形象表达可能。女性化发展要求的强烈和双性化发展需要的并存,反映了当代中学女生性别认同内容的丰富性。这其中既受到社会性别原型和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反映社会要求,凸现了时代特征。

(三)两类女生性别认同的异性评价参照特点

两类女生在性别评价的参照系上存在差异。受欢迎女生的构念评价参照系多以自身的标准为参照,而不受欢迎女生的构念评价参照系多受男生评价倾向的影响,特别是出现了和男生评价倾向冲突的情况,这在受欢迎女生中是未出现的。

评价参照系的不同可能会形成青春期女生不同的性别认同状况。具有认同型参照系的青春期女生容易形成符合社会原型的性别认同。但是过分的认同或与男生评价倾向冲突可能会造成部分青春期女生过于附和男生或者是形成与男生欣赏相逆反的性别认同。而以自身判断为标准的选择和评价有利于发展出个性化的性别认同,但是需要有效的引导使其性别认同朝良性方向发展。

(四)另类女生的异性交往方式与性别认同取向特点

从两类女生理想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她们均出现了诸如“野蛮、淘气、凶狠”等具有另类意义的表述。但是两类女生对野蛮、淘气、凶狠等描述的意义感受截然不同。受欢迎女生将此作为交往风格而非理想自我意象。而不受欢迎女生则恰好相反。这反映出两类女生在异性交往方式及其取向上存在差异。

根据已有研究:打闹、嬉戏的行为“既是身体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又是异性交往需要的一种表达。初中阶段,异性之间打斗增多……是异性交往的一种方式”〔6〕。可见,异性交往中的淘气、凶狠、打闹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对立的激烈行为,而是具有嬉戏意义的异性交往方式。

性别认同在异性交往中的调节,主要涉及到对男生行为的理解、预测和自身行为的回应。这种异性交往意义的敏感性在受欢迎女生中多表现为对男生行为的理解、包容。而对于不受欢迎女生则多将其理解为对立、敌意。如何把握女生群体和男生群体关系的问题是性别认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青春期阶段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女生的敌对感可能受性别认同发展阶段的局限,也可能缺乏正确异性交往方式的引导,缺乏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经验和策略。因此,我们提倡培养性别角色意识,引导健康异性交往。

〔参考文献〕

〔1〕马川, 李晓文. 性别认同的形成及研究角度发展〔J〕. 心理科学,2007,(2): 474-477.

〔2〕李娇.情绪表达自我调节的特征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4-18;刘博宇, 陈利. 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0-62.

〔3〕师凤莲. 当代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及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2):51.

〔4〕朱莉琪, 方富熹.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4):31-35;Harriet R. Tenenbaum, Campbell Leaper,Are parent餾 Gender Schemas Related to Their Children餾 Gender-Related Cognitions?A Meta-Analysi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2,4,pp.615-630.

〔5〕罗伯特,凯利.发展的自我〔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46-68.

〔6〕孙红刚.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以及亚文化特征比较〔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3.

(责任编辑:谢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