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的理论框架去分析R&D活动和非R&D活动的创新的区别,特别是对于大部分企业都是非高技术企业,他们的创新活动是怎么进行的。本文的实证分析基于一个由2023个制造业企业2007-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样本,研究表明,非R&D变量(比如市场营销,设计)对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的创新具有显著影响。而R&D支出对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创新非R&D创新 吸收能力低技术部门
一、引言
Arundel et al.(2008)研究指出被“忽略”(非R&D活动)的创新没有得到合适的政策支持,甚至当R&D创新和非R&D(被忽略的)创新人员的年收入的增长的变化类似的时候,仍然没有合理的政策对非R&D创新活动倾斜。事实上,当比较R&D人员和非R&D人员的时候,大约一半创新企业并没有进行R&D活动, 但是在以收入上与进行R&D企业也没有差异。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以前研究没有回答的问题:当大部分公司忽略创新人员的时候,企业的创新表现是不是被很好地度量?创新表现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非R&D变量来度量?在R&D人员和非R&D人员之间有哪些相关的差异?在已有的研究中,通过逐渐增加的学者,批评技术进步只通过R&D来表现和度量的学者逐渐增加(e.g. Von Tunzelmann and Acha,2005; Mendona,2009)。实际上,对于解释创新活动来说,R&D支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变量。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学者们已经逐渐忽略了对非R&D创新活动研究的忽略,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的问题(e.g.Ortega-Argiles et al.,2009),但是大部分创新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对象仍然还是大企业和R&D密集部门,而且大部分研究还是使用R&D作为创新活动的替代变量。因此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的了解。
二、理论
基于以资源的观点(e.g.Barney,1991; Peteraf,1993)强调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至少部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业绩。基于资源的观点建立了在企业资源与能力和他的业绩之间的对应。Barney(1991)将企业内部资源放入一个广泛的定义,认为企业的内部资源包括企业所有的资产,组织与处理知识的能力和其他的潜在的优势资源。Tidd(2000)将企业的内部能力分为三类:组织能力(管理系统,技能等)、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其中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的R&D活动。企业内部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内部能力提高了企业吸收和探索外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决定了使用和探索外部知识的可能性,并因此改善了企业的创新。类似的,Lundvall and Nielsen(1999)强调了更高水平的培训也能够加强创新和外部知识的探索,尽管在已有的研究中没有实证依据。
还有研究不考虑中小企业,但也得到了不同的但是具有补充性的实证依据。这些研究也强调了更高水平的研究投入能够改善了企业探索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然而,Caloghirou et al.(2004)研究结果表明,以R&D人数度量的R&D强度与创新统计显著相关。另一方面,也有研究选择R&D支出作为研究努力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R&D努力改善了企业探索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e.g.Caloghirou et al.,2004; Gambardella,1992; Mowery et al.,1996; Huergo,2006; VegaJurado et al., 2008)。还有一些有助于吸收研究资源到企业的其他内部因素,比如设计办公室的存在(Bougrain and Haudeville, 2002)或者教育和培训政策,这些资源为组织内部人员引入创新奠定了基础(Lundvall and Nielsen, 1999)。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企业基于不同的背景和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的变量分析,因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综合了度量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方式,Nieto and Quevedo(2005),Szulanski(1996)和Mangematin and Nesta(1999)的认为吸收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一系列因素取代单一代表被度量,比如公司内部的销售,专利和其他正式创立的R&D部门方面的R&D支出,Nieto and Quevedo(2005)提供了一个对度量内部因素或吸收能力的方式和变量的综述。Hervas and Albors(2009)利用生产和设计部门的技能作为企业吸收能力的替代变量。吸收能力提供给企业一个更富有的不同知识,促进更多可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准备企业去应付环境改变(e.g.March,1991;Grimpe and Sofka,2009)。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的内部资源与企业R&D表现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库是天津市社科院针对天津市辖区内企业2007-2010年度创新能力所做的调查数据。主要是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变量,具体包括企业特征变量(解决吸收能力构筑的企业内部资源),基于人力资源的变量(专科员工的比例,具有专科学历的员工比例和技术员员工比例),非R&D活动的创新(市场营销,设计),和非R&D活动的技术能力(具有正式的创新计划;具有技术监督委员会)和R&D活动(R&D支出和R&D员工的比例)。
本文使用logit模型以考察公司内部资源的各自变量对企业研发的影响。自变量为第t年数据,因变量(创新)为t+1年数据,自变量滞后一期。模型如下所示:
吸收能力由一组因素度量,取代单一变量,比如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和专利,或者公司内正式设立研发部门。按照Escribano et al.(2009:99)和Arbussa and Coenders(2007)的方法,对于首要维度(首要构成分析,PCA)我们建立了双因素分析模型(e.g.Bollen,1989),使用变量AC构建。首先,对于样本中所有企业的PCA涉及了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导致了两个因素(AC_1,解决研发变量,研发人员占全日制员工的比例和研发支出,分别具有0.84和0.85的载荷因子;AC_2由市场营销,设计,高学历新员工,正式的创新和技术前瞻委员会的计划),解释了所有方差的78%。然后,第二个PCA只应用于获得了相同因子的创新企业(734),尽管导致了一个更差的解释能力,只有解释全部方差的59.8%。事实上,第二个PCA在解释方差方面比第一个更不可靠。
检验结果表明,变量R&D支出在解释创新上统计显著(11.297;p<0.01)。R&D支出和R&D员工的检验结果不显著。模型中,由新进高技能员工(新技能),技术监督委员会的表现,市场营销,设计和创新的正式计划,这些变量都在p<0.01水平上显著。规模变量对于任何模型都不显著,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果,创新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致的(Camison-Zornoza et al.,2004)。对于行业分类,结果显示在创新表现上,一般技术部门和高技术部门超过了低技术部门,尽管变量结果反映高技术组并不总是显著。
参考文献
[1]Allen F.,Qian J.and Qian M.J. Law,Finance and Economics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57-116.
[2]Claessens S. and Laeven L.,Financial Development,Property Rights, and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e,2003,58(06):2401-2436.
作者简介:张立国(1981-),男,汉族,山东安丘人,本科,中级职称,任职于天津地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会、金融。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