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韩建交来,双边经贸一直持续快速发展。但2005年以来,韩国对华投资金额不断减少,出现不断撤资的趋势。本文从韩华投资结构、政策环境变化等方面试图分析韩国对华撤资的原因,并提出加快中韩自贸区谈判、引导韩资调整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撤资投资结构自贸区谈判
一、 韩国对华撤资的情况
从1999年-2004年间,韩国对华投资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50%以上,于2004年达到顶峰。2004年,韩国在中国投资的金额达到62亿美元,占我国吸收FDI总额的10% ,韩国投资在当年中国吸引外资中排名第四,地位非常重要。
但从2005年开始,韩国对华投资开始萎缩,金额逐年减少,降至2010年的26.9亿美元,年均下降9.5%,降幅惊人。可以从图1中明显看出韩国对华投资呈现一种倒V字型,可以说韩国企业近五年来在华存在大量撤资的现象。
韩国在华投资10余年过山车般的变化,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韩两国贸易正常快速发展,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这样的大背景下,韩国对中国FDI大幅下降更加值得研究。韩国对华FDI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韩国对华FDI持续的下降?对此,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积极应对撤资?这些问题是本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韩国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投资区域、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韩国对华撤资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韩国对华撤资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不断上升,不断挤占韩在华制造业利润空间
1992年以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韩国的大量投资。韩国对华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由于韩国和中国环渤海区域相近,韩国投资主要投资于这个区域。韩国对华投资呈现“两集中”这样一个特点:产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区域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东部省份。
通过图2可以发现,近10年来,韩国对华投资中制造业一直占很大比重,平均占比达到80%左右。以2004年末数据,韩国对华投资具体比重如下:电子及通讯设备(25.1%)、纺织服装(12.4%)、石油化工(10.8%)、汽车制造(10.5%)、机器设备8.7%。可以发现韩国对华主要投资于劳动附加值大、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制造业。
资料来源: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整理
图2 韩国对华投资中制造业比重图
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及东部省份。其中投资额最多的是山东省占39亿美元(占27.2%),然后依次是江苏省27亿美元(18.9%),北京市16.4亿美元(11.5%)天津市14亿美元(9.8%),辽宁省11.4亿美元(8%),这些省份投资额占到当年韩国对华投资的75%,可见韩国对华投资区域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东部省份。
正是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这个特点,对劳动力价格是很敏感的。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韩国在华投资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中国新《劳动法》的颁布,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昔日对韩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劳动力优势逐步在丧失,韩国主要投资区域用工成本快速增长。自2004年3月以来,实行最低工资规定,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由表1可见:
表1 中国部分省份最低工资标准
地区 2005年 2006年 2011年 年均增长率%
辽宁 400 590 1100 25%
天津 590 670 1310 17%
山东 530 610 1240 19%
江苏 690 750 1140 10%
北京 580 640 1160 1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行,使得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由表1可见,韩国主要投资的省份内,用工成本迅速增长,年增长率在10%以上,这不断提高了韩企的成本,使韩企利用中国劳动力形成的优势不断削弱,给华投资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而从2005年中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累计升值达25%。不断的升值,使在华投资加工制造业的韩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不断被挤占,给他们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挑战。
由于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使得韩国在华投资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断受到侵蚀。并且韩国在华投资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就造成了2005年以来韩国不断撤资的这样一种趋势。
(二)中国的外资政策发生转变,也造成了韩国撤资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采取各种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来投资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消化大量的劳动力。而韩国也凭借上述政策在中国的投资得到大幅度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政策逐步发生转变。按照WTO的要求,对外资逐步实施国民待遇,取消原有的优惠条件。我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以优惠税收激励为主的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为主的政策。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取消了对外投资企业的“免二减三”的所得税优惠,实施“两税合一”,内外资的所得税率都是25%。税费优惠的取消,使得韩国企业的成本也不断提高,也是造成韩国撤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从2004年以来,对低附加值行业出口产品退税率进行调整,到2006年对1400多个品目进行加工贸易禁止措施、并征收进口关税,取消附加值税免税优惠。由于韩国主要投资于加工制造业,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也使得韩企利润空间变小,盈利也越来越困难。
随着中国提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两高一资”产业出口,在引进投资政策上发生了转变。对之前的鼓励制造业进入的政策进行调整,进一步扩大服务行业的开放,抑制技术含量低、破坏环境、消耗能源及生产力过剩的行业,鼓励科技含量高的尖端行业。而韩国之前投资的加工制造业,科技含量低、劳动附加值高的占大数。由于引进外资政策的变化,韩国在华投资萎缩,逐步撤资。
(三)国内市场体制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尽管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有些问题很严重,阻碍了外资的正常发展。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破坏了外商投资的环境,使外商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在对韩国企业在我国投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时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不健全是导致韩国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促进两国相互投资
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正式启动,应当加快谈判进程。如果自由贸易区将自由化进一步扩展到投资领域,则区内资本充裕国的资本将能更容易地投向区内资本缺乏的国家,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生产,享受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利益。成立自贸区后,韩国将利用资本、技术优势,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势,享受自贸区投资带来的利益,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而中国也将会利用自贸区成立带来的便利条件,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对韩国进行直接投资,更有利于两国经贸的健康发展。
(二)引导韩国调整对华投资结构
对于韩国对华投资中出现的不断撤资的趋势,我国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引资政策来优化韩国对华投资的结构,起到配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产业分布上,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韩国企业加大对电子、造船、汽车、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投资,降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的投资。在投资区域上,引导韩国企业从单一的渤海区域向中西部进行转移,利用中西部的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力。
(三)加快健全我国市场体制和法律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法律存在漏洞,应该加快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加快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克服地方政府的干预和保护主义,使韩国投资和其他国家的投资企业感受到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福柱, 刘嫦芳. 韩企非正常撤资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1).
[2]张京红, 王生辉. 从“非法撤离”看韩国对华投资[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3]范宇新. 跨国公司撤资动因研究:以在华韩国企业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09(2).
作者简介:杨振(1983-),男,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