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平
摘要: 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具体化,把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作者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方案实施效果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面临着价值观念的转换、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调整、道德规范教育的适应等问题。首先是价值观念的现实化,学生在关心学业的同时,十分关注自己今后职业选择和就业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和方法多样化,他们不仅要学文化,还要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不仅在课堂学习,还要到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有广泛接触社会和多途径吸收社会各种信息的机会。社会不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中职学校学生入学的文化课成绩偏低,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把上中职学校作为无路可走的选择,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相对困难,造成他们“学习无用,前途渺茫”的自卑心理。因此,教而不通、导而不畅的现象时常发生,诸如思想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惑,行为上表现为旷课严重、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破坏公物、赌博等违纪现象。如何有效减少这些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良现象,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职校生培养成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我认为可以探索“德育学分制”。
一、实施德育学分制的目的
在学生的德育的管理上,过去实行的期末终结性的、评语式的、模糊的描述性评价,对学生加强平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激励作用不大,平时很难调动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学分制是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注重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做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制自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励学生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职校生的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理想信念教育与修身人格教育存在分离倾向,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在学校德育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而且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如何,德育工作离德育目标的到达程度如何,德育工作者教育效果质量如何,缺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与分析,从而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很难与学生的毕业、升学、就业推荐各种奖项的评比等相挂钩,使学校德育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身上变成了可有可无,变成了可由学校老师把握的“印象”问题,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几年的德育学分评价实践证明,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与学生毕业、就业相关联的考评指标内容的要求,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往上靠,规范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因此,德育学分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2.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量化依据
目前在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只有教学方面的弹性学分制,没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依据,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量化依据,应是评价与检阅德育学分制探索和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具体化,把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既采用科目细化的方式,让广大师生明确学校德育的最基本要求,又采用活动化的方式,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贯穿于活动中,做到教育目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的有效结合。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德育学分制要求学生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学分制注重学生德育的导向功能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完善,体现德育管理的人文化,使德育评价富有人性化,克服以往单一、呆板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使道德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4.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个软指标,特别是当前靠单纯的口头教育,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德育学分制的建设,努力将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具体化、可操作化和规范化,使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并采用科目化和活动化的形式强化考评机制,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管理和约束,保证学校德育在一个在明确的德育目标导向下,及时收集信息,研究动态发展,调节教育过程,做更加细化,更加本位的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方案
德育学分制评价方案由三个方面构成。
1.指导方针
(1)注重引导和功能导向的原则。
(2)注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作用的原则。
(3)采取将期望目标与实施目标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4)注重管理过程可操作性原则。
(5)注重量化和可行为化原则。
2.评价内容
(1)每一位同学入学时都持有基本学分,基本学分为60分,为合格学分。也就是说,每一位同学入学时即被认定为合格的学生。
(2)加德育学分以奖励先进为目的,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中发挥作用。如学习成绩突出者、各项标兵、工作表现突出者、参加志愿活动者、参加实践活动者、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活动者等好人好事。
(3)扣德育学分制是针对学生在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出勤卫生、学习考试纪律等方面有违纪行为及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的制度。
3.评价细则
(1)每位学生入学时都有基本德育学分60分,每周评价一次。第一周以60分为基本学分,第二周评价以第一周的基础分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一周内的表现情况,依据《霞浦职专德育学分评价细则》对学生表现的好差进行加扣德育学分,即得第二周德育学分。依此类推,第一学期最后一周德育评价得分为该生本学期的德育学分。同理,可以进行后面几个学期的德育学分评价。学生毕业时的德育学分为该生在校每个学期的平均分。
(2)德育学分的评定由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及班干部共同具体操作。各班级学生的德育学分由班主任组织各班班干部进行评定,每周评价一次,并在班会课上进行点评,班长负责考评手册的记录。
(3)学校成立考评监督小组,由德育处负责对德育学分的考评进行监督和解释,并负责宣传、动员、辅导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对各班级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半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检查。
(4)各班学生在班级表现的好差,由班主任通过观察了解进行认定后,依据《细则》酌情加扣德育学分。在学校性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给学生加分,受学校通报批评以上处分的学生,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对学生进行扣分。
(5)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进行加分。
(6)在平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中,德育学分不合格者,德育处应予以告诫和提醒。学生毕业德育学分与学生的评优、评先、评奖及毕业、就业推荐相挂钩。并配套《霞浦职专学生毕业、就业推荐办法》和《霞浦职专学生德育学分补修办法》。
(7)学生毕业规定。学生毕业德育学分必须达到合格学分(60分)方可毕业,学分不合格的学生,必须按《霞浦职专学生德育学分补修办法》进行补修学分,直到补足规定的合格学分方可领取毕业证。
三、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效果
1.德育学分制的实行,使德育工作超越了原先狭窄的思想品德课和行为说教的范畴,将德育内容纳入学校的考评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规范性。
2.学生对自己在平时的表现情况有一个定量的了解,以便以后目标更确定。德育方面作了量化的处理,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3.促进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生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德育学分制的实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而且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就业推荐等挂钩,改变了以往表现好坏一个样,照样毕业、就业的“大锅饭”现象,提高了学生对德育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
5.德育学分制的实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如好人好事、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专业技能比赛、义务劳动、体育比赛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四、对德育学分制的思考
1.德育工作虽然有了学分做评价,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我们必须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我们也应看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大都是内在的品行,难以完全量化,学分的多少还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素质。如何真正达到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与提高。
2.不断提高德育干部、班主任及学生对德育学分制的认识。要求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有不断提高班主任和学生操作与执行德育学分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公正性,德育学分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做好德育学分制的宣传、动员及解释工作,激励学生参加各项有益和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既加学分,又锻炼自己的能力,一举两得。
4.继续做好德育学分制下的有关理论探索,不断完善德育学分制的结构和评价体系使其更科学、合理,更具有公认性,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