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幸福与环镜同在

2012-04-29 13:20撰搞
农家书屋 2012年3期
关键词:不丹垃圾

撰搞

喜玛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不丹在梵语中的意思是“西藏的边陲”,它邻近西藏,国土面积不到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万,90%的居民从事农业。然而,在外界眼里又小又穷的国家,却并不因此感到惶恐和后怕,而是从容不迫地走自己的路。

“任何发展计划,都必须有利不丹对快乐的追求。”不丹首任民选首相吉格梅·廷里将不丹选择的这条道路用简单而深刻的话语阐述出来。

另辟蹊径的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不丹第四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向不丹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了一道命令,宣布政府计划的成功与否必须以人民的幸福感为评价基准,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国民幸福总值”,而不只是国内生产总值,并且将基本国策定为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被具体化为四项内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优良的治理制度,环境保护则是这一发展哲学的核心。

“多少世纪以来,不丹人对自然环境无比珍爱,并且认为这是所有生活内容的唯一源泉。这种传统的对大自然的尊敬使我们在进入21世纪以后依然拥有一个没有遭到破坏的环境。我们希望我们继续同大自然和睦相处,并将这份宝贵的遗产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说。

在不丹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从路边走过,这里森木参天,拥有与北美数量差不多的700多种鸟类,以及世界濒临灭绝的动物。不丹每年将年度预算10%的份额用于森林保护,政府制定的《2020年远景规划》里明确指出,无论不丹今后经济如何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70%的总目标都不能动摇。此外,每年政府还送年轻官员远赴美国耶鲁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进修森林学。

海外经营商多次提出以高价收购木材,不丹不为之所动,并颁布了《森林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令,明文规定禁止出口木材。为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基建所需,不丹每年还要从邻国进口木材。此外,不丹还禁止狩猎、捕鱼,违者除了面临罚款坐牢外,还将遭到所有国民的唾弃。

不丹对农田的扩展有严格的控制,为采取绿色行动的企业提供减税和优惠,也在不断探索有机农业、文化旅游、帮助农民建立有机农业合作社及绿化校园等,一切经济发展政策都必须在不违背环境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

环境与生命融为一体

不丹处处是美景,可是旅费高昂。政府规定,游客每人每天消费至少在200美元以上,而且对游客的进出人次与停留时间实行严格的限制,每年观光入境的游客不到一万人,并且只能在政府规定的区域旅游。不丹牺牲发展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让家园得以保护,在他们看来值。

千百年来,不丹人民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将环境视作神灵之地去守护。在城市,垃圾车会定时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居民会主动拿着自家的垃圾出来,盛垃圾的工具基本是纸箱、铁桶或柳条筐。环卫工人将垃圾倒进车里,可回收的垃圾。路边的墨绿色垃圾桶写着“use me”,人们会把垃圾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扎根于不丹人的内心深处。带午饭上学的孩子们,每人手提一个编织筐,里面放着保温饭盒和水瓶;人们进商店购物,一般都使用纸袋或者自备的布袋;当地宾馆饭店客房里的垃圾筐也从不套塑料袋。不论城镇或乡村,从来看不到废弃的塑料胶袋、汽水瓶和饭盒。

在不丹只有1%左右的抽烟人口,2004年不丹政府宣布全国禁烟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烟令。居民不准在公共场所和任何户外地方抽烟,商店不准卖任何烟草产品,违反者每次罚款$225以上,多次违反者可能被吊销商业执照。无法戒烟的居民可以自己进口,交100%的进口税。

不丹的幸福在哪里,就在他们的森林里、农田里,不丹人用生命呵护着这块土地,享受着绿色卫士独有的幸福。

链接

现在,世界各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不仅仅与不丹人民的幸福同在,更是与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同在。放眼望去,世界各国都在环境保护上各显妙招,令人大开眼界。

法国:大力鼓励节能汽车

2008年,法国政府推出“新车置换金”政策,车主在更换新车时,购买小排量、更环保的新车可享受200欧元至1000欧元的补贴,而购买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新车则须缴纳高至2600欧元的购置税。在征税等政策的指导下,众多汽车商和消费者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环保的小排量汽车。法国政府表示,还将投入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并计划采取一系列举措,鼓励汽车行业逐步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丹麦:给土壤消毒

为了防止受污染的土壤给人造成危害,丹麦政府制订了一项给污染土壤进行消毒的计划,采用生物分解、水冲洗以及高温处理等办法,对过去和现在的化学、铸钢、采矿企业所在地的土壤进行消毒清洁,估计用50年时间可以消除污染。

加拿大:侵犯松鼠要道歉

在加拿大,松鼠很多,有时候它们会跳到人的脚边索要食物。如果你初来乍到,不懂该国的规矩,随意用脚把松鼠踢开,又恰好被当地的小孩看见了,这些环保小卫士们就会要求你向松鼠道歉。

美国:政府制定节水法规

在美国西部,州政府制定了各种节水的法律法规,对居民实施用水配额制,按用水量制定收费标准,用水大户实施高收费标准,严禁用自来水洗车和冲洗道路等。同时,政府部门还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节水的方法和措施,鼓励民众尽量缩短淋浴时间,洗头洗澡抹洗发水和打肥皂时关闭淋浴喷头,洗衣服时要根据衣量调节洗衣机用水量,用洗碗机时应满负荷使用,在抽水马桶里安装节水装置,缩短草坪浇灌时间等。

以色列:滴灌技术在荒漠上建成绿色田园

以色列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但却在这片荒漠上建起了绿色田园,95%的粮食依靠自己生产,每年还大量出口水果、蔬菜、花卉等。这源于该国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特别是滴灌技术。在以色列的树根周边、花丛中、灌木下,随处可见一排排手指粗的胶管,一滴滴晶莹的水珠如露水般从胶管中渗出,滋润着植物根部的土壤。在各种民用建筑中,都铺设了节水管,生活用水通过这些管道,再输送到花草、树木及粮食作物的根部。只要地上有绿色,地下便有滴管。

德国:带上垃圾袋度假

德国一家旅游公司规定,凡去该公司度假的游客,每人需要带一个容积30升的塑料垃圾袋,用过的啤酒罐、一次性杯子、餐巾等统统装在里面。过去,这些废物在海滩浴场到处扔,现在,要将它带回加工利用。

爱尔兰:倒垃圾先过秤

爱尔兰环保部宣布了一个按量交费的清理垃圾计划,所有地方行政当局将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或称重量,或按体积量,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据了解,在推出这一计划之前,爱尔兰已经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试点,结果显示,“按量交费” 的垃圾清理计划一实施,试点地区的垃圾排放量就明显减少,人们回收使用物品的意识明显增强,为清理垃圾所付的钱反而少下来了。而在非试点地区,每年固定付清理费的人们,垃圾排放反而没有什么节制,许多能再次利用的物品也被当垃圾扔掉。该计划既可以提高居民回收再利用资源的自主性,还可以保护环境,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日本:风车净化湖水

在日本的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湖边有一个高2 5米、直径为2 0米、有4个叶片的荷兰式风车,这既是供人观赏的风景,同时又是净化湖水的设施。风车随着叶片转动,内部的一台水泵将湖水不断汲上,再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浮游垃圾及污物除去,然后将这些去污的湖水再排入一座水生植物园,用于灌溉花草和养金鱼等。

猜你喜欢
不丹垃圾
垃圾山
垃圾去哪了
在不丹,用脚步丈量大地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不丹王国蹒跚前行的新闻传播业
倒垃圾
不丹学者:中国比印度更尊重不丹
不丹:一尘不染的幸福王国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