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韦维 黄伦川
[摘 要]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告,他主要通过视觉感观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载体,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新闻图片能给人带来一种真实性与实感性,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部分新闻人为了新闻噱头,将新闻图片最基本的特性抹杀,使用技术手段制造假新闻图片,本文就假新闻图片与新闻人的道德操守之间的关系做了浅析。
[关键词]假图片 新闻图片 道德操守
从数码相机诞生后,数码摄影摄像设备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手机相机功能,将自时代新闻传播推向了巅峰。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对新闻图片进行加工和处理,数码相机、电脑技术、数字化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互联网传播技术等,共同组成了高科技的数字化新闻摄影体系,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存储、交流图像信息以及丰富和表现图像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了不可忽视的挑战,笔者从传统的新闻图片入手,浅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尽可能规避风险。
一、图片造假的起源
早在1814年,法国人约瑟夫·尼舍福·尼埃普斯拍摄了第一张照片,不久便出现了对原始照片的修改和加工,使得“眼见为实”不再成为真理。历史上第一幅造假照片是在1860年。
假新闻图片出现的原因很多,只有了解了假新闻图片出现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规避问题。笔者看来,导致假新闻图片出现的原因如下:
1.摄影记者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说到政治影响新闻图片的真实,我们不得不提到1930年,一位失宠的人民委员从斯大林的合影中被抹掉了。这就是政治的因素导致照片失真的例子,当然此类例子还比较多,比如,1942年,墨索里尼为了突出个人的“英雄形象”,将马夫从照片上抹去。
2.摄影记者过分追求图片的完美型。
我们把这种称为“主观为之”,作为图片编辑来说,为了让图片更加完美,或让图片传达某种意义,会采用修改和加工的手段处理图片,比如采取摆拍的方式,预先设计好图中人物的位置,连人物的微笑,都是安排了的,这样会导致图片内容严重失实。有的新闻事件已经过去,但是摄影记者为了需要再现当时的场景,会让人在镜头中刻意作秀。
3.摄影记者为了功力的目的。
很多摄影记者为了参加某种比赛,会在新闻图片中采取造假的方式,众所周知的《非典上的婚礼》获得了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但照片中的男当事人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由此,引发人们思考的是关于这张照片是否是“摆拍”造假的讨论。
4.媒体监控机制的力度不够到位。
按照常理,媒体的对于假新闻图片的鉴别能力应该高于普通受众,但是部分媒体却依旧干着“移花接木”的活。例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误把钱塘江潮当作海啸照片刊登在头版。2004年12月30日,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尔加里市颇有影响力的《卡尔加里先驱报》在其头版刊发了一张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照片”,照片中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该照片引起巨大轰动.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证明该照片并非是在12·26“世纪海啸”中拍摄,而是中国杭州拍摄到的“钱塘江潮”!这是假事实配真图的另一案例。
而作为媒体来说,如何做好新闻图片的监控工作,是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监控图片来源?还是不是自己只使用自己采集的图片?是需要众多媒体人值得深思的。
5.受众的鉴别能力有限。
作为普通的受众,对于大众媒体的宣传是深信不疑的,通常也不会去质疑某报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但是一旦被人揭露出新闻图片为虚假图片,受众往往会从内心怀疑大众媒体的宣传效力。比如2004年美联社夸大西安的暴雨,本来只达到膝盖位置的水位,被某些人却将水位“提高”。如果受众不仔细看很难辨别出该照片是经过PS之后的照片。
二、巧用图片处理工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图片处理工具的出现,从图片处理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同时出现的上述的弊端,比如新闻图片中若仅仅是用于图片的微调,以不改变图片的客观再现的属性为前提,是属于业内标准可接受的范围,按照新闻界的标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照片进行大幅度PS合成属于造假范畴,否则所带来的是社会不良反响,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漂浮照”就充分说明了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中被爆出使用了合成痕迹明显的官员照片后,在相片中,县领导“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图片说明称这几位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山西寿阳县也陷入“PS门”,有心人发现,该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图片新闻中,一名县领导被PS到图片中,也呈现“悬浮”状态。
华南虎事件在2007年~2008年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本质的问题就是图片造假行为,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一张野生华南虎的照片,最后这张照片被认定有假。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对于摄影记者的要求颇高,一方面是从照相的技能上说,另一方面还有新闻的敏锐度,能在一瞬间捕捉到完美的镜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新闻记者难免会收到完美的画面的诱惑、或受到来自业内的压力,而使用一些制假的方式,图像处理越来越便利,图片制假也更加容易,由此可见,新闻图片制假,不是技术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从业规范和职业道德问题。因此如何做到摄影记者的道德规范,重塑摄影记者的良好形象,是值得思考的。笔者看来,作为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守住新闻人的道德底线,保证图片新闻的真实性。二是用制度规范摄影记者的从业标准。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管力度,加大制假的惩罚力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根本所在。如果在新闻摄影中滥用图像处理技术,就有可能毁掉人们心中对新闻摄影的信任,我们说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摄影也就失去了其立足之地。因此新闻摄影记者一定要抵御诱惑,能否守得住新闻图片真实性这一底线,考验着新闻摄影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