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12-04-29 00:44王芬
农家书屋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技基层科技

王芬

2月1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这份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接受《农家书屋》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锁定”农业科技

“重视农业科技过去年年都在讲,但是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还是第一次。有中央一号文件保驾护航,相信农业科技的发展将迎来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研究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党国英表示,我国当前耕地以及淡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生产方式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简单依靠消耗大量资源以及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这就更加需要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央出台了今年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一号文件,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一号文件”为何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做出了解释:一是从形势变化看,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二是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今年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靠政策增收、提价增收、打工增收等虽然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强化,但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陈锡文表示,今年中央把一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在解读一号文件时认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农业人才总量不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部门来讲,最重要是“三个加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对如何弥补这“三个不足”和实现“三个加快”,进一步进行了阐述。他提出,一要实现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的调整,二要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式的转变,三要实现农业科技体制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他说,农业科技创新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及高新技术和农业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防灾减灾、稳粮增产等重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具体要做好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的“三个调整”:由侧重生物技术研究向注重生物、农机及工程、材料、信息技术研究相结合、相融合的调整;由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并重的调整;由注重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向农业生产与农业多功能、多层次发展技术相统筹的调整。

党国英认为,科技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势必离不开生产安全结构、农业产业链以及新型的服务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了多方面确保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明确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农业科技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了53.5%。与此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在近些年却非常突出。今后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

一、做强“主力军”,主要落实在“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上。“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问题。另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这部分来自发改委的资金,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一方面,一号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由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

二、做大“方面军”。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它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比如说,在农业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型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产生,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科研导向和转化推广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应该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和非政府农技推广组织两个角度来完善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方面,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另一方面,放活经营性服务,鼓励非政府农技推广组织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这一问题,在体制、机制和投入保障上,都给予了科学的制度涉及和项目安排,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猜你喜欢
农技基层科技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走基层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