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毅
摘要:通过对中文图书加工外包工作中人员配备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中文图书加工外包工作质量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控制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加工;外包;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05-02
前言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外文原版图书价格昂贵、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标准的明确规定(即生均80册,年递增3册/生)等原因,使中文图书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的主力军。中文图书的年采购册数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而增长,造成中文图书加工工作的负担加重。与此同时,各图书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为证实公司在技术上的实力,也由只提供图书采购的单一服务转向提供采购和加工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各高校图书馆的中文图书编目和加工工作纷纷由图书公司承揽。
我馆在馆藏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大前提下,近五年的中文图书年采购量至少在10万册,并且要求当年完成编目、加工、上架流通。鉴于人员有限和工作期限的要求,我馆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揽中文图书加工的图书公司,承担中文图书中文图书的手工验收(拆包)、编目、前后期加工、上架等工作。为保证中文图书加工工作外包的工作质量,在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人员配备和要求
人员配备包括图书公司的驻馆加工人员和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一)图书公司人员配备和要求
根据中文图书的年采购总量、加工工作期限,计算出日工作量,在中文图书加工招标的标书中根据工作量明确注明需要的编目人员数量和相应的前后期加工、上架等人员数量。在技术上,要求图书公司驻馆加工人员熟知并掌握CALIS中文图书编目规则和机读目录著录规则,在与馆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后,明确并掌握我馆在分类、著录、加工等工作上的具体要求。在人员安排上,要求图书公司驻馆加工人员相对稳定,不允许图书公司随意调配。
(二)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要求
1.验收工作人员。验收工作包括图书到馆验收和编目加工完成后的接收两方面的工作。图书到馆验收工作由采购人员承担,负责图书的验收和调拨等工作。接收工作由专门设置的图书采访内勤岗工作人员承担,负责检验图书加工、馆藏电子账目和手工帐目的统计、登录和保管、图书交接等工作。
2.编目校对工作人员。按照CALIS中文图书编目规则和机读目录著录规则,现行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要求,以及我馆在分类标引、加工等工作上的具体要求校对已编目的图书。
3.工作协调人员。根据工作要求和进度与图书公司及派驻的加工人员、馆流通部门及时沟通协调,保证编目、加工、上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度,以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4.馆配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视野,精湛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时,熟悉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二、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
中文图书加工的工作流程为:拆包验收,调拨→前期加工→编目,典藏→校对→后期加工→接收(形成电子账目)→交接,上架流通。该工作流程的各工作环节由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同时每一工作环节在“图书验收清单”中有明确的标记和人员签字。
(一)工作流程单(见附表)
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验收清单以A4纸呈现,被我们习惯地称为工作流程单,因为它记载了中文图书从到馆到上架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图书的状态和负责人,掌控着中文图书加工工作的质量。图书验收清单每年在完成中文图书书款结清后按照图书公司以自然数顺序排列整理,装订成册,交馆档案室留存。
(二)工作流程质量控制
1.拆包验收、调拨。图书到馆后,采访人员根据图书公司提供的该批次电子大清单与订购清单匹配,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二次查重,检验是否二次配货,或是否与其他图书公司配重,对验收完毕的图书在纸质大清单中标注需要退回的图书及册数。由于我校是两地办学,采访人员需要根据专业所在校区对每种图书按照复本配比要求进行调拨,在调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图书实物的内容、装帧的实际情况做二次退书处理,并在随书大清单中标记。调拨的结果是编目人员著录馆藏位置、加工人员加工的工作依据。
拆包过程中,驻馆加工人员要按照包号的自然数排列拆包,每包图书中的同一种书的复本要集中放置,同时在图书验收清单的相应位置标记包号、实际种数、实际册数;如该包中有退书,要求在相应的备注栏注明退书册数。每一大批次图书被分成若干小批次,所以在每年工作开始时以采访内勤工作人员为主,与采访相关人员沟通后,给出图书馆批号、订单批号、书商名称、分配书商批次号等相关内容,并在给每一个中标的供书商配备的拆包记录本中对图书馆批号、订单批号、书商名称、分配书商批次号加以记录。图书馆批号、订单批号、书商名称、分配书商批次号必须是唯一的,尤其是图书馆批号、订单批号、分配书商批次号不可重复,图书馆批号和订单批号要一一对应。采访内勤工作人员要随时核对,避免出现问题;同时批次号也是采访内勤人员每一大批次图书结款的依据。
2.前期加工。驻馆前期加工人员按照已经拆包形成的小批次进行盖章、粘贴磁针、粘贴文献标识码的工作。该工作中,不允许打乱每一小批次,要求加工干净整齐,在图书验收清单标记该批次图书的条码范围。核对条码范围与该批次册数相等。
3.编目和典藏。驻馆加工人员在编目开始前,要核对该批次的实际种数和册数是否与图书验收清单合计中的种、册数是否一致。如有出入,返回拆包和前期加工环节核对,必要时与大清单核对。在种册数无误的情况下按照CALIS编目和著录规则及我馆编目工作和系统操作的具体要求展开编目工作。
4.校对。校对工作由我馆专业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对前期加工、编目典藏工作环节的监督。对每批次图书核对种册数,对于每种图书从机读书目著录质量、分编质量、复本信息质量(价格、文献标识码、文献类型、馆藏位置等)进行检验,是保证编目典藏质量的关键环节。
5.后期加工。驻馆加工人员按照调拨人员作出的标记,对校对无误后的图书按照不同校区的加工要求进行粘贴索书号、色标、光盘装袋等后期加工工作。要求加工干净整齐,各批次不可混淆。
6.接收。接收人员由我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其岗位称之为图书采访内勤岗。对完成后期加工的每一批次图书利用我馆现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采访模块中的书商管理菜单中的账目管理,以图书实物为依据进行接收,通过设置,使每一大批次的图书的种、册、总价格以电子形式记载,并且与每一大批次形成的若干小批次的图书验收清单的纸质记录和图书实物一致,为每一大批次图书的结款奠定基础。在接收过程中,可以二次检验出校对过程中疏忽的图书价格、馆藏位置等错误,可以检验图书后期加工的质量,如发现编目、加工错误或加工不整洁,则退回相关环节负责人处理。
7.交接。接收人员完成每一小批次接收工作,以图书实物为依据,电子账目和纸质账目完全相符的情况下,根据调拨标分不同校区装车,并在图书验收清单的“图书分配方向”栏目中登记册数,通知流通相关人员收书。图书在流通部门形成一定数量后,由驻馆加工人员上架。
8.中文图书加工工作流程中的各工作环节,要求工作人员在完成所承担的工作,核对无误后在相应的栏目中签字,对此项工作负责。在该工作流程中,驻馆加工人员和馆专业技术人员的交叉设置,环环相扣,每一工作环节相互监督,充分保障了图书馆和驻馆加工图书公司的各自利益,同时也保证了工作质量的严格监控。
结束语
通过公开的招标竞标确定承揽中文图书加工的图书公司,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的技术人员,与驻馆人员良好沟通、相互监督,严格执行制定的工作流程,环环相扣,是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大批量的中文图书加工外包工作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玉斌.关于实现图书外包加工质量自动评估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
[2] 钱钰.论图书馆图书加工外包的质量控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1).
[3] 金蕾.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外包情况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2,(6).
[責任编辑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