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
摘要:陕西省拥有百所高校资源,各所艺术院校与综合院校都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并开设史论课程。随着艺术类专业班级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人以内增长到30人左右,专业设计课程在不断改进,而史论课程的教学却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对史论课程不感兴趣。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变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论课程;陕西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3-0035-02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艺术类院校和综合院校艺术学院都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史论课程,并逐渐完善其体系,包括各个专业的概论和美术史、设计史等理论课程,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技法和技术的观念。笔者从进入大学作为学生学习史论课程直至现在担任史论课程主讲教师以来,见证了十几年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史论课程几乎没有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陕西省拥有百所高校资源,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各所艺术院校与综合院校都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并开设史论课程。随着艺术类专业班级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人以内增长到现在的30人左右。专业设计课程在不断改进,而史论课程的教学却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对极为重要的史论课程不感兴趣。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一定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变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一、陕西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现状与问题
经过笔者的调查,陕西省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除了西安邮电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等几所专业院校没有艺术设计专业外,其他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再加上公办高职院校、民办普通本科、民办普通高职院校几乎也都招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陕西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增加迅速。近期各高校虽然招生人数有所减少,但总体上仍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陕西省高校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目前开设的主要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美学、设计史以及各专业设置的一些有关专业史论课程,比如,动画专业会开设动画概论,视觉传达专业会开设平面设计史等相关课程,种类划分细致。根据笔者《陕西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结果:认为“史论课程重要”的学生占73%,在上课过程中“认真听课”的学生占78%,课余时间“经常预习和翻看教材”的学生占52%。问卷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史论课程对于他们学习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愿意去认真听课、主动学习。但是笔者从问卷和实际调查中也发现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得不到充分重视
在本科、专科艺术设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看到对史论课程的足够重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没有相应的地位,这说明整个教学体制存在很多漏洞。“史论课程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经验并具备基本的专业判断能力,教会学生在技能表现中洞察思想的伟大”[1]。这是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院校为了迅速扩充专业,更多招收学生,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只是盲目地照搬之前同类院校的培养计划。这就造成沿用至今的培养计划只是在若干年前制定基础上的照搬,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研究、考察、科学安排。
(二)史论课程具体科目不统一
有的院校只要求艺术设计中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通学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有的院校并不要求学生学习上述课程,而是分专业学习各个专业的史论课,比如世界平面设计史等。再者,美学课程在某些院校的教学中从未出现过。而同一个学校的史论课程在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中也是想删就删,想增便增,仿佛成了专业实践课的附属品。此外,诸多高校因为师资缺乏,都是大课教学,一门课安排了4—6个班。这种教学状况不仅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还严重影响教师的上课水平。
(三)教学阶段安排不合理,课时严重不足,学分比例小
在问卷中,81%的学生认为史论课程应该是专业课开设之前安排一部分,之后再开设一部分。而现在大部分院校都是集中在大一、大二第一学期开设,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延续了十几年。很多院校安排给专业课大量课时,学分也较多,一般至少3—4个学分,而史论课由于其课堂授课要求的特殊性,每门课一般2—3个课时,学分一般2—3个,因此,总课时一学期最多48学时,对于内容体系庞杂的史论课程远远不足。据笔者了解,很多院校全校通修的社科类课程通常都是7—8门,总课时基本在400以上,而史论课一般是3—4门,总课时在240以下,这就体现出史论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不合理,并且上课时间经常安排在下午,学生注意力不充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在看幻灯片时犯困,上课效率不高。
(四)基本不考虑学生招收质量
第一,新进的教师计划中很少有高校真正招收史论专业的教师,很多院校的史论课程一般都是各专业实践课教师临时兼任,只有在专业评估需要时才扩充教师资源。第二,史论课程教师逐渐向设计实践方向转型,否则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许多史论课程教师都是身兼各专业不同课程,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史论专业本身与该系列课程的发展。第三,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往往实践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他们选择该艺术类专业有的是因为文化课底子差,考一般专业有困难,只是为了拿到大学文凭。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仅仅学习三个月绘画,恰好遇到大学扩招,急于创造效益,因此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就被招收进来;而有的学生虽然专业很好,可是文化底蕴太差,对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加强陕西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经过分析之后,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各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史论课程对于学生专业提升的重要性
每年的培养计划都必须进行修正,需要在对培养方向认真分析之后,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权威专家去分析、编写统一的培养方案,什么专业开设哪种相应的史论课,多少学时,学分多少,需要严格规定,并且有必要去借鉴国外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开设课程的种类。据调查英国、美国、中国9所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的情况,发现其史论课学分的分配,最高的达到总学分的25%(宾州大学),最低的是9%(南加州大学、清华大学),9所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史论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平均数为17%;史论课课程数的分配,最多达到总课程数的33%(宾州大学),最低的为13%(南加州大学)[2]。可见,史论课程在国内外高校的学分比重是比较高的,应该得到陕西省高校的足够重视。
(二)在史论课程的教学阶段与上课时间安排方面,应大胆尝试,不应盲目将史论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
一些课程是需要学生在对专业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比如,在大一阶段可以上一些如艺术概论、文化概论等比较浅显的课程,在对一些优秀作品模仿、借鉴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像世界现代设计史、建筑史等较为复杂的课程,学生往往在初级阶段很难理解和接受,应该放到大三开设,此时的学生已学习部分专业实践课,也能理解为什么设计大师会有那样的思维去进行设计实践,对造型、材料的把握和认识也会更加透彻。上课时间应该尊重学生日常生活规律,上午、下午、晚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比如,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犯困的课程应该尽量安排在头脑比较清晰的早晨,教师应该尽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
(三)对于一些专业史论课程应尽可能小班上课,
1—2个班上课不仅有助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更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课堂交流和互动
“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实现思维交流和合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化过程。”[3]一些史学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史,小班上课方便教师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博物馆讲授;如果学生人数太多,教师一般会考虑学生外出安全而放弃这类实践活动。
(四)应该加强对史论课程教师的培养,扩充师资力量
史论课程质量的好与坏,与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我国老一代史论大师与他们的著作都已成为历史,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大师与著作。一门史论课程的讲授,往往牵扯到太多的知识层面,考验着教师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因此,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郑巨欣.艺术设计史论的位置[J].新美术,2001,(4).
[2]刘秉琨.环境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缺憾与改革试验[J].
艺术教育,2010,(2).
[3]唐恒青.艺术院校理论教学更应注重人性化设计[J].美
术与设计,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