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教学有感

2012-04-29 00:44:03付忠慧
黑河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音色气息声乐

付忠慧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感受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这一点,笔者认为在高考艺考声乐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先有歌唱状态后有歌唱位置

位置,即歌唱时声音的位置,就一般程度上的术语而言就是“高”位置,表现为呼喊时腔体的状态。这一说法,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都能提及到,但对高中学生来说,真正能够领悟并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声音竖起来“说话”,涉及到各种腔体都要打开、团结协作。有的学生领会到了,也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但只考虑各器官该怎样怎样,而缺乏整体腔体的状态,这样出来的声音发死、发僵,声音也没有色彩。这种现象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演唱出的声乐作品没有感情交融的特效。基于这一点,我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在学生没有声乐基础的情况下先不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而是采用强制性、模仿式教学。例如,打开口腔,先让学生练习打哈欠,感觉气流通过,然后在此状态下自然说话,说得越自然越好,越到高音时,气息越下沉,就像生活中叫人名字一样,自然地说,不要想到唱高音,就喉咙卡死,气息上浮。在具体的练唱过程中,先要有兴奋的状态,包括身体的感觉,整个人像要往上飘似的,然后腰椎用力,脚踩住地,小腹有对抗的感觉,口盖打开,然后,大脑要有预判,先于旋律想出歌词,思考着要怎么“说”,做到这样,优美的声音自然流淌出来。我觉得,这样要比先对学生强调位置的效果好的多,如果先强调位置,学生就会死死的僵在那,出来的声音打不开,严重影响了情感的再现。

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应情感大于技巧

现在的考生演唱都有了正规、系统的功底,但唱出的歌怎么就没有“味”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强调位置、气息和演唱作品的难度,却从未认真品读学生演唱曲目的真情实感,致使其在演唱时不能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达成共鸣,这是基层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抓住作品当中的音乐要素及对其的敏感反应,在分析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功夫。例如,在力度处理上,演唱《七月的草原》时,歌中的“啊”字,就不适宜用太猛的气息,应在饱满的状态下控制气息弱唱,这样出来的高音轻盈、飘逸,听起来具有仿佛来自天籁的声音。反之,用力过猛,刻意强调音量,出来的声音会很冲,音色也就不美了。还有,在演唱《悲叹小夜曲》时,也不适宜用很猛的气息来演唱,但这首歌曲没有气息是万万不能演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好气息。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考时,歌曲情感的再现有时比气息、位置等专业方面更重要。考生能正确地把歌曲的情感得以再现,技巧稍差一些,也会取得好成绩的,运用好娴熟的技巧可以为表达情感提供绝对的技术保证。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尤为重要。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力都是先天存在的,但也有些是后天环境培养和熏陶出来的。比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和音色分辨感等具体形态。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时就要有灵感的萌动,从而激发二度创作。比如,我教授的一名女民歌学生,音色特别甜,但音域较窄,适合唱民歌,对一些老歌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珊瑚颂》等演绎得韵味十足,但唱不了常思思式的民歌。在演唱《枉凝眉》时她怎么也唱不好。我指导她读歌词、理解歌词,激发她的二度创作,然后我来范唱。几次下来,她深刻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把情感融入歌曲当中,演唱得非常到位。教师对于想象的理解更多是生活的回放,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而学生的二度创作更多是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二度创作当中。

四、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好作品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驾驭能力,盲目追求彪高音,觉得学生能吼那么几声就可以演唱大作品,结果留的作品比较大,使学生恨不得天天除了练一点发声,就使劲地喊唱。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高音区站不稳,底气不足,缺乏流畅性,缺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记得我的一个学生,个人条件非常好,音质干净、有音高,可是低音下不来,他特别喜欢戴玉强的《我像雪花天上来》,前半部唱得确实不错,可猛地喊上去了,中音区就回不来了,行话讲就是塌了,没有了支撑,剩下的部分就特别空,也没了高位置的歌唱状态,所以这样的作品就不适合他。今年我有一个学生,音质比较厚实,唱了《梧桐树》等歌,在一次小考中被后学的落下了,她自己找原因决定不唱大歌,最后在省内联考时演唱《孤独的牧羊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点给了我信心,给学生定歌曲时,切勿偏大,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自身音质、音色和性格特点选好适合的作品,这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声乐教学要求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古人云“言之不足,歌咏之”,我会从实际声乐教学基础做起,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飞翔。

(责任编辑史玉英)

猜你喜欢
音色气息声乐
自然的气息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0
“春的气息”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16
春的气息
特别文摘(2016年8期)2016-05-04 05:46:14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