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证券化的现实意义讨论

2012-04-29 07:56林浩
时代金融 2012年30期
关键词:证券化艺术品

【摘要】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艺术品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艺术品证券化的许多好处和意义。

【关键词】艺术品证券化

一、艺术品证券化的历史

艺术品作为人类精神消费的终极产品,其交易模式历来相对较为私密和单一,从早期单头对单头的现货市场,发展到当下单头对多头的拍卖市场。自2011年起,由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多头对多头的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已开始进行实践。这种模式的艺术品交易其关注度更高、交易活跃、价格透明,有望成为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补充。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2005年,我国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2007年,浦发、工行、兴业、浙商银行及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成为第二批试点。但第二批试点额度用完之时,恰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证券化产品的谈虎色变令这一新兴事物的成长戛然而止。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诞生于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交易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创新,在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上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方政府看到天津文交所之后,纷纷成立文交所效仿开展艺术品证券化尝试,其中规模较大的除了天津文交所之外,还有泰山文交所、郑州文交所、深圳文交所等。在海外也有法国巴黎、中国香港按照天津模式成立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开展此项业务,试图踏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未敢探索的领域,这种现象预示着艺术品市场广阔的空间,揭示了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渴望。

二、艺术品证券化理论

(一)理论基础

艺术品证券化属于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因此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艺术品证券化。

艺术品与大宗商品的差异在于其时间属性、文化属性和独一性。时间属性即作品的年代越久远其价值越高,其中包含了艺术品的文物价值;文化属性即作品的知名度越大其价值越高,是其文化艺术价值的体现;独一性即作品越稀有其价值越高,是其艺术品稀缺性和专有性的体现。真正优秀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大属性的价值都会日渐凸显,因此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该艺术品的份额所有权实现投资增值。根据西方的资产证券化理论,需要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才能成为证券化的标的,艺术品虽然自身不会产生现金流,然而其价值增长的必然性这是艺术品进行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由于艺术品的价值能够在投资人持有该艺术品份额期间增长,投资人才能获得投资收益,否则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改善艺术品的流动性而进行证券化,其意义就显得相对较小。

如果将艺术品看做一件商品,证券化后的艺术品的流动性将会获得极大的释放与改善,降低艺术品投资进入门槛,从而参与交易的人数倍增,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不仅如此,通过一定的包装宣传将提高艺术品的知名度、活跃的交易将增加其参与度、严格的鉴定评估环节会增强市场的认可度,这些因素都会让证券化后的艺术品内在价值获得提升。此外,当有大量的艺术品在交易所中流通时,其价值发现功能便会凸显,与追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拍卖模式相比,证券化模式流通的艺术品价格将会更加公允。

(二)进行艺术品证券化的条件

开展艺术品证券化尝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简单说来,需要考量当前开展此业务的时机是否合适、外围环境是否有利、开展业务的主体是否能够胜任,因为其中每个环节都事关最终的成败。这些问题难以通过一篇论文就能得到完善的解答,但是本文的研究为解答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并为艺术品证券化的实现提出了一些个人思路。

艺术品证券化可采用的形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通过发行信托基金的方式进行证券化;也可以通过有限合伙的形式购买艺术品,再将股权进行证券化;还可以通过直接将艺术品进行份额拆分的形式直接对艺术品进行证券化。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当前的环境下运作各有利弊,作为艺术品证券化先驱的天津文交所则是采用了第三种直接份额化拆分的形式,它也因此成为当前最热议的艺术品交易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电子交易系统的普及为拆细化的艺术品证券的流通提供了强大的平台。然而是否需要对艺术品证券进行拆细让流动性充分释放,这让艺术品证券化主体和监管当局都冥思苦想。此外,在种类丰富的艺术品中,选取什么样的品种进行证券化实践较为稳妥?进行艺术品证券化实践的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是否应效仿相对成熟的股票证券市场运行规则?这些都是证券化的主体不得不深思熟虑的问题。

三、艺术品证券化的意义

(一)从国家利益角度

1.可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繁荣与文化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文化艺术品的刚性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人们对艺术和审美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艺术精品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文交所的发展,将会在我国建立起一个与股市并驾齐驱的艺市市场,它们将一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虽然金融泡沫的危害显而易见,但一场以艺术品为由头的投资盛宴最终并不会什么也不留下。有人指出,艺术市场急剧膨胀的资金很难直接落入艺术创作者的腰包,但事实上,资本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商业和消费基础,并且能够在社会上培育艺术收藏的意识和风气,若干年后,将对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双重文明起到积极作用。而祖先们很多璀璨的艺术瑰宝,正是在人们不断被煽动的收藏热情下,才能历经涨跌和纷乱,传承至今。

2.夺回海外艺术品市场定价权。从微观上看,艺术品总是被出价最高的人收藏,从宏观上看,艺术品总是会流向经济最发达地区。中国艺术品的交易中心在纽约和伦敦,有人统计,我国每年艺术品外流的数量比八国联军时被抢劫的还多。最近纽约、伦敦两次文物拍卖会上中国艺术品占一半以上,而竞买者中80%为中国人。这表明首先我国艺术品流失在先,之后出现金融资本的流失,培育和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交易所,不但为艺术家搭建了通向市场的桥梁,也为资本找到了一个平台。艺术品证券化的创新模式将零星资金聚集合力,促使海外艺术品回流国内 。

3.实现艺术品资源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转化。随着2010年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之后,金融和艺术品的结合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刻不容缓的一种急需。通过交易所平台,能将资源转化成资本,让艺术品的价值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彻底解决当前艺术品的抵押贷款困难的问题。从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来讲,当金融机构介入该市场之后,不仅使文化产业方面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又能够引导拍卖市场、艺术品现货市场健康的发展。艺术品其实像其他资产一样,也是国家财富的一种象征,尽管艺术品市场已经活跃了那么多年,但国家没有对艺术品任何定价、记账、登记等做出相关规定,从没有给艺术品一个资产的名分,所以既不能抵押融资,也不能投保,艺术品资产的身份不能得到确认。因此,当艺术品交易所市场发展壮大之后,艺术品产权制度的建立完善也将会水到渠成。

4.加速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艺术品如果作为一种资产,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鉴定和估值。目前艺术品鉴定比较乱,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对艺术品的真假进行评估和鉴别,而这是制约艺术品金融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品的价格估算,国内目前以市场比较法为主,即将某一作品与市场中其他类似作品(比如同一年代、相同类型的作品)相比较,借鉴类似作品已有的市场成交价格,由市场中的专家估算出该作品的市场价格。另外一种常用的价格估算法是算术平均价格法,即计算某一位艺术家每一时期(例如每个月)的作品拍卖成交价格的单位均价(如每平方尺的价格),将这些均价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价格曲线,以此推算出该艺术家某一作品的大概价格。这样的计算方法都十分粗略。艺术品是典型的“异质”商品。一件艺术品与其参照作品的匹配程度并不很高,因而运用市场比较法估价只是一种粗略的计算方式。而算术平均价格法,将艺术品价格视为仅仅与其尺寸相关,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一种片面的简单的方法。并且由于艺术品交易的私密性,其价格缺乏透明度,即使通过拍卖市场取得价格也未必真实。因此总的来说,目前国内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艺术作品市场价格的计算体系。艺术品证券化的探索,将艺术品的定价权交给市场,从而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允的度量衡。

5.吸收社会闲余流动资金,在流动性过剩时发挥资金蓄水池的作用。雅昌《2010艺术品市场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自2008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步入繁荣时期是跟我国的货币资金投放量成正相关的,如图1所示。

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结构很复杂,有需求拉动为主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单靠货币政策紧缩,可能会导致经济滑坡,股市长期低迷,最后被迫巨量释放流动性,致使经济再次过热,如此循环往复。而艺术品交易一定程度上正可以成为吸收流动性的“第三极”。以金融形式投资艺术品已是世界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发展趋势,艺术品投资因此正逐步成为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个投资热点,并有利于补充和发展我国的投资品种,可作为高端客户在资产组合配置中规避通胀等风险的投资工具。按目前各方认可的数据,国内收藏人群约在7000万至9000万之间,假设人年均投入一万元,其蓄纳和沉淀的资金总量已不弱于银行机构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所起的作用。艺术品投资这个流动性“池子”的作用和优势非常明显,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与方向与国强民富、藏富于民的终极愿景相一致,也符合政府的文化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艺术品投资市场正在践行和丰富着“增加居民的财富性收入”的大政方针。而且,艺术品市场无论怎样跌宕起伏,都不会与民争利。

(二)从投资人角度

1.降低了艺术品投资门槛。虽然目前文化艺术品形式以收藏拍卖等方式传播,但是以收藏拍卖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仅局限于少数有钱人层面与有相关知识者的层面,未能使大众广泛地进入这个领域。“大众之所以不能进入该领域,有三大障碍,其一钱太少,买不起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艺术品;其二真假难辨,投资风险大;其三流通性差,变现难,不能像股票投资那样方便。”如果能克服以上三大障碍就会使广大公众进入该领域,文化艺术品就能成为一种大众投资品,使公众广泛地参与。艺术品的证券化,恰能当前艺术品市场这三个内生性问题,让艺术品投资更加大众化、平民化。

2.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艺术品消费是人类社会的顶级消费追求,属于精神消费层面的终极目标。加大对文化艺术品的投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鼓励扩大内需消费的必然手段。在各类金融工具中,纯粹赌价格,不交割实物的,也很常见。比如“纸黄金”,纯粹以黄金价格作为标的,不涉及实物黄金。艺术品价值如果放在很长的时间里面看,其价值肯定是增长的,比股票来得更加保险,短期的价格波动无法抗衡其长期内在价值上升的趋势,因此投资艺术品的风险其实很小。在这一方面,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走势,艺术品市场就会稳定增长,基本上不会有太大波动,因此是一个良好的投资理财渠道。从短期内来看,全球金融危机以后,201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出现了比较强烈的通胀预期。但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利率还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实际利率为负。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0年出现了一波大牛市。2001-2010年间,中国当代油画、传统艺术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4%、14.9%。同时,由于国内资金开始大规模到海外艺术品市场寻找价格相对较低的艺术品,因此出现了海内外艺术品价格倒挂,即国内的市场价格要高于国外的市场价格。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品市场的收益出现了很高的上涨,特别是过去三年收益的累积投资回报达225%。从长期来看,梅建平对梅摩艺术品美国综合价格指数和Winan房地产美国住宅价格指数进行比较发现,1960-2010年期间,艺术品轻松地击败房地产,以9.3%年回报率胜过住宅5.5%的年回报率,成为更高收益的长期投资资产。梅建平指出,从长远来看,通胀如果持续走高,对艺术品仍是正面作用,因为艺术品是非常好的抗通胀品种。

3.实现艺术品价值发现过程市场化。艺术品证券化的探索必将加速艺术品的价值发现的过程,其中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针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发现,二是针对同类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发现的宏观层面,有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收藏正在由爱好研究、鉴赏投资逐步成为新兴的文化时尚,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家以及中产阶层则成为收藏的主力。这表面上看是一次购买力及参与群体的新陈代谢,实质反映的却是一种收藏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与确立。”正是因为这样的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市场价格的不理性,而是这些老藏家对于这种快速的价格发现过程的不适应,而当前这一过程正是压抑了多年的艺术品市场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指数增长时期,而正是价格开始被逐渐发现的开始。在微观层面上看,艺术品也有“市盈率”,传统金融投资理念仍然起作用。艺术品的“每股收益”是指艺术品作者的水平和由此形成的艺术品年化的价值增长率。借鉴证券市场的估值方式,可以估算二级市场的艺术品份额价值,这种创新性金融市场对艺术品份额的金融定价,仍然基于经济和艺术品的基本面。水平相当的艺术品,市场价应差不多,如有落差,就有了风险系数之别。比如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历史坐标确定,市场价位一向稳定,但当代艺术还没有得到美术史论证,价格却远远高于老油画。但“市盈率”终究会起作用。一位艺术家作品被不断炒高,相当于股市某板块出现了领头羊,资金自会循着市盈率规律,寻找艺术水准接近的其他艺术家 。

4.增强了艺术品的流动性。艺术品证券化拆分模式的诞生为高端艺术品变现提供了又一个相对稳定的流通渠道,其采用第三方鉴定评估的方式进行估值上市,其价格的一致性比拍卖形式好得多,而且可以承载的作品数量也远大于拍卖市场。举例来说,两件作品一优一劣,优品在拍卖行上的成交价却低于劣品是常发生的事,如果藏家选择通过证券化这一模式进行变现,其风险会大大降低,价格也相对稳定、可预知。而且,在作品份额化拆分流通上市后,份额的变现极其便利,流动性获得极大增强,份额持有人在不愿意继续持有的时候可以马上以市价变现,真正实现“想买就能买到,想卖就能卖出,并且价格合理”。

有利于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证券化后的艺术品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私藏品,不可以由某个人随意处置,对上市作品的妥善保管是交易所应尽的义务。将散落民间的珍宝艺术品集中交由专业的机构统一保存,对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都有莫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梅建平.”艺术品证券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N].光明日报,2011-4-1.

[2]赵孝萱.”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N].东方早报,2011-12-12.

[3]彭中天.”艺术与金融如何联姻”[N].光明日报,2011-12-3.

[4]刘尚勇.”相信艺术品市场一直向好”[N].江南时报,2011-5-15.

[5]张振高,何德旭.”论资产证券化技术条件的规范与完善”[R].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6]西沐.”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R]. http://blog.sina.com.cn/ximublog.

[7]西沐.“中国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对艺术品市场的十大贡献”[R].

http://blog.sina.com.cn/ximublog.

[8]雷原.“论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R].中国经济网,2011-11-18.

作者简介:林浩(1983-),男,福建福州人,汉族,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责任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证券化艺术品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艺术品被盗
资产证券化大幕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