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理论和矿业涉及到的矿产安全理论,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全面分析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的现状问题,并对贵州省矿业企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贵州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对策
一、相关理论介绍
(一)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趋势。”矿业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矿产勘查全球化;(2)矿产开发全球化;(3)矿产贸易全球化;(4)矿产资本的全球化;(5)世界矿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并购加剧。矿产资源是一项不可再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对于矿业而言,经济愈发达的地区,其消耗的矿产数量就愈多。据统计,25%的发达国家控制着75%的矿物原料。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国家是中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目前,贵州省的矿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可见,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加深,矿产资源的全球化分配势不可挡。企业需要对行业类主要输入输出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宗教、地域文化进行仔细分析和了解,以便做出产品、营销、谈判策略。
(二)矿产资源安全理论
矿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的基础,矿产资源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持续、及时、稳定、经济、足量的获得所需要的矿产,主要表现为:数量要充裕,质量要保证,价格要合理经济,结构搭配要稳定。矿产资源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加重了民族主义经济和国家地区贸易摩擦。对于贵州省内矿产资源企业而言,其主要是处于国内产业链低端,为中东部沿海企业提供原料,直接出口矿原料到国外的情况较少,致使安全意识淡薄,矿产开采结构不合理,方式不规范,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二、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分析
贵州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贵州省内的矿产种类达110种以上,储量大,其储量排名前十的如下表1所示。良好的开发环境,使得目前贵州省内有贵州铝厂、瓮福磷矿、赤水天然气化肥厂、盘江煤电、开阳磷矿集团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当然,由于资金和交通环境等限制,市场上还存在如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的中小微型矿产企业,他们属于市场利己者,生命力强,能够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但是在技术、人才、企业素质和资金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国发2号文件规定将在贵州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西南交通枢纽和大力发展贵州省工业化。在东部产业内迁的大背景下,贵州省怎样将政府政策与市场调节进行结合?怎样避免“资源陷阱”?本文从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生产环境,结合新时期新环境,为贵州省资源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表1 贵州省矿产部分矿产资源排名
名称 单位 基础储量 资源总量 全国排名
重晶石 亿吨 1.23 1
汞矿 吨 11029 30707 1
铝土矿 千吨 136892 395471 2
稀土 吨 1446037 2
磷矿 千吨 511936 2561276 2
镁矿 千吨 15049 32131 3
锰矿 千吨 25335 71813 3
锑矿 吨 37151 245094 4
煤矿 千吨 15124909 53085295 5
(一)大型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并存
贵州省矿产行业主要结构是大型国有企业(如开阳磷矿、赤天化、瓮福集团)为骨架,中小微型企业(广泛存在的小型煤窑、中小型采矿企业)为血液和肉体。其中,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去处多出口到国外;而中小型矿产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缺乏,设备落后,规模化批量化小,其生存空间多为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企业提供基础能源,缺乏资源的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价值低,大部分贵州省矿产能源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二)中小微型企业素质低,缺乏观念、人才和技术
矿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多年以来,其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贵州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磷化工、铝工业和铁合金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贵州的各种出口矿产品,占据全省出口总额的1/3以上。但是,在贵州省的7461个矿山当中,大中型规模的矿山不到110个,小型矿山达到3218个,小矿4126个。这种现状导致采矿规模效益不明显,产量低,企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端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用不上。另外,由于贵州的交通环境落后,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在各地市县,生活环境较差,直接导致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利用方式落后,消耗高,污染高,采富弃贫情况严重,资源浪费大。
(三)矿产质量好,物流成本高,风险大
贵州矿产,总体上看质量较高,其分布在乌江干流附近,开发条件较好,但是贵州省落后的交通设施导致物流成本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频发的地质灾害使得安全事故频发,投资风险大。
(四)缺乏配套产业,产业链条短
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配套产业。以煤矿为例,贵州省的煤矿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除少量的火电厂和煤电煤化工企业以外,大部分出售原煤给珠三角一带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带动效应(产值、就业等)没有得到发挥。
(五)政府政策倾斜,投资和出口成为主要动力
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国家出台了国发2号文件,提出将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这对于贵州矿产资源企业乃至贵州省实现跨越式迈进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看,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较低,省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明显,因此,投资和出口将成为拉动贵州省内矿产企业成长和省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1 贵州省矿产资源前景图
三、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研究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贵州省的矿产企业如何发挥好后发优势?如何通过完善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实力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们首先用SWOT工具来分析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所面临的环境。
(一)机会
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政府强力支持行业内的整合。为了实现2015年总体规划目标,新时期新环境下,贵州省政府拥有多个开发项目,企业机会增多发展环境良好。
(二)威胁
与国内外的中大型矿产资源企业相比,贵州省内的矿产资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矿产资源企业存在资金实力弱、技术落后、设备匮乏等弱点。在新一轮的角逐中,中小微型矿产资源企业要面临是选择被兼并收购还是选择通过当地企业行业内重组和整合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自己的实力。
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的民族主义上升,各种贸易壁垒、出口限制增加。这对贵州省矿产品的出口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优势
大型企业资金实力强。如开阳磷矿、贵州铝厂等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实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遍及国内外,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力。从国际环境来看,新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减缓,国外一些企业的优质资产被低估,加上人民币升值,这有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小型矿产资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但作为市场利己者,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贵州省矿业发展“走出去,引进来”,对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
另外,贵州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气候资源,对部分青年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劣势
技术、人才、资金匮乏,生产方式落后,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资源浪费严重。多数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缺乏国际标准,不遵循国际规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利于长远发展。
四、贵州省矿产资源发展的策略
(一)全面整合,解决规模化问题
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要提升开采、加工和市场开拓实力,避免采富弃贫、资源浪费,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进行行业内整合,解决企业规模化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行业整合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提升和融资能力的增强。
(二)以国际化高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当今社会,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就矿产行业而言,早已实现了全球化勘察、开采和贸易,把全球化经营的触角伸到了中国。贵州省不靠海不靠边,但是企业应该培养国际化视野。国际贸易摩擦频频发生,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要学习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矿产资源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国际化观念,以较高的标准来进行生产管理,熟悉国际商业惯例、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格,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社会责任的形象,还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工业园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贵州省土地稀少,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节约用地。发展贵州省矿业要以“贵安新区”辐射的黔中经济区为半径,依托长三角和北部的成渝经济区、东盟经济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发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钢铁等相关行业的配套产业,对产业链进行延伸。
(四)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关键。吸引资金的方式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吸引投资或是贷款,行业内中小企业要通过自身的整合资源,提升融资能力;技术方面,通过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加工效率;最后,要大力引进人才。为高端技术人才提供优厚的安置和工作条件,鼓励有经验有知识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贵州省矿产资源有效开采利用的事业当中。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
贵州省地处西南,紧挨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经济区。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交通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物流成本成为影响贵州省矿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不管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吸引产业链带动明显的企业还是节约省内现有矿产企业生产开发成本,都应该加大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立足贵阳和贵州发展、服务大西南及华南沿海、辐射东南亚,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宜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2] 朱小试,陈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商务道德[N].中国贸易报,2000-12-28.
[3] 李文斌.矿产资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宫立波(1978-),男,汉族,山东淄博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1级MBA。
(责任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