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BT模式的涵义,阐述了建筑企业建设BT项目的风险,并对建筑企业应用BT模式的风险防范措施、工作重点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建筑企业成功运用BT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企业BT项目风险防范
一、引言
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项目,或称BT模式,是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其源起主要是部分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年度财政预算的限制导致资金短缺,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于是,政府想到先授权企业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建成后移交给政府,由政府以财政拨款或在建设期间募集款项分期支付给建筑企业,这就是所谓的BT模式。近年来,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利润空间已经逐渐狭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发展迅速、流动性强、融资渠道通畅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始投标BT项目,力图在BT项目建设市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将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笔者所在单位是天津市一家大型国有独资建筑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铁路、道路、桥梁等施工总承包,目前正在积极投标BT项目。因此,笔者特针对建筑企业在BT项目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为本企业在投标BT项目以及后期整个建设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二、BT模式的概念
BT模式脱胎于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转让,或者Build-Own-Transfer,建设-拥有-转让)模式。该模式是指一个项目(通常是大型或特大型公益类工程项目)的推动经营运作通过招投标发包给中标单位后,由建筑企业,即总承包方垫资进行建设,建设结束并验收合格后再移交给项目业主,由业主于竣工验收合格的次年开始分期按比例向总承包方支付工程款等。BT模式将项目发起、主体转移、融资建设、建后回收等行为融于一体,有效整合了政府财政、民间资本以及项目管理本身等各种资源,既解决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又使得建筑企业通过承揽BT项目,扩大了知名度,占有了市场份额,从而增强了自身投标能力、建设能力。尤其是建筑企业得到项目业主的认可后,可以持续地获得BT项目的建设机会,从而获得一个稳定的经营发展渠道。
三、建筑企业在BT项目中的风险分析
BT模式下,建筑企业除考虑一般风险因素外,还需考虑BT项目所特有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众所周知,BT模式下的项目实现效益,主要靠项目所在地政府能够确保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并按回购约定分期进行资金支付。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资金实力及信誉。如果政府换届,或者领导人变更导致政府原有的优惠承诺不能兑现,甚至财政预算计划变更,或者当地政府针对BT项目的相关政策变动,或者政策没有变化,但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延长回购期,降低回购首期的支付比例等,都有可能对建筑企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法律风险
所谓法律风险,更具体地说,就是BT项目的合同风险。BT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部正式的法律法规,专门规定和约束BT模式项下的各种行为,包括招投标工程索赔、经济纠纷处理等问题。因此,也就没有标准的BT项目的合同文本。目前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在BT项目招投标中普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大多BT模式的合同文本都由项目业主方提供,且条款苛刻,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因此,一旦出现任何事故,建筑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三)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或称资金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变化对BT模式下的项目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如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BT模式下融资成本的增加等。金融风险还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持续融资能力问题,即建筑企业能否在BT模式下的全过程建设期内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如果在BT模式下,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那么项目立刻会面临缓建甚至停工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BT项目的资金回购。
(四)质量控制风险
所谓质量控制风险,在笔者看来,在BT模式下,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各个分包商承揽的工程部分。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在中标BT项目后,必然会将项目分包给其下游企业。如何将项目业主所给予的压力有效传递给分包企业,对其进行全流程的工程质量控制,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建筑企业在BT项目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搞好调研与评估
在投标BT项目之前,建筑企业务必对BT项目的一切相关变动因素进行考察评估,从而确定选择哪一个BT项目进行投标建设。一方面,对当地的经济形势,政治扶植政策需要清楚掌握,并准确分析其持续性以及对BT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生态条件,项目本身各种手续的办理进度,资金返还的周期和方式(即是否以现金形式返还)等。在了解清楚这些之后,建筑企业应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分类,深入分析,判断项目的收益成本,并最终确定是否参与。
(二)注重谈判,妥善订立合同
BT项目中标后,业主和承包方应进行公平谈判,敲定细节,尤其应该针对合同订立专门进行谈判。正因为大多数BT项目的业主方有政府背景,因此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在与其谈判的过程中,应尽量明确建筑企业总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注意规定好或有情况的条款,即如果出现某情况,如何处理,双方各负担怎样的责任等。像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刚开始接触BT项目,提前应做好一切沟通协商工作,争取有利的资金返还周期和比例,匹配自身的资金需求状况。
(三)注重选择融资合理的融资方式
资金的筹备、融通和安排将成为BT项目成败的关键。针对此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多准备几种融资方式和方案。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应灵活确定授信方案,如除流动资金贷款以外,是否可以凭借BT项目的合同进行应收账款融资;或者向信托公司申请发行应收账款收益权的信托计划等。建筑企业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引入第三方投资等。建筑企业应尽量拉长资金链,延长付款期限,降低资金支付风险。
(四)提高对分包商的管理力度
如何在总承包方和分包方之间建立有效合理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将是建筑企业在BT模式下建设项目的一项长远之计。在这个过程中,把风险的承担转移给各个分包商,要考虑到各方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使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五、结论
BT项目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其对于建筑企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引入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更为重要地,是建筑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营销渠道的建立,同时对建筑企业领导者而言,也意味着企业甚至行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而不断加强BT项目管理,采取得到措施规避,甚至排除BT项目衍生的各种风险,将是建筑企业操作BT项目的重中之重。由此引申出来的更为深层次的启示是,建筑企业不应再单一地像以前一样只以中标单位的角色,参与建设,而应该联合投资、业主各方,共同开发,才是未来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展长远生存和赢利空间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霞,栗书宁.BT模式合作合同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6).
[2]王光荣.城市基础设施BOT、BT项目招商若干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旷开萃. BT模式与政府风险控制[J].建筑经济与管理,2012(10)
[4]吴苏,沈杰.浅议BT 项目合同条件及合同价款的确定[J].建筑经济,2011(1)
[5]耿松涛,霍磊. BT项目融资模式三方协议的结构完善[J]项目管理技术,2012(1)
[6]王少清. 施工企业在BT项目承包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 .交通财会,2012(2)
[7]彭建伟,李多修.BT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5(4)
作者简介:刘玉宝(1971-),男,汉族,天津市人,本科,中级会计师,任职于天津市铁路集团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