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良
心智模式的束缚是组织变革中领导者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无法改变人们既有的心智模式,就无法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创新和持续的系统性变革。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呢?它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改善心智模式的诀窍又有哪些呢?
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是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从本质上看,心智模式是人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认知外部现实世界的“模型”,它会影响人们的观察、思考以及行动。在我看来,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上部显示的是个体学习的OADI循环(Kofman,1992),下部则显示了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按照考夫曼的说法,个体的学习过程可描述为“见-解-思-行”的循环(简称OADI循环),所谓“见(Observe)”,指的是从特定经历中取得素材,不仅指观察,还包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感觉、知觉等;“解(Assess)”是对得到的素材进行解释、评估,加以理解;“思(Design)”是对解释、评估以后的信息加以总结,形成抽象的概念、理论或模式;而“行(Implement)”则是将概念、理论付诸实践,以检验概念或理论的真伪。
与此相对应,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即心智模式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个体的观察、思考和行动,具体包括:
1认知框架
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如同一个“滤镜”,会影响人们所“看见”的事物。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2005年,联想集团拟并购IBM PC业务时,众说纷纭,不同的人选取了不同资料,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即使对同一个资料,看法也不尽相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心智模式作用的体现。
2思想路线
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我们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方面,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切实的感受。例如,在午夜,你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包括潜在的危险等,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阿吉里斯等学者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推论的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是对心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形成结论和信念的形象说明。
3行动导向
彼得·圣吉指出,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因为在人们在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形成一些对世界的概括性的看法,即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例如,相信“x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懒惰的、千方百计谋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利益的,从而更倾向于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而相信Y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积极的、能自我约束和激励的,因此更倾向于采取授权、激励等管理措施。
总之,我认为,心智模式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察、思考、决策和行动。心智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心智模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自己的经历形成的,如果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现有的心智模式将使个人和组织高效运作、得心应手,强化既有的成功;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原有的心智模式去观察、思考和行动,就会处处碰壁。因此,人们需要定期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否与环境相匹配,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由于心智模式隐而不见,而且具有自我增强的特性,它常常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那么,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呢?
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从本质上是把镜子转向自己,试着看清楚自己的思考与行为如何形成,并尝试以“新眼睛”获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和决策。这从本质上看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如图2所示):
1觉察——开放的头脑
觉察是改变的前提。因此,让人们产生觉察,把隐藏于个人内心深处隐而不见的假设、规则、成见等“浮现”出来,才能更加主动地对心智模式进行检验和改善。在麻省理工大学资深讲师奥托·夏默看来,这是一个“打开心门”、让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头脑(openmind)”的过程。觉察可以源自内省,也离不开外界条件的触发。
2检验——开放的心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看来,新的资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备原材料。在“心门”打开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角去获得新的资料,或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有的资料。
3改善——开放的心灵
在接纳了新的资料之后,人们需要用新的规则或逻辑对其进行解读,以便检验心智模式的有效性及其适用范围。由于思维的连续性,这一过程和检验几乎是同步发生的,是奥托·夏默所称的“开放的心灵(open heart)”。
4植入——开放的意志
由上文可知,心智模式不是存在于理性思维的层面,而是隐藏于思维的背后,是在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发挥作用的心理存在。所以,要想让其发挥作用,必须经由持续的练习,让其成为下意识的习惯,让一些价值观、规则、逻辑等成为牢固的信念,进入潜意识层面,才能较稳定、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夏默称之为“开放的意志(openwill)”。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过程的四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也不是单向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非常微妙、复杂、困难的。甚至当你或他人认为你已经发生改变时,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习惯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你。
改善心智模式的具体方法
对于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一些管理学者曾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阿吉里斯等开发了“左手栏”、“推论的阶梯”、“实践反思探询”等实用方法和工具;彼得·圣吉等整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善心智模式的若干方法,包括“深度会谈”、“系统思考”等;奥托·夏默提出的“U型理论”,其核心也涉及心智模式改善。
基于实用的角度,根据上述改善心智模式的循环,我们可以
找到很多改善心智模式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如图3所示)。
在此,笔者提出改善心智模式的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省与反思
自省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象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此外,自省也可以让我们以开放的心灵接纳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联想集团前任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就向曾国藩学习,养成了自省的习惯,并由此形成了富有联想特色的“复盘”方法论。
2学习
通过获取新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可以拓宽“观察框架”;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可以更新“思考路线”;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可以修正自己的“价值导向”。总之,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合时宜的心智模式,使行动更有效。
对此,需要破除对学习的认识误区,不仅通过阅读、听讲,获取新的知识或信息,也要扩大人际交流,向他人学习,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从工作中学习,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
3碰壁
在当今信息泛滥、浮躁的时代,主动地自省和“学而知之”显得难能可贵,更常见的情形似乎是“困而知之”:因为老办法行不通了,按照原有的规则得出的看法显得不伦不类,据此做出的对策和行动碰壁了,会促发人们产生觉察和内省。因此,不回避、隐藏问题,而是积极地面对问题、困难与挑战,积极地分析原因,尤其是反思自己内心的心智模式,是个人学习、提升的重要契机。
4更换新的环境
心智模式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不同,心智模式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埃德尔曼所说,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由于各自的经历和目的不同,我们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意义理解各不相同。在这方面,“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外部环境对心智模式的影响作用。对此,换一个新环境,有助于个体心智模式的改善。正如清华大学陈国权教授所指出的,改善心智模式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新颖、鲜活和丰富多样的体验不断冲刷、冲击、甚至冲破我们可能落后和固化的心智模式。如果人们长期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也许很难产生新的灵感,却很容易固化思维。人们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自己有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生活或旅行的经历,体会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获得新的知识。
5换位思考
《列子》中有一个“疑邻偷斧”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当我们心里有了某种想法之后,通过心智模式“选择性观察”的机理,就会让我们发现更多能印证这种想法的事例,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这是心智模式的自我增强特性。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当有了新的资料之后,我们会进行新的推论,从而改变自己的判断。如果能不断发现新的资料或能用新的视角去解读现有的各种资料,就可以持续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式。
6情景规划
在商业应用中,壳牌石油公司是第一家通过“学习如何浮现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并加以改善”而加速组织学习的大公司。它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20世纪70~8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主要归功于运用“情景规划法”(Scenario Planning)来改善集体心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战略规划或预测方法,情景规划法质疑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基本假设,例如十几年来,世界石油的需求量一直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所以石油的价格也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有大幅波动,开发一系列新的情景,帮助管理者以新的视角或方式观察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景规划法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能促进管理者心智模式的改善。
7尝试会谈
相对于个人学习,与他人的交流,更可能让自己“豁然开朗”,正如人们常讲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这方面,彼得圣吉推崇的“深度会谈”(Dialogue)是一种有价值的交流技巧。在圣吉看来,“深度会谈”是深入地、高层次、高质量的沟通、倾听与共享,其目的不是探究真相,而是建立“共同的意义”。它要求自由地发掘微妙的话题,摒弃自己的成见,悉心倾听,并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对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或顺理成章的一些经验、工作程序、方法或假设提出质疑,借以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正规律。因此,深度会谈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之一,也是激发集体智慧的重要手段。
8持续“修炼”
改善心智模式归根结底只能靠自我的持续“修炼”,他人无法替代,外界的条件也只是一些促进或激发因素。持续“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的不二法门。
在这八种方法中,前四种方法是让人们产生觉察,而觉察是改变的前提。其中前三种大致对应于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和“因而知之”。第五、六、七种方法是让人们通过新的视角去获得和解读新的资料,而新的资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备原材料。当然,改善心智模式的各种方法从本质上讲都是自我持续“修炼”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学习也贯穿于改善心智模式的全过程之中。
虽然心智模式的话题看似微妙,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智模式,每时每刻都受心智模式的影响。如果不能驾驭心智模式,我们就会成为“心智的囚徒”;善于驾驭并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才能成就“全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