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楼肩负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

2012-04-29 00:44葛承雍
中国文化遗产 2012年3期
关键词:名楼品位文物

葛承雍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既有多层面建筑风采,也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由于名气大、品位高、影响深,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价值与名镇、名村、名街、名寺、名居、名园等一样,也是一个值得分类厘清、深入探讨的主题。一座名楼本身就是一个文脉遗产累积的过程,它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观。名楼遗产无疑有益于人们用地域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明,用远久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化,用名楼突出的普世价值激活城市活力,这是我们已经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

历史文化名楼的文物价值

历史文化名楼首先要是建筑文物,需要整体保护、具体修缮和立体维护。建筑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遗存物,是一个精神符号。城市需要历史名楼这类文化遗产,就是要以高雅质朴来弥补浮躁喧嚣,以精神情操感召文明素养。

历史名楼类文化遗产对城市是一种丰富的滋养,用清雅古朴改变城市的视觉形象,让人们享受到市容古雅视觉之美。利用历史文化名楼疏导和化解“城市文化病”无疑是城市文化功能中的一剂良方,对“宜居城市”、“都市文化”有着独特价值。历史名楼常常是一处地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也是时代发展和城市历史演变的见证者、旁观者。

历史文化名楼也是一个城市的镇城之宝,是一座都市的文化标志。如果说佛塔是一个平面建筑制高点的标志,而阁楼就是文化源流延续的历史标志。历史名楼不是宗教景观,而是文化景观。现在一些地方将佛塔与楼阁混为一谈,用佛塔代替楼阁这是需要区别的。至于寺院里的藏经楼、钟鼓楼、僧楼等只是衍生的附属建筑,例如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的钟楼,即使意境深幽,也不能列入名楼之内。

一个城市总需要不能忘记过去,而历史文化名楼就是过去登高望远的瞭望塔之一。名楼不仅是反映一个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形态。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有些是毁灭后近些年又“重建”而不是“复建”的,大多不能进入国家文物保护体系。我们首先必须厘清“复建”与“重建”的概念。在文物保护界,“复建”是对古代建筑的复制,必须按照文物的原形制、原结构,采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即“四原”原则)。“复建”十分强调“原真性”,所用数据都必须是来自原文物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复建”出来的建筑可以归为文物。“重建”与“仿建”对原真性和“四原”原则没有硬性要求,因而建成的建筑不过是仿古建筑,只有与文物本体相似的外形而完全不具备任何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比如北京永定门城楼重建后不仅偏离原址还偏离中轴线,这就是“复建”与“重建”、“仿建”本质上的区别所在。有人说复原、重建的古建筑不能以假古董视之,新复建的永定门就是文物,这个观点无疑背离了“古建文物是实物的史书、历史的见证”等基本价值认定标准,是值得商榷的。

按照文化遗产代表性建筑必须满足历史真实的根本性原则,历史文化名楼屡屡改建但必须保持原真性,特别是遗址类名楼更受关注。当然,如果是出于保存历史文脉的目的,建立一个纪念馆性质的文化名楼,搜集汇聚各类文物、文化符号,即使借文物遗址或文化遗产地的名气重新搞一个文化产业品牌也可理解。而如果专注于挖掘商业特质或旅游收入,则是另一回事了。“复建”或“重建”如果搞得好,能找到一个与当地旅游文化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其他城市文化景观连成一串,也许能成为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一个支点。

当下公众理解的遗产保护价值多是建筑形态,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文化内涵的继承。这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人文素养的浸染。正如国际上对名人故居类遗产的保护,都非常注重文化细节和参观者的举止要求,把名人的创新思维、哲学基础、核心思想与独立批判意识等人文精神都视为遗产保护的价值。

历史文化名楼作为文物实体或遗产载体,其教育使命和精神属性决定了它的价值潜力。提升其价值的含金量,既要不落窠臼俗套走在老路子里,又要配合城市改造带来转型新动力,确实需要多元化的认真思考,不能急功近利地显摆政绩,这是塑造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格的文化大事,切忌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炫目的历史文化名楼,所以它不是一个城市独属的印记,不是对当地经济有促进就可以随意处置的。我们要将历史文化名楼从一般生活家园保护提升到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水平来认识。

历史文化名楼的文化品位

历史文化名楼品牌的深度打造,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品位的存在和传承。名楼富有文化内涵,城市和市民享受到文化之美和德行馨香,其文化品位都得以提升。名楼也润物无声地提升着城市文化品位,巩固了地域文化的品位。

名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品位需要历史(时间)和文化两方面的检验。不是通过自说自话、自我肯定打造出来的楼阁,在瞬间或短短几年就能提升文化标志。文化需要长年累月地积淀,细嚼慢咽地认真品味,而不是狼吞虎咽图一时之快,新建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与保护历史人文资源不是一块天地,后者没有对文明积淀的尊重与敬畏。我们对名楼不能只讲初级文化开发的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而不讲高级文化境界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雅俗共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才会保证文化的导向。

例如湖南岳阳楼反思自省的忧患文化,历千年不衰;山西永济鹳雀楼黄河横流、天人合一的灵感享誉古今;湖北武昌黄鹤楼崔颢、李白登楼尽收眼底的吟诵名扬天下;江西南昌滕王阁王勃长天一色的胸襟声闻四海;云南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美誉华夏;山东蓬莱阁八仙过海传奇与寻仙信仰长久不衰;海市、山月、落霞、碧波、丹崖等等都与名楼名阁一起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历史文化名楼从单体艺术遗留物扩展到文化遗产群体,呈现出主题丰富性、风格多元性、视角独特性和背景包容性,特别是诗章文赋为一座名楼、一座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使人心态开放,崇尚自由,宽容神怡,文雅安闲,从而延伸出名楼画派、名楼诗家、名楼乐赋……“形”与“神”在不断传唱中延续着名楼的鲜活生命,唤起着名楼文化的保护记忆。

西安、北京、南京等地的钟鼓楼是明清古城格局之心,“晨钟暮鼓”承袭了隋唐以来城市管理的理念精髓,不仅是城市中心四条街道轴线交汇的象征,而且是明清时代都市的报时中心,全城生息劳作均以“晨钟暮鼓”为度,背后有着至尊的权力象征。在古代,钟楼撞钟报时,鼓楼定更击鼓,极有规律的钟鼓楼声音成为官吏士民永不消逝的记忆,成为城市百姓报时祈福生活的

“魂儿”,浓重的悠悠古韵代表了东亚城市社会和谐的内涵;巍巍钟鼓楼作为司时文化重要节点,也成为城市原住民心目中一道历史印记。特别是钟鼓楼作为古城中心原点,既是中轴线纵横交汇的历史刻度,又是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标志,对保护旧城风貌、保护城市个性、改善市中心环境、以及古都风格定位上具有“完美互补”的积极意义。

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所展示历史真实的文物轮廓,就是致力于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积淀于精神财富以开辟文明之楼。尽管各地楼阁形态不一、材质不同,但它们以文化脉络为线索,串起了历史文明的各个起源和特色。名楼作为文化遗产不仅是让生活更美好,更重要地是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

名楼一直扮演着文化创意、建筑创造和文学创新的角色,但它的文化品位不是仅仅为体现古老厚重而翻晒的载体标本,不是为展一时景观之美,更是在激励千秋浩然之气。进入和观赏名楼就是一次人文精神洗礼,感悟经典,对话先贤,树立一种刚健独立的生命之态,淡出社会红尘静思人生的大度,为市民提供高尚的文化空间。

在今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共融交汇的新起点上,历史文化名楼对化解当代人与城市之间日益严重的离异感、流浪感,有着集聚人心和汇聚人气的温情作用。一些历史文化名楼已经成为城市的超级游览区和度假区,或是夜晚的生活休闲区典范,其原因就是文化品位升级。历史文化名楼在一些地区,不仅可以弥补城市文化资源缺乏和枯竭欠账,而且成为大众旅游中心和新的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借楼造势”、“宜居环境”的休闲供给能力,有着公众文化品位的普惠性和普适性。

我们不赞成将历史名楼搞成一个热闹娱乐场所或商业交易集聚地,它们的基本功能不是举办庙会集市,不是依托大杂院凸显自己身躯,不是街道巷口相接的延长点,它们是一个个优美的有尊严的综合景观,所以周围环境非常重要。过去很多城市改造模式就是毁坏历史文化资源以获得经济效益。历史名楼周边环境改造必须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战略,不能用开发商眼光去寻求短时间的经济效益。

一座历史名楼的形象是它个性的外化,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可视的表现,是一个地域共性的文化审美,绝不只是一种单纯景观。但是现在一些重建的名楼建筑多是商业性的、时髦的、没有精神内涵的“面子工程”,追求夜晚悬浮迷人的光影盛宴,犹如一座奇特的“太空堡垒”。我们并不简单地否定新的建筑结构和技术工艺,可是新的城市肌体若与历史的肌体在文化基因即文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则肯定是一种徒有其表的、失败的楼阁建筑。

一座名楼就是一座城市的神圣精神文化坐标,一个有名楼的城市与没有的大不一样。许多没有名楼的城市都想制造名楼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利用名楼创造自己的文化标志,所以,现存的历史文化名楼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文化品位,绝不能过度商业化,历史文化名楼本身就是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不仅可为旅游经济、招商引资带来无可替代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也为整个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历史文化名楼的景观功能

我们的历史文化名楼大多都没有被单一当成博物馆保留,不管是古建筑还是仿建、重建的楼阁,都与市民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并且常常与主题公园、文化一条街、市民广场等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景观特色非常重要。在大量低矮建筑物做背景的情况下,历史文化名楼常常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而且历史名楼往往与佛塔、风景区、城市景观等遥相呼应,控制着城市的空间,甚至以“建筑+地域+文化+记忆”的模式,在城市格局中有着独特的定位。

笔者认为,以“软文化”提升“硬经济”需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神话。如何让新思维植入“单一文化”模式,让文化之花结出“产业硕果”,需要不断认真思考与探索。

历史文化名楼不是依靠雄壮巨丽、高大刺眼来显示尊贵,而是依据绿地树木等周边环境衬托文化主题,成为一座座都市胸膛上的艺术殿堂。现在有的历史名楼往往被孤立在破碎的城市肌理中,周边杂乱无章、布局混乱,不仅丧失了景观天际线,也割断了历史名楼与城市环境的联系,使得名楼周围景观变得单调雷同,索然乏味。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重放异彩,不仅是领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仅就景观功能来说,历史文化名楼面临着三种危机:

一是城市规划中被“过度化”。将历史上的名楼改造成没有文化品味的现代高楼大厦,与鳞次栉比的大楼没有明显区别,或是周边没有控高的高层建筑疯长,将文化名楼淹没在低洼“盆地”之下,失去了文化地标的作用。

二是城市品牌建设中被“低俗化”。历史文化名楼是城市形象识别度最明显的标志,也是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品牌,有些城市为了改变“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现状与困境,乞灵建一座名楼,干一件“大事”,以此获得外界的关注与尊敬。特别是在目前“千城一面”、“楼房一律”的通病下,名楼被低俗化,粗制滥造、缺乏创意,还贴上佛教天堂、道家仙境、天主伊甸园等恶俗标签。如西门庆的“狮子楼”,也被树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三是城市主体中被“离心化”。随着一些城市新区的建设,有的历史文化名楼被远离新城区,变成了边缘地带的旧迹,使得名楼的文化功能严重萎缩,拜访者稀少,逐渐冷却了人气,丧失了归属感,新城市文化病越来越严重,历史文化名楼的独特价值与城市功能亦渐渐弱化。

笔者认为,现在各地名楼对历史文化名楼注入新的人文内涵重视还不够,出现诠释比较单一、造型雷同相仿的图景;虽然原遗址建立和易地重建是记忆变迁的一个分水岭,但名楼具有纪念碑提供历史文化记忆的功能,名楼就是记忆的场所和地点,评定世界遗产的过程实质上将一些重要文化信息提炼出来,评判其文化价值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名楼具有“遗产景观”、“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与建筑艺术的双重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详细认知的。

每一个城市都有过难以言喻的历史伤痕,都遇到过城市改造“旧貌换新颜”的挑战,都面临过文化遗产消失的威胁。在许多古城被遗弃的角落里,只有历史文化名楼不能遗忘,因为名楼有着独特的灵魂和传承的生命,不仅有着地域滋养,还有着精神品质,记录着文明,承载着文化,它已是城市的文化财富和重要遗产,尤其在今天,名楼引领一个城市文化、传承城市风骨、滋润着文化精神都有着多元的特殊作用,我们一定要围绕名楼的文物价值、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做好做强这个课题,让名楼更具魅力风采,活力四射。

(除署名外,图片由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搂保护专业委员会提供)

(责任编辑:孙秀丽)

猜你喜欢
名楼品位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四大名楼
初登鹳雀楼有记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
文物掉包案
求职第一关:把品位穿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