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困生作文实践能力的思考

2012-04-29 00:44陆文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墙报选材因材施教

陆文海

【摘要】“学困生”语文素养薄弱、驾驭语言能力不足,他们长期处于学习和写作的困难处境,激发不出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困生”写作,往往是以凑满字数完成任务为最终归宿。只要老师和学困生重视作文营造作文氛围,培养兴趣;因材施教;评价中肯。学困生就能写出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作文。

【关键词】培养学困生作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1-02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我们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个薄弱环节,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如图书馆藏书数量有限,可以借阅书籍少,也没有条件可以经常上网浏览天下大事,除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课外的见闻很少。学生们大多视野狭窄,知识有限,加上人们普遍不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致使农村初中一些学生作文成就感少,作文水平太低,形成学困生。“学困生”不仅存在着语文素养薄弱、驾驭语言能力不足的现象,更主要的是他们长期处于学习和写作的弱势地位,因而激发不出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他们的“困难”表现为:九年级作文中心不明确,选材详略不当等;八年级抓不住主题,不会选材,上下文缺少过渡、意思不衔接。七年级还表现在全文往往一个段,没有开头或有开头没有结尾,片断作文也写不好,句子前言不搭后语,语意不清,错别字多,乱用标点等。更突出的“困”是:考试作文除了开头一段是自己写,往后的全是照抄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的语段,让阅卷老师大呼无奈。总之“学困生”写作,往往是以凑满字数完成任务为最终归宿,这样的作文,老师批改起来费时费力,令人头疼。从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来看,学困生的作文指导虽说是难一些,但也不是无计可施。只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地指导学困生作文,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写出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作文。下面谈谈学困生作文教学中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作文,认清作文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有人把它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1]一些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形式化,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必要的的启迪和写作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基础练习题上,花在了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上,即阅读教学上。老师不重视作文,学生怎能重视呢?另外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是感觉作文太难,怕自己写不好,或者觉得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形成惰性,一听到作文就产生无名的恐惧。我们教师要明白也必须要让学困生明白,每次的测试、历来的中考、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大,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得分超过卷面分一半,作文分数是语文总分数的“大户”。如果作文这关不能过,会严重拖累整个学科分数,严重影响总分,同时也不能说明我们同学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只有老师和学生都重视了作文,认清了作文的重要地位,才能树立起共同面对作文难教、难学的现实。另外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消除怕作文的顾虑,引导他们这样看待作文:作文就像你的QQ聊天,你可以把作文本当成你聊天的桌面,写你想说的话甚至心里话,倾诉你的所思所想;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聊天,谈苦恼,谈收获,什么都可以倾诉;它是一次愉快放松而又充满乐趣的交流;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写作文。当你完成作文后,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心情也无比畅快。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学困生重视了作文,消除了顾虑,教师还要营造氛围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作的方法。

二、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写作需要兴趣,兴趣要靠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写作氛围。这些氛围,(一)是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要为我们的学困生有目的、有重点地精心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贴近学习和生活,适合阅读的书籍,例如科普读物、童话故事、优秀文学作品等。用青少年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和朗读。教师用早读的一些时间,让学困生把近期看到的有兴趣的故事朗读出来让全班倾听,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困生视野,也锻炼了其口才,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构筑起他们的写作基础。(二)是安排学困生参加班上的墙报出版小组出版墙报。班级内每两周出版一次墙报,墙报出版小组人员以优生为主,他们负责对全班同学的稿件进行审稿、选稿、修改,负责对墙报进行排版布局。把学困生安排进这个小组,先让学困生学习墙报排版,懂得质量好的作品要放在什么位置(也可以说放在这个位置的都是优秀作品,值得阅读),质量稍差的作品放在什么位置,从排版之中学习鉴别文章的质量。过一段时间后又让优生指导学困生学习修改稿件,先从错别字、词改起,然后进入对句子、对整段的修改。学困生基本掌握这些方面的修改之后就自然而然的进入涉及文章中心、选材、选材的详略、意思过渡、首尾结构等高层次的修改学习了。

三、因材施教,定量写作,定期检查

要最大程度地改变初中阶段学困生作文长期难以进步的局面,需要从七年级抓起。针对七年级学困生作文的困境,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教学。

首先,从扩句、片断写作、连段成篇、围绕中心选材、首尾的要求等方面分阶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的作文适当降低标准。比如教学造句扩句,让大家描写运动场上运动员100米短跑练习,我们怎样形容选手跑得快呢?差不多所有的学困生都写“选手跑得很快”, 这也太过一般了吧。要提示学困生说明快的程度,怎么快,可以用恰当的修辞、从跑100米花的时间来描写。学困生很快就能想到“选手像闪电一样快”“选手像风一样快”,也可以说“选手跑100米用了12秒”, 句子丰满起来了,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如果能再扩大为“选手像风一样跑到了终点,起跑时扬起的尘土还没完全降落下来!”这样高层次的句子,就更了不起。至于片段写作要强调一个意思完了才能另写一个意思;连段成篇则强调意思相近的段放在前后段的位置上,意思不同的段要做好过渡。只有做到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写出的作文才能意思衔接内容完整。

另外,指导仿写。学困生在选材和谋篇布局上有困难,可以参照教材范文仿写,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我的老师》、《往事依依》就是很好的范文,文中提到的事学生都似曾相识,文章首尾简洁、照应。教师也以《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往事的回忆》之类亲情和感情题材让学困生仿写两三次,必然熟能生巧,对以后的写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仿写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来,写作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有较大提高,是一条作文的“捷径”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作文教学方法。提供写作范文,贴近学生的作文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学生最“解渴”最“管用”,“说了一大篇,不如找个样子给我看”,因而这也是对学困生最得力、最实惠的指导。[1]

学困生大多不能主动学习,教师对他们作文教学的时候有必要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作文任务。只教不练不行,只练不检查也不行。只有学生定量写作教师定期检查,才能提高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四、评价中肯,偏向鼓励

作文评价是习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学困生的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写出一篇文章,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给老师批改,希望得到肯定,从中看到成绩并获取力量与启示。[1]因此,教师的批改要让学困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就要在批改这个环节讲究方式和策略。在批改方式上,最好能采用面批,平等对话。教师可就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点评,一次一个或几个重点,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挖深说透,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得失。面批的是作文,交流的是情感,使学生既感到是朋友的交谈,又感到是行家的教诲。这样一次次的面批,学困生收获必然是一次次的提高。在评改策略上,教师要中肯的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更要对其个性中的闪光之处,满腔热情地鼓励,多给点赏识性的评语,打稍高的分数,每次的分数要比前次提高一两分。学困生从中看到老师的赏识,看到自己的进步,就有了信心,有了前进的动力。许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与教师的赏识是分不开的。[1]

初中学困生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繁杂的难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重视,遵循“厚积薄发”的古训,用真情来指导学困生写作,用我们的真诚来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这一群体的作文水平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主编《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墙报选材因材施教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老人自费办报十年“墙上报刊”已连载61期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