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峰 刘国杰
【摘要】教学的精彩之花也会绽放在绝处逢生处,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不管是多么正确、或多么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是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激浊扬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有一个甄别筛选的思维过程,批评是一种方法,表扬和肯定却更为有效。
[Abstract]: Teaching the brilliant flowers will bloom in the snatched from the jaws of death,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ll manifestations, regardless of what is right or wrong, however, is a very goo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key is to look at how teachersto a proper ext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Looking, is a teacher to students“ generative” have a screening process of thinking, criticism is a method, recognition and affirmation is more effective.
【关键词】预设生成尊重学生相机诱导
[Key words]:preset generation respect students camera ind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9-01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与老师的预设不同,有的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避免错误或者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者立即纠正或者选择逃避,但这样却忽视了错误的价值。
在一次镇公开课活动中,我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在讲到文章的第六小节,“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的牺牲在山间”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最后怎么样了?”一个学生举手说:“他死了!”我一听,心里一惊“学生怎么会这样说?”就继续问“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另一个学生举手说“他去世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去阴间了!”……学生们越说越离谱,惹得很多学生大笑,看到学生回答的与自己的预设不同,心想自己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怎么会回答不出来呢?自己心里就急了,连忙说“再看看第六小节,从里面找一找一个词。”学生很快就找到“牺牲”这个词了。由于当时很多教师在听课,自己很紧张,所以当时急忙肯定了答案就继续往下讲了,但总觉得心中有个疙瘩。讲完课后,自己回顾这堂课,在想到这个细节时,突然想到:“死”“去世”“牺牲”这三个词都是指“这个人没有了”,可是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学生回答错误是因为他们对这三个词的意义并不理解,由于自己应变能力与引导的不足,以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处理不当,错失了一个多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机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他们粗浅的社会经验的体现,是受他们生活环境以及电视传媒的影响,面对学生的回答,如果我当时换一个问题“王二小为什么而死?”引导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让学生知道王二小是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而死,相机诱导这种为了别人舍生取义的做法叫作“牺牲”,总结归纳我们现在一般人死去称作“去世”,和王二小的“牺牲”是不同的,适时纠正“去阴间”这种说法的不科学性。如果当时自己做到这一点,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之间的困惑点,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将“错误”转化成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也受到了深刻的熏陶和感染,使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可是因为自己的失误,白白错失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机会。
通过这件事,引发了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理解课文要从整体着眼,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突出重点难点,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要和朗读结合,和积累语言结合,和培养语感结合。这就要求执教者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失,提高质量,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学的精彩必定在充分的预设中生成。但有的时候,教学的精彩之花也会绽放在绝处逢生处,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不管是多么正确、或多么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是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激浊扬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有一个甄别筛选的思维过程,批评是一种方法,表扬和肯定却更为有效。教师要善于挖掘看似“无理取闹”的答案中的积极因素,并由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正如钟启泉教授说得:“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如果教师不主动关注、主动引导,则会使“有意义”的资源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敢于直面发生于瞬间的鲜活学情,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教学契机,那么,我们就能走出遗憾,演绎出无限的精彩。
这样就引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老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出一节好课,不能指望仅靠技巧和别人所提供的,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俗话说得好:“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教师有了厚实的根底,再具有融会贯通的教学机智,便可以畅游于知识海洋,信手拈来而得心应手。在听讲座或公开课时,最让人难忘和钦佩的,不是语言技艺,不是电化幻影,而是讲课人令人叹服的渊博知识和让人豁然开朗的巧妙点拨。举重若轻,只需略作词串,随意发挥,一堂课即刻就激活了。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指的这个吧。这等学问境界当然不是轻易就能学到的,但它可以说明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的“积累”太重要了!这是自身的以充实提高的前提条件,十年的小学教学,使我大有感慨地是:我们看的书太少了,我们思考得太少了!(接第25页)
学生上课有兴趣,有信心,听得懂。考试形式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多样化,原则上是简单的考核形式,可以通过提交作品、作业、开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
最后,严格考试层次针对的是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是直接同相关的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挂钩的课程,课程不会太多,一般就是1-3门,这些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就业的敲门砖,因此此类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而且要注意多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有条件的最好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乐学、爱学,把职业技能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学生通过理论、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种不同形式的考试,熟练的掌握1门以上的从业能力。
参考文献:
《杭州湾走来金色蓝领 浙江中职教育加速度》,浙江日报,http://www.sxzz.cn/news.asp?id=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