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2-04-29 02:24:21徐华石其宝郝洁吴向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徐华 石其宝 郝洁 吴向阳

摘 要: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实施体系,为及时总结归纳高校开展这类课程的成功做法,相关任课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60-03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贸易运作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高校纷纷购买相关教学软件,开设了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模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也逐步在各高校推广起来。经过若干年的推广,模拟实验教学在实践中积累了部分经验,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其教学方法。为此本文对近几年中国期刊网上相关国际贸易模拟教学探索文章进行疏理并结合笔者多年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

一、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的必要性和优势

(一)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有利于国际贸易知识系统化

国际贸易模拟课程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通过仿真模拟国际贸易业务的全部过程,将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方面的贸易基础知识与具体的进出口业务,如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等贯通综合起来。通过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有利于将学生分散于各学期学习的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制作、报关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知识,重新温故,并加以系统化、完整化和综合化,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

(二)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高校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其应用性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我们会系统介绍国际贸易各种基础知识,但往往忽略了在课程讲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各种单据填制能力的塑造。再如,我们多分强调各种基础知识细节时,却忽视了学生对整体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的理解。通过贸易软件平台的模拟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业务流程,而且会加强学生各种制单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三)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国际贸易环境,打破了以往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的突破性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温州大学的李健老师曾向其校内的21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本文根据李健老师调查内容,对上海政法学院国际贸易专业100名学生也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两校调查结果(见表1和下页表2)。

调查结果表明,两校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认为采用国际贸易模拟教学效果会好一些。温州大学更多倾向于“效果显著”,上海政法学院大多认为“效果较好”。两校学生都肯定了国际贸易模拟教学总体效果。从具体教学考核指标上来,两校学生绝大部分都认可国际贸易模拟能有利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比较认可国际贸易模拟考核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模拟国际贸易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管是温州大学还是上海政法学院,其评价都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在对知识点掌握方面,两校则存在一定差距,温州大学评价较高,上海政法学院则评价较低些。

(四)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英语和计算机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必备的基本能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平台操作中,要求学生利用英文和计算机来处理各种外贸业务、外贸单据,获取各类外贸信息,这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水平大有益处。

二、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强,对学生综合知识要求高,教学难度较大

由于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程综合了大量先导课程知识,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单证制作等基础课程。这些先导课程,分散于各学期学习,随着时间流逝,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多少都有些遗忘,学生对各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软件模拟环境具有局限性

软件模拟环境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1.模拟环境的操作时间有限。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大多是各高校花大量金钱引进的,多数安装在实验室内,仅供学生在课堂时间进行模拟操作。由于学生对先导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以及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得到的实践训练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贸易流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降低了软件实践效率。

2.模拟环境的时滞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运行中,经贸形势瞬息万变,相对于快速变化的经贸情况,软件模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如当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简称UCP)已由原来UCP500版本,根据客观形势变化修订和升级为UCP600,但软件中仍有很多原则是按照原来UCP500制订的,外贸软件虽也能加以升级,但面对瞬息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总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模拟环境的深度和广度局限性。软件模拟外贸活动的深度具有一定欠缺性。以外汇波动为例,选择何种币种结算,是规避结算收入一种重要方式,软件可以模拟不同币种结算的结果,但不能对外汇波动趋势做出主观的预测。学生不仅要学会不同币种结算的技术,更要了解币种结算背后的诸多因素。这是外贸软件无法加以模拟的。除此之外,国际贸易模拟环境广度上也有一定局限性,在整个国际贸易模拟过程中有些部分环节得不到练习。如模拟软件对学生的贸易流程的先后顺序及单据的制作方面较为重视,但是对交易前的准备环节及磋商环节等重要内容却相对忽视。

4.模拟环境的单一性。贸易流程过于单调,在实训课程初期阶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模拟课程,且一切信息似乎都要从网站自己搜寻,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可是随着实训课程的深入,学生在熟知一些贸易流程后,发现无论买卖什么商品,采取什么价格术语和支付方式,贸易流程和信息搜寻都大体一致,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荡然无存,只是机械地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使课程内容变成一个单调、重复的过程。

(三)考核方式合理性难以把握

通常外贸实训软件系统会自动给学生评分,其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业务流程的程度。但在实践中,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判断出学生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如学生单据填写不认真,该计算的报价不计算,只是随便进行报价或者可能将其他同学的结果直接拿来填写,坐享其成。或只注重完成交易必须填写的单据,而忽视了交易的本身,导致学生完成交易后,缺乏对交易流程的理解。

三、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加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模拟相结合

鉴于学生在实训模拟时,大都忘记以前所学过的某些基础国际贸易知识,故而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有必要将每章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本章实验内容的相关基础知识回顾,另一部分为本章实验内容。其中知识回顾在设计时要将本章实验内容所需要基础知识显现出来,以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并能在短时间内熟悉相关基础知识。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根据国际贸易模拟不同阶段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初期,由于学生不熟悉系统,已忘记某些学过的知识,因此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采取接受性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通过介绍软件,讲解流程,强调实训注意点等内容来让学生尽快掌握整个贸易流程。到模拟课程的中后期,则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则逐步演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主持者和合作者,以“问题”为载体,高频率地变化商品信息,国际市场信息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研究性教学。

根据国际贸易模拟不同内容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涉及外贸函电的实验内容以及单据制作方面,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经常用到的英文词句、英语函电的书写及各种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填写。在涉及很多先导知识实验部分,如报价和还价部分,更多强调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诊断治疗式教学法。考虑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复习部分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模拟。教师不妨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实验内容和过程展示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诊断治疗式教学法,当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判断和查明学生发生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找出“病情”, 查明学生的“病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教学。

(三)及时接轨,拓展实训内容

平时,教师要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注意收集中国及各国间经贸方面的最新信息以及动态变化,及时将相关的最新知识融入于实训课程中,与最新发展接轨。同时还要强调国际贸易的前期和后续工作。在模拟软件中,有些没有模拟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实践、参观和讲座相结合的训练方式。针对贸易的前期工作,可以安排学生到贸易企业去实习,或参观各类国际展览,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寻找客户、交易磋商等工作。至于国际贸易的后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则可以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以讲座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这将为以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了经验基础。

(四)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由于国际贸易模拟包含了太多的先导知识,仅仅在上课时间开放国际贸易模拟操作是不够的,应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可以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将外贸软件安装在校园网中,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到校园网中进行实验,增加学生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和外贸软件利用率。

(五)设置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要想使模拟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合理的考核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惯用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次采取过程考核,设置合理的考核阶段。并不是每一个实验内容都进行考核,不妨等相关的实验内容结束后一并进行。如可将建交、还盘、签订合同等相关外贸函电的实验内容结束后设置一次测验。再次根据不同实验阶段,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国际贸易的一些后续工作,如善后环节,可以用写实习报告方式进行考核。有些实验内容,如一些简单的单据制作可以采取速测考核形式。一些重要实验内容,如报价除进行机考外还可以进行必要的闭卷小测验。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也可以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又可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

(六)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是一门以理论作支撑的实验课,它既要求老师对贸易流程、外贸单证等知识了如指掌,还要求老师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的变化并有一定经验。只有既懂教育,又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胜任。故而要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也可以采取“双向培养”的方式,鼓励学校老师走出去参与实践活动,同时也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外贸相关从业人员走进校园,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双师型”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健.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探索,2010,(13).

[2] 刘红燕.国际贸易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3] 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

[4] 王祝华.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经管类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