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正式运行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潜在风险不断增加。本文就潜在的管理风险、制度风险、监督风险、操作风险、清算风险、系统风险、责任风险几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
【关键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风险防范潜在风险规避对策
2005年,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对于加快人民银行的改革步伐,强化会计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支持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算系统升级、现代支付系统和电子对账系统的相继投入运用,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普遍开设,县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准备金率、利率货币政策工具频繁使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且亟待解决。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潜在风险
(一)会计核算部门职能设定不合实际潜在管理风险
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在 “三定”方案中作为内设机构,限制了其对外管理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在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中,履行大量的管理职责,如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审核、金融机构开销户管理、存贷款利息计算、支付清算管理和往来业务对账等,如果对外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可能会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导致会计资金风险发生。
(二)会计制度制定与执行存在脱节缺陷潜在制度风险
在制度建设上,会计监督制度由会计财务部门牵头制定,由会计事后监督部门执行;会计核算操作规程由支付结算部门牵头制定,由会计营业部门执行。从制度制定层面看,由于制度出自不同部门,但制度调整对象都是会计核算业务,工作中难免会造成制度设计不够衔接,甚至出现相互冲突情况;同时,制度制定部门没有直接从事会计核算业务,制定的制度也难免出现不合实际的情况。从制度执行层面看,会计核算部门与会计监督部门执行不同部门制定的制度,也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见解不一的情况,这给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潜在一定的制度风险。
(三)监督职责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潜在监督风险
县支行业务上收以后,会计风险集中在中心支行会计核算部门,由于核算单位减少,上级行不同程度地淡化了会计风险防范,对会计业务检查频率和力度明显减弱;中央银行内部会计监督检查职责又分别有事后监督、内审、纪检监察和会计财务等部门分散履行,各监督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各自为政,检查结果互不利用,重复监督检查现象严重,不仅增加了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负担,也浪费了监督检查资源,降低了监督效率。
(四)机构业务增加和政策工具频繁调整潜在操作风险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的纷纷设立,在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开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和往来业务量都急剧增加,会计核算难度也随之加大;再加之,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会计人员对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不甚了解,工作中潜在核算风险加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中央银行为应对金融危机,频繁调整准备金率、利率,并改进准备金率管理办法,实行差别准备金率。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先后19次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先后4次调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0月至2012年7月先后5次调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6次调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给会计核算部门带来了工作难度,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差错。
(五)准备金账户与资金清算账户合并使用潜在清算风险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准备金账户完成跨行支付业务的资金清算。2002年以来,人民银行又相继建成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备金账户以清算账户的形式物理摆放在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支付清算系统,发起和接收往来业务并通过清算账户直接完成跨行支付业务资金清算。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对准备金账户的管理既要判断余额是否满足跨行资金清算需要,又要符合法定准备金考核要求,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支付清算窗口开启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资金清算风险。
(六)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模式转变潜在系统风险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市场日益完善,支付方式不断创新。人民银行从2009年12月起,启动建设接入方式和清算模式更加灵活,实现网银互联、支撑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处理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第二代支付系统暨实现会计数据高度集中、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在新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人民银行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投放在新系统的开发、建设和推广上,但对原有系统的优化升级和风险防范顾及不够,致使原有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运行存在风险。
(七)会计人员交流培训不够潜在责任风险
基层央行虽然建立了员工岗位轮换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管理、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三个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很难开展,尤其是会计核算部门处在业务一线,工作制度性、时间性强,业务具体,很难做出明显业绩,监督检查部门又多,是业务差错易发区、责任追究的重灾区,员工进步提升较为缓慢,大多数员工都不愿多待。除此之外,会计核算人员长期从事简单机械重复操作,工作单调乏味,责任心难以提高,员工知识更新动力不足,机会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
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的规避对策
(一)明确会计营业部门的职能定位赋予其管理职责
为有效发挥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肩负的金融机构往来业务账务核对、准备金缴存和开销户等基础管理职能作用,建议在部门职责设定上,进一步明确会计营业部门对开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界定其对金融机构往来业务违规行为的处理和处罚权利,充分发挥业务前台监督管理职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资金往来风险。
(二)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
在会计制度建设上,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体系,不论是会计核算制度,还是会计监督制度,应统一由会计财务部门牵头,组织会计财务、支付结算、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统一一致,又不致于造成制度不合实际,减少执行中扯皮现象发生,提升制度规范性和执行力。
(三)整合会计监督检查资源提升会计监督效果
针对人民银行目前会计监督工作现状,建议成立由分管会计工作的行长为组长的会计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行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一是明确内部监督检查部门职责分工。根据职责特点,各监督部门对会计监督检查应各有侧重。如事后监督部门按制度规定负责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及时、连续、全面的监督;内审、纪检监察部门侧重负责对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等;二是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在调阅档案、检查会计期间、检查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部门之间应相互认可检查结果,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被查单位的工作压力;三是定期组织开展全面检查。抽调各会计监督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开展综合全面会计业务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消除会计核算风险隐患。
(四)规范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力戒操作风险发生
针对货币政策工具频繁调整的现实情况,会计核算人员要及时学习和掌握货币政策调整动态,准确调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等会计核算系统参数设置,避免因参数调整不及时、不准确造成会计差错;针对日益增加的开户金融机构数量及往来业务量,基层央行要根据业务量变动情况,合理调整充实会计核算人员,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对金融往来业务管理,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发生。
(五)强化存款准备金账户管理避免违规行为发生
一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中央银行内部会计营业部门、货币信贷和法律事务部门在存款准备金管理上要形成合力,加大对准备金管理力度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准备金日常管理,对迟缴、欠缴、少缴准备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课以重罚;二是要完善和加强对准备金账户管理的措施和手段。采取实时监控、定期通报和约见谈话等措施,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安排准备金账户资金,对准备金账户管理不力,屡次发生因账户余额资金不足,影响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处罚惩戒力度;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和调度资金,确保准备金账户资金既满足跨行资金清算需要,又符合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考核要求。
(六)兼顾新老系统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系统风险
中央银行在开发建设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健全系统备份功能和信息管理与数据存储功能,建立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创建严密的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适时优化升级系统功能,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放松对现有系统的管理,有效防范系统风险。
(七)注重会计队伍建设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决定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各级行要把基层央行会计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关心、支持和重视会计工作,给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会计定期轮岗制度,会计管理、监督和核算三个部门的会计人员要定期按比例开展交流,加大事后监督、内审等监督部门与业务一线人员的交流力度,达到换位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要采取外派学习、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业务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制度与操作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按流程操作,并增强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有效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作者简介:辛昕(1969-),女,经济师,研究方向:国库管理,中央银行会计等。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