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佳”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

2012-04-29 19:42
考试周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求真教育工作者观点

前言

历史学是一门专门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简言之就是要用最好的方法教学生真实的历史。我认为“真、实、佳”这三个字应当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将“求真、求实、求佳”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原则。当然这三求之中“求真、求实”是最为基础的,如果做不到这两项,那么“求佳”,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只能是一句空话了。那么何为“求真、求实”,如何“求真、求实”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中学历史教学务必求真、求实、求佳

我们首先了解“求真、求实”的概念,我在这里要借用一下《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先生的观点,人先生认为所谓“求真、求实”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学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理解。[1]任先生还认为“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底线。[2]我们当前的中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历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教给学生歪曲的甚至错误的历史,便会使某些历史事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错误的印象,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史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而,作为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给学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真实可靠。

我著此文,缘于一场激烈的论战,2007年《历史教学》连续数期刊登了关于历史教学中的求真、求实的文章,展开了一场史学教育方面的大论战,该论战的导火线是关于“北美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的讨论。关于其原因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种:刘宗绪主编的《历史近代史》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已成为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3]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上卷)》认为北美居民享有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因而也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统治的基础,从而为美国独立战争铺平了道路。[4]尽管任世江先生认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书的作者水平更高,但刘宗绪主编的书经过修订后仍然成为21世纪的大学教材。对于这两种观点,大家各抒己见,最终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其实这并不重要,为什么呢?在这里我要借用葛剑雄先生的观点,葛先生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介绍了历史研究的目的有三:其一是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其二是用于宣传教育;其三则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5]中学历史教学当然属于目的之二。由于接受宣传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每次选择的内容与方式也不一样,因此,从“求真、求实、求佳”的角度,中学历史教学应尽可能选择“真实的历史”。但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无法获取的,所以葛先生认为: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可以选择或取舍,但还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6]所以,不管何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们都要本着一颗“求真、求实”的心对待历史教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待历史教学,以期达到“求佳”的教学效果。

二、求真、求实、求佳的具体方法

既然各位史学大家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尚有如此之大的出入,那么普通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是否只能听之任之呢?我认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既要注意史学的复杂性,又要注意在基本史实下的持之有据的理解。具体而言,我概括出如下几条拙见,也就是如何使中学历史教学达到求真、求实、求佳的原则与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实事求是,树立搞清基本史实的思想。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要遵循基础性。历史学科的基础性首要问题便是将史实搞清楚,弄准确,至于如何具体地解释则是较高层次的问题,也可以说不是中学的基本任务,当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7]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便显而易见,那便是首先要树立一种思想,教学生的知识应当尽可能是基础,认识的问题则是其次的,是大学教师的任务。

第二,提高能力,正确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教师的知识体系制约着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教科书角度来看,一方面,教师不能误解、曲解教科书的叙述与结论,另一方面,教书还要能够鉴别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史实。我曾经观摩过一堂关于太平天国的课,这位开课教师在讲授“新思想的萌发”时,采用阶级分析法说道:“《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洪仁玕因此也并不代表农民阶级,他代表的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这位教师的这一做法,将错误的历史,与实际不符的历史教给了学生,违背了‘求真、求实、求佳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三,精心备课,课前充分准备。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不同,中学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的定量,定量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容不得教师随意占用课备的时间展开分析形成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好课,形成较为准确的结论。

第四,点到即止,不宜过早介绍过多的观点。中学生毕竟还是初学者,尤其国外史基本属于空白。以求真、求实、求佳为原则处理教学,主要应该引导他们追究历史的真实情况,不能过早介绍过多的观点,那样无异于拔苗助长。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经验积累也远远不够,掌握的史实尚且不多,把各种观点介绍给他们,以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们根本无法求得真实的结论。

第五,加强指导,教会学生批判思维。要教会学生批判思维,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思考特定事件如何发生,人们有何行动,为何如此行动,如此行动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对现在、对将来的人和社会有何影响。[7]

以上五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及吸收他人的一些观点的情况下,所总结出的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求真、求实、求佳”的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些拙见,仅供各位参考,也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正批评。

结语

历史是一门解释的学问。人们研究她就是尽力逼近真实,尽力找寻历史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真实的历史知识,主动构建知识,进而获得人生智慧与人文修养。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本着最优化的教学思想,在求真、求实、求佳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任世江.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8).

[3]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6]葛剑雄,周筱斌.历史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8]孙梅.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求真、求实[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12).

猜你喜欢
求真教育工作者观点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张锦绣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观点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