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勐县帕莱村阿卡族的森林观与山林神崇拜习俗

2012-04-29 00:44柏敏
考试周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神坛哈尼神灵

柏敏

在泰国北部山区,海拔3500英尺的高山上,生活着一群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群体,泰国称其为山民,阿卡族便是这其中的一分子。“据泰国政府社会发展与人类安全部社会发展与福利司2003年的统计数字,阿卡族人口68653人,占所有山民人口的7.44%”。①这为数不多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帕莱村的阿卡族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分子。

一、阿卡族的森林观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森林中的山民靠着森林的赐予繁衍至今,在得到森林帮助的同时,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保护着森林。在帕莱村阿卡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与森林密布可分的联系,例如:他们的史诗写道:“当地被造出,Mceh ceh nyoe神意识到地不想孤单生存,于是,他创造了森林的生长和树木的繁衍,与地做伴……”②这段史诗文字描述了阿卡先民在上古时期已经看到了森林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又如流传下来的一些谚语和谜语也记录了许多有关森林的信息,如:“森林的荣耀在于它的鲜花,人类的荣耀在于他的好名声。除非上等竹用尽,阿卡族绝不用劣等竹。”意为:“除非所有的阿卡男子都结婚了,阿卡姑娘是不会考虑嫁到外族人家的。”“不仅黄叶会落地,绿叶也有落地的时候。”意为:“生命不在于年老而亡,年轻也会,人们应该珍惜生命。”③可见,无论是阿卡族的史诗还是流传下来的谚语,都与森林密切相关,森林不仅为阿卡族提供了生活所需,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流传下来的史诗、谚语体现了森林对阿卡族的影响。所以“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制约着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规约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以及所创造的文化模式。”④在阿卡族的生活中,也透露着许多来自森林的信息。比如:他们盖房子所用的木料、烧的薪柴等都取自森林。又如:煎服荨麻根,可增加产妇的乳汁,也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无力的虚弱者。阿卡语“a kui meh la”,译为“狗舌头”的植物,它的阴性叶子捣碎用来敷烧伤处,其疗效甚佳,可用来治疗中风者的一种植物。⑤可见,阿卡族是怀着一种热爱、依赖并崇敬的感情来对待森林的。

二、阿卡族的山林神崇拜观念

现在帕莱村的阿卡族并不像其他地方的阿卡族那样信奉基督教,他们仍然虔诚地信奉万物有灵,当然,这也是他们不发达的生产方式的一种体现。这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及信仰;反过来,他们的信仰又作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相信无论是山、树、水、石头还是家里的物品都是有灵魂附在上面的,山有山神,水有水鬼,寨有寨神,等等。他们还相信这些神灵都有人格,人们可以通过祭祀来帮助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把这些神灵分成善与恶两种,善的神灵能够保佑村寨和平,保佑村民健康;恶的神灵则会伤害村民,使他们生病甚至死亡。他们说的善神灵主要是指寨神、家神和祖先的灵魂;恶神灵是指依附在树木、河流、石头等上的神灵。如果村民让善神灵生气了,可以举行一场祭祀活动来平息他们的怒气;如果他们得罪了恶神灵,恶神灵便会侵入他们的身体里,使他们生病、发疯甚至是死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离“他们”远一点,不说有关死亡的话题,定期地去祭祀。

泰北的阿卡族村寨多数建于崇山峻岭中,可以说与他们的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对山林神既崇拜又害怕,崇拜是因为森林赐予了他们建房用的土地、用于耕种的土地,还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采集和狩猎场所;害怕是因为依附在山中或树林中的恶神灵在人们不注意时可能依附在人身上,使他们生病甚至死亡,他们不敢惹怒这些恶神灵(即山林神),害怕遭到惩罚,这种惩罚包括庄稼歉收、家畜死亡、疾病流行等。他们把在生产生活中无法解释的现象与神灵联系在一起,并赋予人格,认为“他们”可以保护森林,并让森林里的物种一直繁衍生息。总之,山林神观念一直是以这种方式存在于阿卡人的思想中的。

三、阿卡族的山林神祭祀活动

阿卡族的食物来源于森林,他们对森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存和依恋关系;森林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为他们提供狩猎场所,他们感激森林的赐予;森林浩瀚无边,蕴藏着种种使他们敬畏的神秘力量,他们便把这种力量人格化并加以崇拜。正是因为上述原因,阿卡族先民们才举行祭祀山林神的仪式,并让子孙后代继承这种仪式。每当到了祭祀的日子,帕莱村的阿卡族就会遵照祖辈的遗训去做,他们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有神灵在操控,只有讨好神灵,神灵才会保佑他们。因此,在不同的日子里他们要举行不同的仪式,并用很贵重的物品作为祭祀用品。这种观念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才使得祭祀仪式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帕莱村的村民们把祭祀活动定在栽秧前举行,即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祭祀的地点因每年开辟的田地不同而有所改变。

对于帕莱村里的每个村民而言,祭祀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因此整个祭祀过程要由村里的主要人物主持,即珠玛、巫医、薄赛、白裙女。薄赛是指有知识、会说泰语的村民,他的主要工作是替村民们与外界沟通、往来。珠玛是村子里的重要人物,必须由男子担任,可以说没有他,村子就建不起来,他从前辈那里继承保护村子的重任。珠玛除了是村寨保护者、仪式主持者,还是神灵的使者,神灵通过他向村民们传达信息。所以,村里的每个人都敬畏他,并且听他的话。巫医和白裙女的主要职责是在大型祭祀活动中协助珠玛主持祭祀。

在祭祀的这一天,村子里的任何人都不允许随便进出村寨。清早,珠玛就要带领巫医、白裙女和村子里的长辈共二十人来到已选好的离村子五千米的地方举行祭祀仪式。祭祀所需用品主要有:大圆桌、垫子、瓷器、竹筒、银子饰品、烟草盒、丝绸、蜡烛、鸡、猪、酒等。首先,要铲平一块六平方米的土地,土地中间的树必须保留着;接着,要在这片土地上建一个神坛。神坛高约三米,分为两层,并由六根柱子支撑,整个神坛由一块白色的布包围着。一架十三级的阶梯从地面通向神坛的顶端,村民们称这个梯子为“神梯”,“神梯”上挂满了碗和杯子,每个支架下面都有一根蜡烛。

一切工作就绪后,祭祀开始。祭祀分为两次,第一次要以阿卡人自己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在神坛前杀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鸡血用碗接好后放到神坛前面的地面上;六根柱子周围要放上水、酒和稻种。接着,所有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双膝跪下,面朝神坛,戴帽子的要把帽子脱下,双手合十祈祷。珠玛跪在第一排,大声向神灵祷告:“伟大的土地神和森林神,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向您祷告,希望我们的祷告换来你的宽恕,宽恕我们使用了属于您的东西;希望我们的祷告换来您的庇护,保佑我们所有人健康幸福。”当祷告结束后,他们把所有准备好的食物煮熟,泡好茶水,准备好酒,便开始第二次祭祀。之所以还要进行第二次祭祀,是因为帕莱村的阿卡族的祖辈是从缅甸掸人聚居区迁移来的,受掸人风俗习惯的影响,一直延续着这种习俗。祭祀的第一步,要在神坛前摆个大圆桌,桌上放着九大碗肉,碗周围放一些钱币和银子。接着,每个人必须脱下帽子,跟着珠玛一起祈祷,祈祷的内容是:“天上的神灵啊!请保佑我们人人健康,有好收成;地上的神灵和森林神啊!请赐给我们更多的食物吧!请让我们用您的土地来耕作,到收成的时候再拿来和您一起分享。”祷告完之后,除了桌上的食物外,他们还把煮熟的食物拿到神坛旁边的空地上,把来参加仪式的人分成组,之后围坐在一起享用这些食物。待吃完饭后,所有的人必须把这片地打扫干净,并把剩下的食物和一些值钱的祭祀品一起带回去。当祭祀的人回到村子,“禁止村里的人随便进出”的禁忌就取消了。

从上述祭祀的过程可以看出,帕莱村的阿卡族对山林神是敬畏的,仪式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表达出他们对山林神的敬畏,以及渴望得到神的庇佑的心理。

四、山林神祭祀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仪式,指的是人们在不运用技术程序,而求助于对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的信仰场合时的规定性正式行为。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它也是仪式语境中的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⑥从帕莱村祭祀山林神的仪式中可以看出,祭祀仪式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祭祀中经常出现的用品、银器和一些数字都有它特定的意义。例如:为求得山林神庇佑的仪式中,“3”和“13”用得比较多,他们认为这些数字代表着吉祥如意。祭祀用的鸡必须是黑毛或是红毛的,他们认为这两种颜色的鸡才代表着纯洁。祭祀中用的米必须又大又饱满,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米拿去祭祀神灵,神灵才会保佑他们来年获得大丰收。祭祀用的水必须是从村子里的圣井里打来的,不能用日常生活用水。这些符号都透露着一些信息——吉祥如意、健健康康,可以说它们就是祭祀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这也正是阿卡族举行这种祭祀山林神活动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祭祀的整个过程中,山林神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被阿卡族人格化了。正是这人格化了的山林神,成为了第一类支配性象征符号。没有它,就不会有整个祭祀仪式。

综上所述,通过帕莱村阿卡族对山林神的崇拜和祭祀山林神活动可以看出山林神对他们社会、生活及精神的重要性。山林神是神圣不可抗拒的,并得到了他们的崇拜。所以,祭祀的仪式不仅被严格执行,而且常常带有强制性。这种祭祀仪式可以说是维系他们和森林的一条纽带,平衡着他们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 孔建勋.泰国北部阿卡族的文化人类学调查.云南社会科学,2006:91.

② [美]Paul W. Lewis著.普亚强译.阿佧文化中的森林观.李期博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学学会编.第四届国际哈尼/阿佧文化艺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③ [美]Paul W. Lewis著.普亚强译.阿佧文化中的森林观.李期博主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学学会编.第四届国际哈尼/阿佧文化艺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④江帆.生态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⑤ [美]Paul W. Lewis著.普亚强译.阿佧文化中的森林观.李期博主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学学会编.第四届国际哈尼/阿佧文化艺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⑥ [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商务印书馆,2006:19.

参考文献:

[1]孔建勋.泰国北部阿卡族的文化人类学调查.云南社会科学,2006:91.

[2] [美]Paul W. Lewis著.普亚强译.阿佧文化中的森林观.李期博主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学学会编.第四届国际哈尼/阿佧文化艺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3]江帆.生态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英]维克多·特纳著.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商务印书馆,2006:19.

[5]庞海红.泰国的阿卡族.东南亚研究,2006.

[6]陈茜,孔晓沙.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基础资料汇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神坛哈尼神灵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哈尼之心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