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双导师制研究

2012-04-29 00:44罗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33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创业教育高校

罗晖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环节正在全国逐步开展,与之相适应,各高校必须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该文从分析导师制的内涵、其运行模式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选、挂、引、聘”方式构建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并研究了相应的双导师制模式,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双导师制;选、挂,引、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77-02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成功率偏低,究其原因是,在大学生中创业基础知识不够普及、创业意识相对落后。因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待进一步深入,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需要高校突破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中师资匮乏的制约[1],在师资的建设方式上不拘一格,建成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导师队伍。

1创业教育中导师制的建立

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导师单靠高校自身培养是很难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有借助校企业合作平台,通过“选、挂;引、聘”方式,才能建立一支容教学研究、创业实践于一身的导师队伍,这支导师队伍既具有创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尤其是具有创业的经历。

在“选、挂;引、聘”过程中,“选、挂”方式用于校内创业导师的筛选和培养,即从校内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并通过挂职锻炼方式派遣他们深入企业去体验创业过程,以提高其业务素质、丰富其创业实践经验;“引、聘”方式用于校外创业导师的引进,即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客座教师,或聘请一些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校内导师负责传授创业理论知识,校外导师主要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从而实现了“学者+企业家”的双导师形式。

2 双导师制模式的探讨

2.1校内创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商业和法律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担任创业课程的师资,尤其是校内创业导师不仅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创业的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传统专业教育的方法还需掌握创业教育的方法,这就要求校内创业导师具备多元化的教育技能和知识。通过“选、挂”方式培养校内创业导师队伍,使他们满足创业教育中多层次创业课程体系和多层面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创业教育在“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通识教育”以及“创业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及差异性[1,2],校内创业导师所肩负的职责也有所不同。在“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过程中,校内创业导师负责向学生传授一些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管理学、经济学、公司法、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及企业所有形式的普及,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商业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在“创业通识教育”(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过程中,校内创业导师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强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创业者,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商业用语,学会以小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在课外实践中,校内创业导师帮助学生学会商业策划,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创业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过程中,校内创业导师可以对那些选拔出来的有较强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深化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开办企业”、“完善企业”、“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让他们掌握如何筹集资金、选创自己的公司,建立公司。

总之,校内创业导师向学生传授创业基础理论知识,是他们完成有效创业的基石。

2.2校外创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创业理论知识输入的成功与否,最终要通过市场这个试金石的检测。从企业“引、聘”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大学创业教育,是由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的。作为学生的创业实战“教练”,“校外创业导师的主要职责如下: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把自己创业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在创业思想、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困惑做深入分析和指导,同时以现场交流会等形式让校外创业导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以利学生把自己在创业上所遇到的困难向他们请教,及时得到他们的指点;另一方面,在面临把产品推向市场和竞争对手打压的双重风险时,校外创业导师利用本身的优势,对学生在市场开拓、社会关系等方面给予帮助,有效弥补大学生市场开拓中的经验不足,帮助学生进行竞争分析,放大竞争优势。因此,大学生创业无论市场竞争,还是市场的开发,校外创业导师的帮助和指导都是重要的支撑。

创业者不是教出来的,但一定是实训出来的,毕竟在学校这个小舞台上,学生演不出创业的大戏,只有放到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才能唱出风采。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校外创业导师通过实践指导的方式,完成学生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并通过他们的外联内动,成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动力源。

2.3双导师制模式的实施

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创业导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双导师新机制。校内创业导师侧重于对学生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优化创业思路,增强创业能力、有效地整合配置自身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对工科学生来说,开展创业活动,需具备创业项目的科学策划、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知识,而经济类专业教师在企业管理、公司运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对于化工、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发展了解,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把握市场动态。因此,在校内加强文、理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建立完善的校内创业导师队伍。

校外创业导师在学生的创业教育充当实战“教练”,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战模拟训练,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媒介。校外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各环节,把他们经历过的创业挫折和学生分享,并对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创业机会的把握、创业团队的选择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尽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与校外创业导师的创业方向会有所不同,但对创业中的共性问题,他们可以给出中肯的建议[3]。

校内和校外创业导师相互沟通、因材施教,可以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志趣结合起来,可以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双导师制为学生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其学习成果也不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

3结束语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创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以“选、挂;引、聘”方式建立的双导师制,可以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引导学生科学创业。双导师制能够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市场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华.“外引内置”的双“班导师”制——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维[J].社会科学家,2011(8).

[2]陈立俊,骆守俭,倪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06).

[3]邹晓红,庄丽娜.高校创业师资的选择标准及范畴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1(23).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创业教育高校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本科双导师制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