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青花瓷水墨风格的展现,一批青花瓷艺术家展开了一系列极为有益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探讨,掀起了水墨青花之风,并将各种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其中,使青花瓷步入了现代化进程。脱胎于古典水墨风格当代水墨风格青花瓷是各种力量碰撞融合的结果,对于青花瓷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墨风格青花瓷历史演变轨迹概述
自元代真正兴起的青花瓷因技法上与国画相通,从一开始即出现了明显的水墨表现。虽然在构图上元青花呈现出显著的异域特征,但是在纹饰绘制上却是民族性的。元青花采用大笔挥洒的技法,笔墨极为飘逸粗犷,再加之用以绘制的苏麻青料所产生的晕散作用,与当时兴起的元代文人水墨画风非常相似。有的作品俨然一幅水墨绘画,如高安窖藏出土的元青花松竹梅纹高足杯,笔法酣畅、水墨氤氲,不输于文人画名家之作。
进入明代以后,青花瓷的异域风格逐渐消退,民族性进一步增强。明代官窑青花以宫廷绘画风格为主流,绘制工细严谨,勾线染色一丝不苟,而明代民窑青花瓷却呈现出与水墨写意画极为逼近的风格,构图简洁、逸笔草草。当然明代民窑青花的水墨风格表现属自发式的民间表现,并未受到上层社会的关注。明代民窑水墨风格青花在明代末年官窑青花基本停止生产时达至全盛时期,其笔法之精练纯熟、意境之高远苍茫致有不少人认为其开创了明末清初文人大写意水墨画之先河,画风酷似八大山人、石涛等大写意水墨画风。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的写意水墨画风发展代表着自由的创作氛围,至康熙中期官窑重新正式确立以后即成强弩之末。清康熙中期时,随着青花瓷分水技法达至炉火纯青,构图严谨、线条规整、层次分明的青花瓷作品占据了主流,水墨写意之作迅速退潮。至清乾隆时期时,青花瓷更趋于繁缛刻板,并产生繁冗沉闷之流弊,对后世影响深远。
直到民国时期,随着新粉彩瓷文人画风的发展,一批青花瓷艺术家也开始摆脱传统束缚而追求文人水墨气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王步。王步可以说是青花瓷发展中划时代的人物,他改变了传统的清代宫廷艺术风格,成功地将青花瓷推向了水墨境界,以其卓越成就而为人誉称“青花大王”。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青花瓷在艺术上并未有突破性进展。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青花瓷艺术才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围绕着传统青花瓷的现代性开拓出当代青花瓷艺术新路,并取得了许多成就,而水墨风格青花瓷的突破性发展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如今,水墨风格青花瓷正方兴未艾,并呈现出日趋升温的趋势,成为当代青花瓷艺术风格的主流。
二、水墨风格青花瓷的当代表现
当代水墨风格青花瓷大致分为三种表现类型。第一类为传统文人写意类。由一批颇具古典文化修养的实力派青花瓷艺术家为代表。当代文人写意青花创作者的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直接继承于王步等民国时期青花大家,属传统名家后辈传人,讲求功力深厚和古典修养,忠实于古代文人画笔墨逸趣与写意精神,作品具有浓郁的古典文人水墨韵味;一部分为近年来进入瓷画界的水墨画家群体。在当代陶瓷绘画趋热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进入到陶瓷绘画界,不少投身于水墨风格的青花瓷创作中,与传统文人写意水墨画风有一定差别,工艺把握上稍逊,但文化修为上则往往更胜一筹。
第二类为现代民间水墨类。于上世纪80年代在秦锡麟等人的提倡下蔚然成风,其借鉴的主要是明代民窑青花瓷,以传统精神为指归。其兴起的主要推动力是传统民间青花的强大惯性和贴近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现代民间水墨青花在笔墨运用与意蕴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民窑的自由奔放、挥洒率意的精神,但显然在追求一种新的水墨形式语言。既不同于清代程式化的勾线分水青花相比,也并不追求隐逸脱俗的文人雅趣,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一时之间,许多青花瓷画家纷纷加入现代民间青花的阵营,形成水墨风格青花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第三类是在现代艺术观念,特别是西方艺术观念影响下而形成的具有探索性意义的实验性水墨风格的青花瓷。这类青花瓷并不排斥传统,只是更强调水墨表现的现代性,大力提倡对青花水墨表现的个性化。这类现代实验性水墨青花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具有美院背景的师生,是随现代陶艺潮流的深入发展于近年来应运而生的。由于既不强调描绘的技术性,也不强调传统的精神传承,只追求视觉上贴近于当代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甚至只是一味地表现某种变异的肌理和理念,因而,尽管其手法很多,探索前景也很广阔,但是在短期内还无法摆脱为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窘境。
三、当代水墨风格青花瓷内涵探析
当代出现的现代民间水墨青花画派与古典式水墨青花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其并不真正关注于青花的水墨表现及文人趣味,而只是将青花料作为一种媒介,在笔墨表现和立意上抛却了一切规范,重在空间形式的一种表达,呈现出显著的装饰性或图案性特征。也正是这种装饰性特征使现代民间水墨青花仍具有一定的民间性,但这种民间性并不同于传统民间气息,也并非与当代民众审美趋向相一致。而正因为如此,现代民间水墨青花实际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不如传统写意水墨青花所传达的古典美,带有一种精英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也并没有真正走入民间,而仍是青花艺术家的墨戏。也正因定位的尴尬,使得其发展方向并不清晰,只能看作是由传统向现代的一种过渡形式的水墨青花流派。
而近几年才真正兴起的现代实验性水墨青花,其实质是以观念加以支撑的流派,这种观念均为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观念,画面的基本框架和视觉感受完全不同于上述以传统形式为媒介的水墨青花类型,是创作者主观情感与灵魂的一种外化。由于主观性太强和所表达的观念不为中国民众所普遍接受,其大众化的特征变得十分显明。由于其所推崇的主要为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既缺乏深刻的哲思,也缺乏传统水墨之美,沦为观念的图式化,因而这种带有都市水墨品味的实验水墨青花究竟能走多远确实非常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