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模式的探索

2012-04-29 10:16牟海维吕秀丽李贤丽付光杰韩建
科教导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导师制竞赛课程体系

牟海维 吕秀丽 李贤丽 付光杰 韩建

摘要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导师制、科研团队培养制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电子竞赛,建设创新实践型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学生的理论课学习能力、更新了知识结构,强化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及学生的系统化分析、理论设计与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改革在我校相关电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对于加快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导师制电子竞赛师资队伍

具有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高校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培养有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摆到首要地位。电子类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体现“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引导创新实践,提高基本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及培养体系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探索性,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创新教学。要从加强理论学习能力、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协作精神方面研究电子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面对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类人才的迫切需求,经多次修订电子类专业教学计划,构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外语系列课程、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实践类教学课程四年不间断的原则;加强了以工程实现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训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实践原则。由于近年来DSP技术在科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DSP应用技术课程,引入已经被工程界广泛使用的DSP器件,指导学生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时实现。加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HDL与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建设。部分专业课程的课时有所压缩,但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压缩,规定某些内容让学生自学,但期末考试时必考,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构建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三大平台”,即: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体现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平台中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其中,专业基础课及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都配有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必修课程还配有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平台包括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创新实践平台包括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国家、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

(3)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重新编写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改革考试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的内容增加创新意识的设计内容,如增加小发明、小制作等。部分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到校企合作企业去进行,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备、优越的工作环境,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素质能力。把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引入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性能分析和测量直至印刷电路板的自动设计,集学习、设计、创新于一体。

(4)加强实践创新校内外基地建设。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实验室进行整合,把以前小而且分散的实验室合并归类,按照基础、专业、创新三个层次,成立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配置了比较齐全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完成传统的、固定的验证性实验,也能完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先后建成了“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省教育厅“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创新开发基地和研发中心进行各种创新设计项目。创新基地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管理体制,基地在开放时间内,都有学生值班,负责出入人员的登记、实验室卫生和实验室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管理;为防止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散漫问题,配备责任心非常强的管理员(教师)跟踪管理,使基地的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寒暑假期均实行轮值制度,保障各项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2实行导师制、科研团队培养制度

大一新生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方式,要求教师在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和培养。大三大四学生实行科研团队培养制度,一般由学生自愿申请,教师进行综合考察,然后进入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开展创新研究、产品开发、撰写科技论文、申报专利等活动。针对大四学生,聘请校外、大庆油田等油田企事业单位专家作为兼职导师,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本科生培养双导师制。

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电子竞赛

开展“科技创新文化节”活动,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重点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科技节等活动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选择一些要求较高的研究题目,如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教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等。同时,每学期主办多场专家教授讲座、开展学术研讨、科技作品设计竞赛等活动。科技创新文化节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使学生在科技的熏陶下不断充实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其它人文知识,也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科技竞赛中的重要平台。每年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的学生逐年增加。从比赛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大幅度提升。

4建设创新实践型师资队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型的师资队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因材施教;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在创新实践教学中,能反映时代特色的新技术和新趋势。选派教师参加教学会议和培训、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视野及教学能力;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实习基地锻炼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加强横向科技合作;学院每2年组织1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举办1次青年教师创新设计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提升,加快了“科研型”、“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5结束语

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坚持以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行导师制、科研团队培养制度、本科生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构建了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电子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五年,共有100余名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200多名学生获得了创新实践学分。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多,已申请国家级12项,校级10项,5项为院级资助项目。参加竞赛学生也逐年增多,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2011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美新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中国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猜你喜欢
导师制竞赛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思维竞赛(3)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