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发展史

2012-04-29 00:44孙洪凯
科教导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文主义古希腊

孙洪凯

摘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对于西方的发展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西方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特点,以此对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1作为起源的古希腊、古罗马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雅典人把聪慧和公正作为公民最重要的品质。雅典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在教育内容上,雅典教育以文雅学科为主,即从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及群育着手,实施读、写、算、文法修辞等教育活动,强调身心平衡发展。①

在希波战争后,雅典取得了统治权,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以投票方式决定城邦所有重大事务,所有的公职向公民开放。②这样宽松的政治氛围为雅典人发散思维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观点,把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惟一标准,透露出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价值倾向。古罗马教育比起古希腊人文教育,其更加注重文化陶冶对人精神培养的作用。

不论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还是后来继承者的古罗马人文主义,其对人文的理解还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是一种视角相对狭窄的人文主义,其与我们现在理解的人文主义差别很大。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从西罗马灭亡到东罗马的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中世纪”。在此期间,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占据了人们精神统治的位置。教会垄断了一切,不论是文艺还是在教育方面,此时的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黑暗的时期。为了彰显人性,欧洲于14世纪开始进行了一场影响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批判神性,它复兴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文精神,提倡人的尊严和自由。③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批判禁欲主义的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恢复了体育、音乐、绘画和诗歌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反对苛刻的纪律和体罚,提倡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或直观的教学方法。

文艺复兴持续了将近3个世纪,且地域范围广泛。在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时间和地点,由于形势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即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决定不同的目标。④这也正体现了人文主义追求和谐的思想。虽然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其也有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贵族的教育思想,并没有涉及大众教育,而其教育改革范围也只是中等教育。

319世纪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

18世纪末19世纪初,整个欧洲是以政治和文化的改革为主,而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难有作为,因而把改革的焦点转向人文领域。新人文主义者通过主张学习或利用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希腊文化中珍贵的东西来培养民族文化,通过论证当代德国人与古希腊人在精神生活上的统一性,使古希腊人高尚的情操、追求真理的勇气、反对内外敌人的气概、对真善美的热爱能够培育当代德国青年的心灵和德国人的民族自由主义精神。⑤

此时期的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注重精神培育,即人性的自我表现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洪堡作为此时德国教育的典型代表,其教育思想是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集中体现。洪堡提倡普通人的教育,即为一切人提供“全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全的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洪堡认为教育课程必须用古典语言为中心内容,因为古典语言能够表现出个人品德全面协调发展所需的多种环境,而古典语言也能够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

在19世纪初科技迅速发展,经济飞速提高的欧洲,德国推行人文主义教育业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功利主义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矛盾,日益发达的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教育在学校内出现了对立等等。

420世纪以后的人文主义

(1)永恒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宣扬宇宙精神的永恒存在而得名,批评进步教育,其思想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派和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主义的传统。永恒主义强调教育的本质因其表现基本的人性而不是应随意改变,反对一切关于“教育要适应环境”、“注重即时需要”,强调培养智力和掌握真理的途径是学习与钻研西方伟大名著。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赫钦斯极力推荐欧洲古典大学注重自由教育和思辨学术的传统。总的来看,在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中,虽然重视文化遗产,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但是,他们企图用共同的人性永恒的道德、不变的教育内容,向学生灌输传统的文化思想,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秩序。⑥

(2)存在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哲学家莫里斯等人将存在主义哲学引入教育领域后,逐渐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由此作出解释,世间并无人类的本性,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根据这种观点,存在主义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存在主义教育认为,教育不应该强调温顺服从和循规蹈矩,教育的大问题不在于学生无纪律,而在于学生安于习俗。⑦存在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认为教育要学生知道自己是在自己的选择、决断和行动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因此,教师只是为学生做选择提供机会,而不能规定学生必须学什么。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自从存在主义教育提出来以后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3)人本主义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思潮,强调人的需要、动机和个体潜能与价值的自我实现,认为心理学应该以完整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其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见解。人本主义教育着眼于人类理智与情感,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本能冲动与理智行为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修正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的理性观念,同时又以新的理性观作为提高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之依托,在人的认识与情感,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整体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之成就来涵养人性,发挥和实现人的潜能。⑧

人文主义教育作为起源于西方并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种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一切割裂人性、奴役人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并不断地对自身的理论缺陷和实践偏差作出修正,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越发显得重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了,教育也要跟上我国社会变革的步伐。而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改革思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陆建平,田金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及现代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②张贤斌.外国教育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1.

③赵同森.人文主义教育的变迁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④辛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理想的主要流派[J].教学研究,2004.5.

⑤⑧朱新涛.以人为本、涵育人性——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评价[J].现代教育论丛,1995.5.

⑥李定仁.评永恒主义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5.6.

⑦刘根芳.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人文主义古希腊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