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贫富悬殊,但阶层矛盾并不突出—富裕阶层不鄙贫贬寒,老百姓也不仇富。贫富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依存,鱼水情深。这其中起到杠杆作用的是法国政府。
法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雇工阶层的利益。法国政府规定,全民工作者最低薪金限度为每月毛工资1398.37欧元(以2012年标准),纯收入1096欧元,行业雇主支付雇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此标准。这种最低工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雇工阶层的利益,化解了雇主与雇工之间的矛盾。这是法国人不仇富的第一要素。
法国政府的财富平均主义削弱了贫富差距,减弱了敌视程度。政府通过征税照顾低收入的贫困家庭,给予贫困家庭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学习等各项福利补贴。国家通过税收实行财富再分配,某种程度上有劫富济贫的意味。这是法国人不仇富的第二要素。
法国政府对富豪征收特别重的税,除了对富豪企业征收各项企业税收,还专门征收巨富税,根据月收入、拥有财产的数量等征收额外巨税。也就是说,越有钱,交税也越多,分摊给贫寒阶层的数额也就越大。这是法国人不仇富的第三要素。
此外,政府鼓励富豪做慈善,富豪做慈善的部分收入免税。这在税赋较重的法国不失为一剂良药。政府监督富豪做慈善,法律观念极强的富豪们踏踏实实,不敢有任何欺诈行为,不然得不偿失。富豪们也乐于做慈善,既博得好名誉,又减税免息。一举两得的好事,乐而为之。
富豪家族本身注重自身和后代教育修养,平等博爱的观念至上。法国富豪很少有一夜暴富现象,多为祖传的家族企业,自主创业者也是经过无数困苦艰辛得来,金钱来路正常,不涉贪污、少有腐败。他们自小树立尊重个体、互相尊重的平等观。这使得他们更愿意与人平等相待,而非高高在上。他们认为,只有教育、素质、修养俱佳才是富豪家族的特征,相反,有钱没文化常会遭到鄙夷。此外,富豪们生活节俭、务实。有报道说有的亿万富翁全家连保姆都不雇,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家长亲力亲为。他们很愿意享受自力更生、自在生活的乐趣。
法国富豪不在公共场合讲排场,摆阔气,低调而不露富。皮尔·卡丹曾说,一般情况下,自己出门从不开好车,那样会觉得很别扭。世界排名前百位的法国富豪点菜也仅几十欧元,上百的都很少。有报道说他们在私人空间,比如聚会,有时异常奢华,金杯玉盏、锦衣玉食,不过做得极为隐秘,一般人难窥一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法国富人阶层骨子里有一种天赋自承的民族责任心。法兰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人阶层首先要有勇于担当的民族责任感。郑若麟先生以为“富人无论是从财产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说,其‘民族责任就必然要比普通民众大。而富裕阶层是否有意愿和能力承担起这一责任,这是一个国家能否对内团结、对外一致的关键所在”,言之在理。
法国社会相对公平、公道,政府调控得当,同时为富者仁的正面形象以及民族责任感的展现,使得法国富人阶层与大众百姓和谐相处。因而,法国社会的仇富现象并不突出。
高远,旅法音乐家、艺术评论家、作家、教授。留学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获法国政府奖学金、法国亚洲中心奖学金,享有法国国际艺术城专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