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焱
一、导学案中课堂小结的作用
1. 课堂小结有助于发挥近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把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记忆,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2. 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教师讲课虽然涉及较多的内容,但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学生只需掌握知识重点、理解其精神实质就可以了。概括性较强的课堂小结恰恰可以去繁就简,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容易与旧知产生联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 课堂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准确概括知识、提示知识本质属性的小结必定能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善读书者能把书读薄”,是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的缘故。根据课堂小结概括复习旧知可以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二、导学案中课堂小结的特点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比较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导学案的制定要依纲靠本,因学定教,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合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好高骛远,这样只能使我们的导学案失去实际的价值。所以:
1. 导学案应注重学。导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带有自主性的活动,还要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
2. 导学案应注意导。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导学案的课堂小结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形式的设计应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给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做一个总结,具有群体参与的广度。
其次,要关注学生个体。每个学生的课堂小结都会因其学情不同而不同。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总结的过程中梳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自发的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三,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课堂小结,可以教会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可以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导学案中课堂小结的形式
1. 达标巩固式。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课堂检测:(self-test)(1)检测内容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设计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2)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 小组交流整合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按照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进行课堂小结。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内容汇报。针对各组在总结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由教师主持解决,也可设置悬念,留到下次课来解答。
3. 渐进式。小结的设计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
4. 列表格式。课堂教学结束后,当讲课的内容零碎纷繁时,可以通过“列表格式”小结将内容分类整理,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条理。相反,有时讲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通过列表小结后,能使所讲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也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总结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这种小结方式,学会如何做好小结,对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学习能力会有重要作用。
5. 余音绕梁式。我们经常看见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结尾处使用抒情方式升华主题,其实讲课也可以如此。我们不妨在一单元结束后播放一首歌曲或一段视频,或是给学生讲个笑话或故事,或是做一个相关的游戏。 这种结束课程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一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6. 想象联想式。利用课堂小结,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学内容改编为小品,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影视镜头或画面,让学生进行配音或解说,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课堂小结是一门艺术,小结有法,但无定法,因需而用,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形式。不管由采用哪种小结方式,一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因需而用,二要注意发挥师生互补的优势。学生小结前,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把握小结的方向。学生小结后,教师可以适度提升,确保小结到位。当然,在一定的培养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总结的还是要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同时,课堂小结也未必非要等到下课前再进行。可以在学完一项内容后及时小结,还可用在学完某一单元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总结。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